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
《浅谈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浅谈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者:蒋星利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 年第 06 期一、钱梦龙语文教学思想的内容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是指他“三主”的语文教育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钱梦龙“三主”的语文教育思想,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起至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不乏赞成、反对及保持中立的呼声。掀开喧嚣争论的面纱,窥视争论下的深层本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结论:人们争论的焦点,前期主要集中在谁是主体、谁是主导的定位问题上,后期争论的重心就逐渐转移到了“训练为主线”这个问题上。这也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几十年
2、来语文界对于语文学科性质认识上的演变。钱梦龙“三主”语文教育思想提出的八十年代,正是“工具说”一统天下的时代,加上刚刚恢复的高考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训练为主线”自然成为人心所向。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则明显有悖于传统的“师传生授”的教学格局,也挑战了根深蒂固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绝对权威,自然饱受非议。而九十年代中后期那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失落的大讨论,明显影响了语文教育的决策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就是妥协折衷的产物。新课改以来颁布的几套课程标准也明显淡化了语文的训练。这样一来,“训练为主线”又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则基本符合“以人为本
3、”、“自主、合作、探究”之类的新课改精神,由此争论熄灭。那么,钱梦龙“三主”的语文教学思想的内容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阐释呢?笔者接下来将具体说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一)学生为主体进行了两年多的对比教学实验后,钱梦龙在1981年正式提出了“三主”的教学思想。首先,关于“学生为主体”。他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教师的讲深讲透,也不在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过细的指导。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教师的讲课越深透,对练习的指导越具体,学生就会学得越好。但是,钱梦龙通过自己的对比教学实验发现,结果恰恰与这种见解相反。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
4、认识过程如何特殊,学生总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实践,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无法代替的。如果只是听老师面面俱到地讲解,实质上是以老师认识的结果代替了学生认识的过程。学生只是听了一遍,印象当然不深刻了。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争论中完成的。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印象深刻,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因此,确认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这是教学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龙源期刊网 http:/(二)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要不要教师主导,而在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导”就是“因势利导”。“势”就是学生
5、思维的走势,即学生的思维动向所呈现的端倪。教师真正着眼于“导”,就是使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认识到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可以带动全文的一个“抓手”,这个问题可以作为学生讨论的中心话题。因此,“势”识得比较准,教师的主动性便带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尽量想透说透,“导”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在确认“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还必须确认“教师为主导”,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才会“学之得法”,从而成为真正的“主体”。由此可见,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是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主体”的重要条件。(三)训练为主线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钱梦龙 语文教育 思想 及其 现实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