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考试题复习参考题目及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学考试题复习参考题目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考试题复习参考题目及答案.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学考试题中医学考试题复习参考题目及答案复习参考题目及答案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医学基础的学习,熟悉和掌握中医学基础的理论及通过中医学基础的学习,熟悉和掌握中医学基础的理论及基本概念,为后续各科学习和应基本概念,为后续各科学习和应用打好理论基础。用打好理论基础。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医学药的历史与发展。了解中国医学药的历史与发展。2.掌握中医学的二个基本特点。掌握中医学的二个基本特点。3.掌握阴阳五行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掌握阴阳五行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4.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5.熟悉气的概念
2、及分布。熟悉气的概念及分布。6.掌握气的分类及功能特点。掌握气的分类及功能特点。7.掌握血的运行及与各脏的关系。掌握血的运行及与各脏的关系。8.熟悉津液的生成与输布。熟悉津液的生成与输布。9.掌握气血的关系。掌握气血的关系。10.熟悉脏象的基本概念。熟悉脏象的基本概念。11.掌握五脏六腑总的生理功能。掌握五脏六腑总的生理功能。12.掌握五脏生理功能。掌握五脏生理功能。13.了解六腑的的生理功能。了解六腑的的生理功能。14.了解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的关系。了解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的关系。15.掌握十四经的名称,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掌握十四经的名称,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16.了解十二正经的
3、表里关系,流注次序。了解十二正经的表里关系,流注次序。17.了解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了解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18.掌握病因及六淫的概念。掌握病因及六淫的概念。19.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0.掌握病机的概念。掌握病机的概念。21.熟悉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机理。熟悉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机理。22.了解阴阳失调的具体机理。掌握阴阳偏盛和阴阳偏衰的了解阴阳失调的具体机理。掌握阴阳偏盛和阴阳偏衰的病机。病机。23.掌握望神,望色,望舌的原理及意义。掌握望神,望色,望舌的原理及意义。24.了解问,闻诊的方法。了解问,闻诊的方法。25.熟悉脉诊及按诊的方法意义。熟悉脉
4、诊及按诊的方法意义。26.掌握八纲辨证概念。掌握八纲辨证概念。27.熟悉气病的辨证。熟悉气病的辨证。28.熟悉血病的辨证。熟悉血病的辨证。29.熟悉脏腑的辨证。熟悉脏腑的辨证。30.熟悉预防的概念。熟悉预防的概念。31.掌握正治与反治的概念。掌握正治与反治的概念。32.熟悉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熟悉治标与治本的关系。33.了解调整阴阳及因人,因时,因地的概念。了解调整阴阳及因人,因时,因地的概念。三、重要知识点三、重要知识点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阴阳阴阳 五行五行 气的功能气的功能 气血关系气血关系 藏象藏象 五脏五脏 六腑六腑 病因病因 病机七情病机七情 十二正经十二正经 十四经十
5、四经 得神得神 失神失神 假神假神 望舌望舌 病脉病脉 八纲八纲 气虚气虚 血虚血虚 血血淤淤 正治正治 反治反治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四、思考题四、思考题1.什么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什么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什么是阴阳五行什么是阴阳五行?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什么是五行的生克乘侮什么是五行的生克乘侮?5.试述气的分类,分布及功能特点试述气的分类,分布及功能特点?6.试述津液的输布与脏腑的关系试述津液的输布与脏腑的关系?7.五脏和六腑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五脏和六腑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并试述肝的主要生理功并试述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能是什么?8.什么是六淫,其各自的
6、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六淫,其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9.痰饮的形成与哪些脏器有关痰饮的形成与哪些脏器有关?10.试述手太阴肺经的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试述手太阴肺经的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11.虚与实在病机上有什么区别虚与实在病机上有什么区别?12.阴阳格拒指哪两方面,各自本质如何阴阳格拒指哪两方面,各自本质如何?试述阳偏盛的病机。试述阳偏盛的病机。13.何为四诊何为四诊?14.失神与假神的临床意义失神与假神的临床意义?15.一舌淡白而胖,脉沉细无力,面淡白神疲病人,你首先一舌淡白而胖,脉沉细无力,面淡白神疲病人,你首先考虑什么证考虑什么证?16.何为八纲何为八纲?17.中医的治未病包
