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透视体悟人生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透视体悟人生 .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今透视,体悟人生 读肖力散文近作 肖力是一位很勤奋的作家,勤读书,勤思索,勤写作。他的散文中总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氤氲,又有着诗意与人生体悟,超越平庸,进入艺美的境界;读着它,总能给你启心益智,获得一种不易邂逅的精神享受。最近,他在茂名文苑2004年第1期发表的6篇散文,更是一组透视古今,体悟人生,内涵颇深的佳作,印证了肖力勤读书,勤思索,勤写作的实绩。它理趣美水乳交融,声情色有机结合,把历史风情与时代韵味揉和在一起,能令你在吟诵中领略到许多人生哲理。从文学的角度看,肖力的散文,至少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 思接千载,探求常理 肖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常常是把笔触伸进历史的阁楼,在那里洒脱地进进出出
2、,可谓是“思接千载”。但那里面厚重的历史淀积给作者带来的并不是沉重,不是迷惘,而是省悟,是超越和人性健全的追求。读了清代诗人宋湘的歇脚亭联,作者不是简单地介绍联中列举的四位各有千秋的历史人物,而是透过历史纬幕,道出既普通又深邃的社会中人不易参透的人生道理;读了宋代宰相王安石的咏史诗,也不是一般地慨叹王莽善于伪装,而是从纷繁复杂的世相中梳理出人性的弱点,为后人留下一面历史的镜子;从古代的冯谖烧债为孟尝君赢得民心保住地位到现代萨达姆的坍塌、国破家亡,“发现人心却是复杂而又简单的东西”。这便是“探求常理”。宋湘的联很长,一百五十字,王安石的诗很短,仅二十八个字,但都有故事,有人生慨叹,有劝谕,有哲理
3、,看你如何去读?肖力的超脱就超脱于不纠缠于历史的循环了,而是以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过去,把握今天,从人性的美学的高度来寻求诠释。肖力说,“追求精神世界的人是从自娱到给予而获得震撼,追求物质世界的人则是通过自卫到索取而获得成功”,因此,“无论人类如何五彩缤纷,而自古至今,似乎都有只是做了三件事:一是征服自然,二是互相征服,三是赞美自己”。而然,人类却又永远走不出“生命循环”的铁律。“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生命的最高点,或事业的功成名就,或是感情上的美满幸福,但恰好每个人都注定要从这一点降落”。因此,作者奉劝大家最好听听宋老先生的话:“遇快乐时须快乐”,“得安闲处且安闲(引号中的话均引
4、自乌江赤壁终烦恼)”,什么“困惑”、什么“烦恼”、“失意”都是不必要的,还是“留点精神还自己”吧!佛门说,“看得清大千世界,方能入不二法门”,这既是社会的常理,也是人生的常理。肖力散文中无意间还有着某些禅意呢。 二、 色声势韵,意象如诗。 肖力为了寻求“远行心绪”,足迹曾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到过中国以外的一些国家,写下许多叙景读史析理抒情的游记。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今中外,地理人文,抒情记怀,议论纵横,这是他的游记的最为突出特色。今天,我们读他的新作九月的壶口时,发现他的游记除了保留以往的一些特色外,又多了许多新的东西,那就是浓重的韵味与诗意。他解读史料,控制议论,注重气韵,营造诗意,形
5、成一种主体与客体高度融合的美质。我们把这看作是作者在创作上对自己的超越。 九月的壶口是作者去年九月随广东省作家协会考查团去西部途中写下的。它以游历壶口的时间进程为顺序,分别或交叉写出黄河壶口,壶口黄河的色、声、势、韵的壮观,并且仰前思后,表达他对伟大母亲河的挚爱深情。作者以饱满的情绪观景,在写景中寄情,充分展示出祖国河山的魅力,也展现出作者散文的诗画般的气韵。 “九月的的阳光下高原上的黄土黄水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九月的阳光下,黄河壶口澎湃着我的黄土情愫。”文章一开始,作者融情入景,抓住所游历之地的基本色调黄色,展开笔墨。黄土、黄水、金色的光芒,天变了黄色,充斥在天宇间的水粒也是黄色的,夕阳下的黄
6、河是“一派红色热情的气氛”,月色下的黄河“是隐隐的古典式的褐黄”,而那“由飞瀑荡激升腾起的黄雾经夕阳折射而闪耀出一道神奇的彩虹”这是何等壮美的色彩!黄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色、本色,不仅我们是黄种人,我们远古祖先中有黄帝,我们的母亲河中有一条叫黄河,我样先民的图腾是黄(金)龙,而且我们这些子孙都是从黄土高原发育繁衍、融合扩大过来的。因此,我们对黄色(金色)感到特别亲切。作者把这种颜色写得这般壮美,不仅突出了壶口的景色特征,更含蕴着对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因为那里“澎湃着我的黄土情愫”。 作者写壶口的声和势相当精彩。渐渐接近壶口,远处就传来阵阵低沉的轰呜,“似天籁之音在左右山壁间撞击着”。末见其影
