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美术文献论 .doc
《彭德:美术文献论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德:美术文献论 .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彭德:美术文献论 按:“美术文献展”是美术文献的延伸,它是由美术文献现任主编刘明创办的展览,迄今办了三届。我是这家杂志的第一任主编,可以每次都没有参加展览的开幕式和研讨会,为什么?怕死。因为有一件我自认为很重要的事还没有完成,害怕出行时死于非命。动车出过事,飞机老出事,公路事故更多。我不是胆小而不能像其他批评家视死如归,而是害怕人死事完,所以,这多年来,我极少外出。第一届美术文献展,刘明请我主持,我给他推荐了北京、南京、广州、重庆和武汉五位批评家共同主持,表示展览应当涵盖东南西北中。第二届我给论文集写了前言。第三届在湖北美术馆举办,馆长傅中望是老友,打电话邀请我参会,我于是写了这篇书面发言稿,
2、表示人不在场心在场。美术文献论第三届美术文献展研讨会书面发言彭德一件艺术作品进入历史,变成公共记忆,有五个通道。艺术作品转化为照片、影像、印刷图像和数字图像等文本,用于传播,是进入历史文献的第一通道。作品参加艺术展览,接受艺术圈内外人士的审视,是进入历史文献的第二通道。作品被批评家评论,变成人们鉴赏和议论的进口,进而形成跨专业的舆论,是第三通道。作品被拍卖、购藏、转卖,在世上流通,经常引起关注,是第四通道。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永久收藏和陈列,是第五通道,也是最具专业影响的通道。一件作品即便具有上述五个自身价值之外的通道,也不能保证它能穿透现实和历史。作品自身的穿透力量,在于它属于这个时代,代表这个时代,甚至能唤醒这个时代。它能扣动这个时代的神经,表达这个时代世俗的或精英们的意愿,让人心动,或者愉悦,或者震惊,或者激愤,进而启发人的感受,引发思考,以致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具有普世的和长久的感染力。美术作品的文献价值,还在于它的作者。一件有魅力的作品配上一位有魅力的作者,曾经是和永远是作品传世、被人不断言说的艺术佳话。两者如果都能在高端的位置和大范围的平台,形成相互支撑的关系,作品就能成为时代的标杆和永不消失的文献。 第 2 页 共 2 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彭德:美术文献论 彭德 美术 文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