7、含什么内容中医的治未病包含什么内容?18.什么是正治,反治什么是正治,反治?19.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中中 药药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中药的性能、了解中药的应用、初步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中药的性能、了解中药的应用、初步掌握掌握 25 味常用中药的功效、主治。味常用中药的功效、主治。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掌握四气的含义及作用。掌握四气的含义及作用。2.掌握五味的含义与作用。掌握五味的含义与作用。3.熟悉药物配伍熟悉药物配伍“七情七情” 。4.熟悉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熟悉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5.了解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
8、义。了解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6.了解服药禁忌,煎服法。了解服药禁忌,煎服法。7.掌握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补虚药的定义,药性,功掌握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补虚药的定义,药性,功能主治及运用注意点。能主治及运用注意点。8.熟悉泻下药,利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平肝熄风药,熟悉泻下药,利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湍的定义、功效主化痰止咳平湍的定义、功效主治。治。9.掌握麻黄、柴胡、石膏、黄芩、生地、银花、大黄、附子、掌握麻黄、柴胡、石膏、黄芩、生地、银花、大黄、附子、陈皮、茯苓、川芎、半夏、浙陈皮、茯苓、川芎、半夏、浙贝贝(川贝川贝)、黄芪、当归、沙参的功效、主治。
9、、黄芪、当归、沙参的功效、主治。10.熟悉青蒿、薄荷、干姜、香附、玄胡、杏仁、羚羊角、熟悉青蒿、薄荷、干姜、香附、玄胡、杏仁、羚羊角、党参、鹿茸、杞子的功效、主治党参、鹿茸、杞子的功效、主治11.了解其他药物的功效、主治。了解其他药物的功效、主治。三、重要知识点三、重要知识点四气四气 五味五味 中药中药 性能性能 毒性毒性 炮制目的炮制目的 配伍配伍 剂量剂量 七情七情四、思考题四、思考题1.何谓何谓“四气四气”?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2.是否发热都必须用清热药是否发热都必须用清热药?为什么为什么?3.二类解表药的药性、功效,主要适应证有何不同二类解表药的药性、功效,主要适应证
10、有何不同?4.清热药一般分成哪几类清热药一般分成哪几类?各举各举 2-5 味代表药。应用时须注味代表药。应用时须注意些什么意些什么?5.补虚药常分哪几类补虚药常分哪几类?应用时须注意些什么应用时须注意些什么?针灸推拿疗法基础针灸推拿疗法基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能基本熟悉针灸推拿疗法的概况,运用针通过本章学习,能基本熟悉针灸推拿疗法的概况,运用针灸方法进行常见病治疗。灸方法进行常见病治疗。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熟悉腧穴的定义及分类。熟悉腧穴的定义及分类。2.掌握常用的腧穴定位法。掌握常用的腧穴定位法。3.掌握以下重要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方法:百会、风池、掌握
11、以下重要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方法:百会、风池、关元、中脘、天枢、大椎、肾关元、中脘、天枢、大椎、肾俞、夹脊、列缺、内关、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俞、夹脊、列缺、内关、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委中、阳陵泉。委中、阳陵泉。4.熟悉以下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及操作方法:水沟、熟悉以下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及操作方法:水沟、下关、攒竹、天柱、廉泉、翳风下关、攒竹、天柱、廉泉、翳风、气海、膻中、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肝俞、秩边、气海、膻中、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肝俞、秩边、尺泽、后溪、阴陵泉、太冲、丰隆尺泽、后溪、阴陵泉、太冲、丰隆、环跳、昆仑。、环跳、昆仑。5.了解针刺前的准备,针刺
12、角度、针刺深度。了解针刺前的准备,针刺角度、针刺深度。6.熟悉常用进针方法。熟悉常用进针方法。7.掌握得气的概念和意义及常用行针基本手法。掌握得气的概念和意义及常用行针基本手法。8.了解针刺补泻。了解针刺补泻。9.熟悉针刺注意事项。熟悉针刺注意事项。10.熟悉常用灸法的种类。熟悉常用灸法的种类。11.了解拔罐的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拔罐的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12.熟悉推拿的定义和作用。熟悉推拿的定义和作用。13.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及操作常规。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及操作常规。14.熟悉推拿的主要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熟悉推拿的主要适应症和注意事项。三、重要知识点三、重要知识点腧穴腧穴 十四经穴十
