区分“烘托”和“渲染”描写角度是重点.doc
《区分“烘托”和“渲染”描写角度是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分“烘托”和“渲染”描写角度是重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分“烘托”和“渲染”,描写角度是重点区分 烘托 和 渲染 ,描写角度是重点区分烘托和渲染,最本质的是要看是侧面描写还是正面描写。烘托主要通过对所要描写的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从侧面着笔,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烘托一般通过与被烘托物相关的多种意象来实现,白居易就擅长用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长恨歌中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烘托出了人物内心的凄清愁苦。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悲凉孤寂的画面,烘托出了送别时的凄楚
2、、感伤和怅惘的意绪。渲染则是指在事物(或形象、或情感)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之某一方面更加突出形象,因此多为正面描写。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从正面直接描摹,突出胡天八月飞雪之大、之白,这就是渲染。同样,杜甫的登高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通过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六个特写镜头,写登高之见闻,渲染出秋天的肃杀苍凉。 在古诗中,烘托、渲染两种手法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特别是在借景抒情类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选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因此我们在
3、区分这两种手法时,要弄清楚描写对象和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渲染手法中,所描写的中心属于所要表达的事物,是所要表达事物的一部分;而烘托手法中,所描写的意象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没有从属关系。 最后,正确认识烘托和渲染两种手法,在解析诗歌的时候还要把握好它们的相对性。在一段描写里,对描写中心的理解不同,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也不相同。如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结束,在乐声戛然而止后,诗人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作结,如果将描写中心理解为环境的话,那么这两句就是渲染出了沉寂、清冷的环境气氛;而如果将描写中心理解为乐曲的话,那么这两句就是烘托出了人们因沉浸于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和乐曲余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分 烘托 渲染 描写 角度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