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艺术为人民(图) .doc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冰:艺术为人民(图) .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徐冰:艺术为人民(图)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图为徐冰创作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他“911事件”后收集的。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最传统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先生们评价:根正苗红,人才难得。80年代末,他搞出和学院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完全割裂”的天书。在4000多个一本正经却又连他自己都不认得的“汉字”面前,人们既惶恐又迷惑。有人痛心他:路走歪了。35岁,他选择出国,前往当代艺术的世界中心纽约。他带着浓厚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背景,一头扎进西方当代艺术的大本营。18年的海外生涯,他荣誉等身。他是有美国艺术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麦克阿瑟奖得主,他凭借作品何处惹尘埃拿下当
2、今世界艺术界最高奖项Artes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在西方世界继续大放异彩时,他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他选择回国,老老实实、毫无艺术家范儿地走了一遍竞聘、演讲、民主投票程序,就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议论再起:他被招安了。其实,没有根正苗红,没有走歪路,更没有被招安。世界如此丰富,时代如此变幻。哪里能给人最深刻的启迪,哪里有最深刻的变化,哪里有人与社会的冲突和挣扎哪里就是徐冰的目光所在。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用艺术家的方式,让人们思考。徐冰的地书,用世界通用的图画标识写就,全篇无一个文字,却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去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实现在文字前的平等
3、还有多远?从大卫到天书1977年,22岁的徐冰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从他之前的经历来说,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1955年生于重庆的徐冰,1956年就随父母来到北京,定居北大。徐冰很快就展露出对手工、绘画浓厚的兴趣。那时,他所有的艺术经历,都带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社会主义艺术印记。1974年,他去北京延庆县插队,劳动之余做了大量的农村生活写生,还搞了群众文学和美术活动。由于表现突出,他获得了推荐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入学考试的机会。徐冰入学时,正值社会上文化思潮涌动,很多艺术界人士热衷于用艺术改造社会。然而当别人在外搞“革命”时,徐冰却完全沉浸在美院教室画石膏的兴奋中。彼时的中央美术学院依然保有浓厚的现
4、实主义艺术风格,基础扎实、追求上进的徐冰赢得很多老先生的期待。他画的大卫,形神兼备,被时任美院院长的靳尚谊评价为美院建校以来最好的一幅。又红又专,成为徐冰身上的标签。可到了1988年,徐冰却展出了天书。一部充满荒诞、睿智、戏谑而又认真的作品,完全属于现代艺术的审美范畴。这让人大跌眼镜。天书由徐冰自创的“汉字”组成。徐冰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创作出了4000多个“字”连徐冰本人都不知道这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然后严格按照中国古代经典的印制方法,把4000多个字精确地刻印在木块上,接着印在长幅的中国皮纸上,成文成书。最终的展览中,整个展示空间的四壁和天花板都被奇怪的文字占满。这个转变和徐冰当时的文化感悟
5、有关。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潮席卷中国,年轻人对文化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徐冰读了很多书,可是最终却对文化有种说不上的失望。他产生了做一本无人会读的书来表达这种感觉的冲动。天书中,文字的庄严和内容的荒诞混杂在一起,每个走进展厅的人,都为此所震撼,在貌似神圣的知识面前,人们不知所措。这些字排在一起,似乎说了很多话,却什么都没说。毫无疑问,这是徐冰艺术风格的巨大转变。从写实主义的大卫到现代艺术的天书,这个跨度实在太大。转变是有原因的。那是一场1984年在北京举办的朝鲜画展。面对宣传画似的旧有社会主义艺术,徐冰顿时感到,他周围所能看到的作品是如此相似地具有局限性。他决定改变、脱离,寻找新的艺术方向。这是
6、他第一次展露出自己的独立性,或者说,是叛逆性。他成功了。天书大受欢迎,并引发国内外连篇累牍的讨论。连西方哲学界都投来关注的目光。当时,他们正热衷于讨论文字与人类思维的关系,对一位东方艺术家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哲学家们觉得很有意思。对徐冰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满足:我在以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思考。如果说此前的徐冰,只是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话,那么从天书开始,徐冰开始用艺术表现思想。画笔、画布、文字、石头、钢筋、香烟在徐冰的手里,这些材料不再是为了表现而堆砌在一起,而是为了思想而融合在一起。徐冰开始形成最为宝贵的艺术思想。搞艺术的人都试图把独特的思维通过作品带入艺术界,但为什么有
7、些被认可,有些却始终不被认可?这取决于你带入的东西,是否是优质的,是艺术系统中缺失的,是大于艺术界现有思维范围的,对推进人们的认识是有启发的,总之是否能通过一种特有的艺术手段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天书是徐冰走进新世界的那一道门。戏谑的荒诞天书之后,为了深入寻求新的艺术形式,上世纪90年代初,徐冰移居美国,最终落脚纽约,住在东村的一个地下室里。东村是朋克文化的发源地,有大批流浪汉。与单纯要钱的乞丐不同,东村的流浪汉有他们的圈子和讲究。徐冰所住的地下室门口有一盏小红灯,本是方便来客寻找,谁知却引来流浪汉和妓女在此温存。有时外面动静一大,地下室的人听得清清楚楚。徐冰也没管过,反而觉得这
8、些人挺浪漫。他一度想在门上安一个摄像机,想着也许哪天能以此为灵感做个反映纽约底层的作品当然,最后他没那么做。这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时刻想着探索新事物。一般人往往对当代艺术家有距离感,因为看不懂他们在干什么。然而徐冰却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他在给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做讲座时,开场白介绍自己和罗中立(著名画家,川美院长)有可能生在同一家医院,然后自嘲“这医院的孩子生下来怎么都搞艺术了”,引来学生大笑。他顶着一头卷发,戴一个黑框眼镜,长相和扮相都酷似哈利波特。被人们提及后,他便把自己自封为“年老版哈利波特”。他的幽默也体现在作品中。事实上,游戏、幽默始终是徐冰艺术作品的重要因子。徐冰对象形文字有着独特的偏
9、好。他曾说过一句话,“在中文里,有很多东西是可以玩的”。1994年,他又开始“玩”汉字,而这次更惊世骇俗。他将英文圈圈点点的形状拉直扯平,变成中文的模样,起名为“新英文书法”。中文和英文两大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字系统就这样融为一体。更奇妙的是,经过简单的提示,任何一个有一点英文基础的人都能看懂这些“英文”。后来他回国,第一件作品依然带着幽默。2008年初,徐冰第一次踏进北京CBD的工地。他被建筑废料原始粗陋的美感深深吸引。他决定用这些建筑废料制作艺术品,最终的形态是传统的吉祥图腾凤凰。凤、凰两只鸟充满张力,它们庄严宏大,长度分别为28米和27米,宽达8米,总重12吨,然而却是用废料制成的,就像穷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 徐冰 艺术 人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