13、四经穴 阿是穴阿是穴 经外奇穴经外奇穴 得气得气 推拿推拿四、思考题四、思考题1.腧穴常分哪几类腧穴常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特点?2.叙述常用骨度分寸法。叙述常用骨度分寸法。3.写出下列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及操作方法:百会、风池、写出下列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及操作方法:百会、风池、关元、中脘、夫枢、大椎、肾关元、中脘、夫枢、大椎、肾俞、夹脊、列缺、内关、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俞、夹脊、列缺、内关、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委中、阳陵泉、膻中、阴陵泉、丰委中、阳陵泉、膻中、阴陵泉、丰隆。隆。4.常用的进针方法和行针基本手法有哪几种常用的进针方法和行针基本手法有哪几种?5.何谓得气
14、何谓得气?针刺时为什么要得气针刺时为什么要得气?6.针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针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通过本章的学习,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行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方法进行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辩证治疗,掌握一些疾病的主方名称及常用中成药。的辩证治疗,掌握一些疾病的主方名称及常用中成药。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熟悉感冒的辩证分型,治法,掌握主方。熟悉感冒的辩证分型,治法,掌握主方。2.熟悉痰热郁肺型咳嗽临床表现,掌握主方。熟悉痰热郁肺型咳嗽临床表现,掌握主方
15、。3.熟悉虚喘的分型、治疗原则及中成药。熟悉虚喘的分型、治疗原则及中成药。4.熟悉哮证缓解期的分型,掌握缓解期的治法及主方。熟悉哮证缓解期的分型,掌握缓解期的治法及主方。5.了解呕吐的辩证治疗。了解呕吐的辩证治疗。6.掌握胃痛、肝胃郁热、肝气犯胃、脾胃虚寒型的临床表现,掌握胃痛、肝胃郁热、肝气犯胃、脾胃虚寒型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治法及主方。7.熟悉泄泻、湿热型、脾胃虚弱型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熟悉泄泻、湿热型、脾胃虚弱型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主方。掌握主方。8.熟悉热秘、阴虚、便秘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熟悉热秘、阴虚、便秘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9.熟悉肝胆湿热、肝气郁结型肋痛临床表现、
16、治法及主方。熟悉肝胆湿热、肝气郁结型肋痛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10.了解心悸的辩证分型。了解心悸的辩证分型。11.了解不寐的辩证分型。了解不寐的辩证分型。12.掌握眩晕的定义,了解眩晕的辩证治疗。掌握眩晕的定义,了解眩晕的辩证治疗。13.掌握中风后遗症的定义、及气虚血瘀型的治法及主方。掌握中风后遗症的定义、及气虚血瘀型的治法及主方。14.了解水肿的辩证分型。了解水肿的辩证分型。15.掌握消渴的定义,了解临床分型。掌握消渴的定义,了解临床分型。16.了解遗精的辩证分型。了解遗精的辩证分型。17.掌握痹证的定义,了解其辩证分型。掌握痹证的定义,了解其辩证分型。18.掌握自汗、盗汗的定义。掌握肺卫不
17、固,阴虚火旺型的掌握自汗、盗汗的定义。掌握肺卫不固,阴虚火旺型的临床表现及主方。临床表现及主方。三、重要知识点三、重要知识点感冒感冒 咳嗽咳嗽 哮证缓解期哮证缓解期 眩晕眩晕 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 自汗自汗 盗盗汗汗 痹证痹证 消渴消渴 胃痛胃痛 胁肋痛胁肋痛四、思考题四、思考题1.感冒分为哪三种证型,其主方是什么感冒分为哪三种证型,其主方是什么?2.写出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临床表现及主方。写出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临床表现及主方。3.试述哮证缓解期治疗原则、主方。试述哮证缓解期治疗原则、主方。4.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是什么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是什么?5.写出湿热型泄泻的
18、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写出湿热型泄泻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6.什么是眩晕什么是眩晕?7.什么是中风后遗症什么是中风后遗症?8.什么是消渴什么是消渴?9.什么是痹证什么是痹证?10.什么是自汗、什么是盗汗什么是自汗、什么是盗汗?妇科病中医治疗妇科病中医治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见妇科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辨证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见妇科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辨证防治。防治。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掌握月经不调概念及常见类型;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掌握月经不调概念及常见类型;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2.掌握闭经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掌握闭经的概念,熟悉
