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当代艺术评论的勇气和热情与时代心理有关 .doc
《张炜:当代艺术评论的勇气和热情与时代心理有关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炜:当代艺术评论的勇气和热情与时代心理有关 .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张炜:当代艺术评论的勇气和热情与时代心理有关 我们现在需要清晰准确、爱知并重、诚实无欺的当代艺术评论者。这里不一定是专门的批评家,而是一个能够从自己的真实判断里说出个人见解的人。比如我们看到唐代诗人们相互品评,他们甚至将这些意见直接写入诗中,终于成为后来人最珍贵的诗论资料。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不用说了,单说他们相互对诗的品评,尤其是杜甫对李白不吝言词的赞扬,就是十分感人的。他们因为诗才的相互吸引,还有性情志趣等各方面的契合,才有了如此之深的友谊:“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是杜甫怀念李白时写下的句子。李白说杜甫:“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杜甫谓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讲的都是同一回事,就是相逢一起把酒论诗。可以想见他们作为诗人,在一起谈诗论艺时的大愉悦。与时代心理有关对诗友李白,杜甫最有名的力赞当是如下的句子:“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这真是倾心感佩之极,是无以复加的钦敬。两个天才人物如此切近,一个对另一个发出这样的赞论,除非是一方被另一方深深地打动和折服而不能为。在当代的文学交谊中,这样的例子是极难寻觅的现代人担心和算计的是能不能“持重”,更担心其他种种禁忌。当代人对文友常常是小心翼翼的,相当精明得当,唯恐失去了什么。这是精神和思想的小时代常有的拘谨气和小作气。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的元
3、稹,比李杜晚生了六七十年,他十分注目李杜二人。他对杜甫评价特别高,并且多用李白比较杜甫,留下了一些苛刻的文字。他的李杜评价就留在了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其中说:“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这就说明在那个时候已经有“李杜”并称的现象了,可见作为两位杰出的诗人,他们的名声已经开始确立,不过这已经是他们去世后多达半个世纪的事情了。不同的是,当时的元稹认为李白比杜甫简直差得太远了,“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还说:“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4、中唐以后杜甫名声渐大,以至于有以元稹为代表的扬杜抑李的风气,其实这大约与杜甫擅做律诗、工整考究、后人易学有关;而李白这样的天才选择了自由的乐府诗和绝句,七律写得少,多靠神来之笔,后人学不来也模仿不了,只能望尘莫及也许我们从中唐以后以元稹为代表的这种观点里,看到了一个盛大的朝代正在渐渐式微的某种先兆,这种先兆在文学观念上的表现,即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任性和自信了,也不再那么青春。单纯从创造上来讲,杜甫和李白都是具有极大创造力的杰出诗人,但李白的原创性则更高更强更天然一个创造力极强的时代、活力向上的时代、开放的时代,必然会更加喜欢李白;反之,一个活力下降的时代则更容易喜欢杜甫,这跟一个时代的心理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炜:当代艺术评论的勇气和热情与时代心理有关 当代艺术 评论 勇气 热情 时代 心理 有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