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_生活中数学 -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数学故事: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_生活中数学 -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故事: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_生活中数学 - .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故事: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_生活中数学 - 查字典数学网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有一种类似于竖式的方便算法,叫做铺地锦。在中国古典文学长篇小说镜花缘第79回里,就有一段利用铺地锦求圆周长的故事。在小说中,有几位小姐妹聚在一起谈论数学。其中一位名叫青钿的,指着面前的圆桌,问道:请教姐姐,这桌周围几尺?被问的人叫做米兰芬,她向身边的宝云要过一把尺来,量出圆桌面的直径,是三尺二寸。然后取笔画了一个铺地锦,画完后,回答说:此桌周围一丈零零四分八。(1米=3尺,1丈=10尺,1尺=10寸)在图1里,左边是镜花缘书中画出的铺地锦,右边是我们把它改写成现代记号以后,得到的乘法竖式。从图中可以看出,铺地锦是在一
2、个大的长方形里面,画了些纵横格子线,还画了连结方格对角的斜线,形状有点儿像铺在房间里的地毯,所以形象地叫做铺地锦。通过将图中左边的铺地锦和右边的乘法竖式对照,可以看出,虽然它们一个是中装,一个是西装,形式不同,实际内容却几乎完全一致。竖式中的被乘数和乘数,在铺地锦图里,分别写在大长方形边框的右边和上边。大长方形的4条边中,右边的和上面的两条,相当于乘法竖式里的第一道横线。在竖式里,撇开小数点不管,用乘数的各位数字2和3分别去乘被乘数314,得到的628和942,各写一行,行自为战。所得的各行,顺次向左错开一位,然后上下对齐相加。在铺地锦图中,大长方形里面竖的两排格子,自上而下,顺次写着用乘数的
3、每一位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得到的6、2、8和9、3、12,这些位与位的乘积,每个各占一格,格自为战。所得的这些格子,纵横对齐排列,沿对角斜线错位相加。在竖式的第二道横线上面画了3个小圆圈,这是在运算过程中,进位时做的记号。这些小圆圈记号在铺地锦里也有反映,表现为左边竖排3格斜线上面的3个一。竖式里的最后得数10.048,在铺地锦图里,是在大长方形边框的左边和下面,从左上往下,再往右,连起来读。大长方形的左面一条边和下面一条边,相当于竖式的第二条横线。画完了铺地锦图,相当于写完了乘法竖式。所以,镜花缘里的米兰芬画完铺地锦后,就能说出圆桌的周长是1丈零 4分 8厘(3.35米)。 第 3 页 共 3 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故事:古时候中国人做乘法_生活中数学 数学 故事 古时候 中国人 乘法 生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