19、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3.掌握痛经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掌握痛经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4.掌握崩漏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掌握崩漏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5.熟悉月经前后诸证的概念,常见类型表现及辨证施治。熟悉月经前后诸证的概念,常见类型表现及辨证施治。6.熟悉绝经前后诸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熟悉绝经前后诸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7.熟悉带下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熟悉带下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8.熟悉妊娠恶阻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熟悉妊娠恶阻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9.掌握胎漏、胎动不安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掌
20、握胎漏、胎动不安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10.了解子肿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了解子肿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11.熟悉产后恶露不绝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熟悉产后恶露不绝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12.了解产后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了解产后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13.掌握缺乳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掌握缺乳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三、重要知识点三、重要知识点月经不调月经不调 闭经闭经 痛经痛经 崩漏崩漏 胎漏胎漏 胎动不安胎动不安 滑胎滑胎 带下病带下病 妊娠恶阻妊娠恶阻 缺乳缺乳四、思考题四、思考题1.月经不调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月经不调
21、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2.闭经常见病因有哪些闭经常见病因有哪些?3.痛经预防保健应注意哪些痛经预防保健应注意哪些?4.胎漏、胎动不安应注意如何保健胎漏、胎动不安应注意如何保健?5.缺乳食疗方法有哪些缺乳食疗方法有哪些?中医保健与康复概论中医保健与康复概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基本概念,了解中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医保健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康复方法的选择应用。初步掌握康复方法的选择应用。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掌握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基本概念。2.熟悉中医保健与
22、康复的关系。熟悉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关系。3.了解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原则。了解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原则。4.掌握中医康复医疗的适应范围。掌握中医康复医疗的适应范围。5.了解中医康复医疗的禁忌。了解中医康复医疗的禁忌。三、重要知识点三、重要知识点保健中医养生学保健中医养生学 治未病治未病 保健与康复的关系保健与康复的关系 顺应四时顺应四时 形神共养形神共养四、思考题四、思考题1.何谓中医养生学,试述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关系。何谓中医养生学,试述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关系。2.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原则有哪些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原则有哪些?3.试述中医康复医疗的适应范围。试述中医康复医疗的适应范围。药物保健与康复药物保健与康复
23、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初步掌握常用滋补品药品及保健药膳的应用。了解膏滋的初步掌握常用滋补品药品及保健药膳的应用。了解膏滋的应用与制作。应用与制作。二、教学目标及分级要求二、教学目标及分级要求1.掌握下列滋补药的运用:掌握下列滋补药的运用:人参人参 西洋参西洋参 绞股蓝绞股蓝 薏苡仁薏苡仁 龙眼肉龙眼肉 黑木耳黑木耳 灵芝灵芝 天麻天麻 石斛石斛 枸杞子枸杞子 鹿茸鹿茸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 蜂王浆蜂王浆 阿胶阿胶 哈士蟆油哈士蟆油2.了解下列滋补药的选用:了解下列滋补药的选用:黄芪黄芪 大枣大枣 莲子莲子 芡实芡实 当归当归 荔枝荔枝 银耳银耳 百合百合 杜杜仲仲 雪莲雪莲 紫河车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考试题 复习 参考 题目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