7、,先闻其声,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律动。“等到真正站在壶口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河水从上游数百米宽的地方,一下子收缩到只有三五十米宽的口子”,也就是“壶口”,“然后冲入无底深渊。水沫如雾如烟,地竟陷了一层,天也高了千仞,吞天吐地的大飞瀑,势如千山飞崩,万岛迸裂。浓稠的浊浪惊涛黄流,挤压着,旋转着,呼啸着,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斥着黄色带水的颗粒”。作者从远到近,从宽到窄,从上到下,从势到声又从声到势,把个壶口黄河的伟景壮观写得扣人心弦,但作者的笔锋并没有停留在壶口的外观上,而是要通过这个“壶口”提示出黄河的神韵。她跋涉万里征途,奋斗了说不清的岁月,在这里展现出她咄咄逼人的生命。“那罡
8、风般奏出的粗犷磅礴的交响,仿佛要把她那创世纪的生命体验与无悔的信仰色彩永远铭刻在人类意识的深层”有声有势,惊心动魄,蔚为壮观。作者的描写概括起来说,黄河的神韵就在她的力和美。“她最具生命张力”,她“匍匐、弹跳、搏击”,有着一种惊天撼地的“强暴的力量”,她有宇宙间“最残酷又壮阔的美”,她的两岸也为她由“日月星辰打磨成古铜而显得极为荒美”。这是一种原始的美,本质的美,不加任何修饰的美。她的美显示了她的力,她的力也就是她的美。作者从力和美中揭示出母亲河的神韵,也构成了一首意象鲜明的诗,令你在悦目的阅览中受到心灵的熏陶,或者是“精神再生的洗礼”。 在这篇文章中,也有少量的史料解读,从歧山、丰镐到咸阳,
9、从半坡人到秦赢政再到大禹塑像,虽只是简略提及,但它也是母亲河力与美的组成部分,因为“我们民族的童年正是在这惊涛骇浪中成长,华夏祖先最早的文化思维与生死概念正是在这儿诞生”。作者从历史的调色板上给母亲河涂上凝重的一笔力和美,能令你的思想丰富而辉煌。 三、理趣情致,妙悟人生。 肖力有着“不说不快的文人情性”。他观察社会,探视人生,剖析人性,都有许多独到而深刻的体验,并将它诉诸文字。因此,他的散文便有较多的解读历史社会,提示人生人性的理论色彩。无论是杂文,随笔,游记,文艺短论,莫不如此。但是光有理而没有趣,读这种文章,就会如同嚼蜡,枯涩难耐。因此,肖力在行文时总是把理和趣融合在一起,在流畅的叙述中形
10、成一种独特的情致,引导你在阅读各种相对的或相反的终极故事中浏览到人生世相和人性的多重组合,“可以让你画饼充饥,可以让你望梅止渴,可以让你异想天开,也可以让你骚动而痛苦”(意象世界与现实生活)。肖力的散文确有这种魅力。因为他把自己的文情个性都融进了自己的文章里;他的所思所悟,所爱所憎,快人直语,从不隐晦。例如公园里的晨运,许多人都把它看作是“升平”景象,但肖力却从千姿百态的晨运中看到了它的“不亮丽”之处(晨运风景)。当然,作为“风景”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赏的,见仁见智,并不强求统一。肖力的与众不同之处,似乎是一位恪守社会责任者在关注人性的率直或纯真中,所表现某种不屑。又如人心民心,古往今来许许多
11、多的政治家以及政治斗争都十分在意人心民心,拢络民心,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人心民心是啥样的心呢?肖力在文章中说:“当你细读史书或细心观察人类社会的一些事件,便发现人心却是复杂而又简单的东西。”“人心民心这东西有着明显的趋利性和趋众性,既受到利益的诱惑,又容易为情绪倾向。政治家的得人心基本上是鼓噪起一股倾向加以利用,只是一种权术,而并非一定就代表着进步或正确。而真正的得人心应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其本质应代表着人民大众的根本意志。”(人心民心啥样的心)这是作者看问题的深刻之处,他能从表面透视到深层,从而得出别人亦有所思但思之不透彻的东西。肖力通读中外史书包括野史稗书,从许多正反事例中得出自己的辨认,不随流俗,这是十分难得的。他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曾说:“凭着我对文学的爱好,似乎悟出了一点:也许写作的意义和乐趣在于实质地确切地描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表露充满个性色彩的人格风范吧!”(肖力无歌而行第31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出版)是的,肖力是一位充分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价值的文人,因此他的文章处处流露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处处表现出他充满个性才情的色彩。我们读他的文章(也包括以前的文章),觉得它有理有趣有情致,读后能得一种对人生的启悟。也许这就是许多读者喜欢读他的文章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