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服务规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信服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服务规范.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电信服务规范电信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 3636 号号电信服务规范 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八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 4 月 20 日起施行。部 长: 王旭东二五年三月十三日第一条第一条为了提高电信服务的质量,维护电信用户的合法权利,保证电信服务和监管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经营电信业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第三条本规范为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时应当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是电信行业对社会公开的最低承诺,同时适用
2、于单一电信业务网或多个电信业务网共同提供的电信业务。 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应当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服务质量指标和通信质量指标。 本规范所称服务质量指标,是指反映电信服务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程度的,主要反映非技术因素的一组参数。 本规范所称通信质量指标,是指反映通信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反映技术因素的一组参数。 第四条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以下简称信息产业部)组织制定全国的电信服务规范,监督检查电信服务规范在全国的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简称通信管理局)监督检查电信服务规范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 本规范中,信息产业部和通信管理局统称为电信管理机构。 2第五条
3、第五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制定本企业的企业服务标准,电信业务经营者制定的企业服务标准不得低于本规范。 第六条第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电信服务工作。 第七条第七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并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向电信管理机构报告,同时向社会通报本企业服务质量状况。 发生重大通信阻断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限向电信管理机构报告。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对所有与事故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和保存,相关数据和书面记录至少保存六个月。 第八条第八条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时,应公布其业务种类、服务时限、资费标准和服务范围等内容,并报当地通
4、信管理局备案。 由于电信业务经营者检修线路、设备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影响或可能影响用户使用的,应提前七十二小时通告所涉及的用户。影响用户的时间超过二十四小时或影响有特殊需求的用户使用时,应同时向当地通信管理局报告。 电信业务经营者停止经营某种业务时,应提前三十日通知所涉及用户,并妥善做好用户善后工作。 第九条第九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电信资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码标价,并采取有效措施,为用户交费和查询费用提供方便。 第十条第十条用户申请办理电信业务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向用户提供该项业务的说明。该说明应当包括该业务的业务功能、通达范围、业务取消方式、费用收取办法、
5、交费时间、障碍申告电话、咨询服务电话等。电信业务宣传资料应针对业务全过程,通俗易懂,真实准确。 对用户暂停或停止服务时,应在二十四小时前通知用户。 3第十一条第十一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或购买其指定的电信终端设备。用户要求开通、变更或终止电信业务时,电信业务经营者无正当理由不得拖延、推诿和拒绝,不得胁迫、刁难用户。 经营本地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全面建立公开、公平的电话号码用户选择机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以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明确经营者与用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格式合同条款应做到公平合理、准确全面、简单明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6、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合理设置服务网点或代办点,合理安排服务时间或开设多种方式受理业务,方便用户。 上门服务人员应遵守预约时间,出示工作证明或佩带本企业标识,代经销人员应主动明示电信业务代理身份,爱护用户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与用户沟通的渠道和制度,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改善服务工作。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业务咨询、查询和障碍申告受理等服务,并采取公布监督电话等形式,受理用户投诉。对于用户关于电信服务方面的投诉,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接到用户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答复用户。 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
7、务方面与用户发生纠纷的,在纠纷解决前,应当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卡类业务时,应当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保证,不得发行超出服务能力的电信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明确电信业务经营者与持卡用户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告知用户使用方法、资费标准、计费方式、有效期限以及其他应当告知用户的事项。 4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做出对持卡用户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单方面免除或者限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责任,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以代理形式开展电信服务的,代理人在提供电信服务活动时,应当执行本规范。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加强对其业务代理商的管理,并负责管理和
8、监督检查代办电信业务单位或个人的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通信管理局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本规范的服务质量指标进行局部调整或补充。调整后的指标低于本规范的,应当报信息产业部批准。 通信管理局按照前款规定调整服务质量指标的,该行政区域应当执行调整后的服务质量指标。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需要,约定有关的业务受理、开通时限、故障处理时限等问题,但其服务质量不得低于本规范或者当地通信管理局制定的服务质量指标。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电信服务未能达到本规范或者当地通信管理局制定的服务质量指标的,由电信监管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
9、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信息产业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电信业务项目及其服务质量指标和通信质量指标(详见附录)做出调整,并重新公布实施。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 2005 年 4 月 20 日起施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 电信服务标准(试行)(信部电200027 号)同时废止。附录 1:电信服务规范 固定网本地及国内长途电话业务 附录 2:电信服务规范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附录 3:电信服务规范 因特网及其他数据通信业务 附录 4:电信服务规范 国内 IP 电话业务 附录 5:电信服务规范 无线寻呼业务 5附录 6:电信服务规范 信息服务业务 附录 7:电信服务规范 国内甚小口径终端
10、地球站( VSAT)通信业务 附录 8:电信服务规范 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附录附录 1 1 电信服务规范电信服务规范固定网本地及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固定网本地及国内长途电话业务1.1 固固定定网网本本地地及及国国内内长长途途电电话话业业务务的的服服务务质质量量指指标标 1.1.1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免费向用户提供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等公益性电话的接入服务,并保障通信线路畅通。 1.1.2 电话装机、移机时限 城镇:平均值 15 日,最长为 25 日; 农村:平均值 20 日,最长为 30 日。 电话装机、移机时限指自电信业务经营者受理用户装机、移机交费之日起,至装机、移机后能正常通话所
11、需要的时间。 1.1.3 电话复话时限 平均值12 小时,最长为 24 小时。 电话复话时限指自停机用户办理恢复开通手续,归属电信业务经营者收到有关费用时起,至电话恢复开通所需要的时间。 1.1.4 用户市话业务变更时限 平均值12 小时,最长为 24 小时。 用户市话业务变更时限指用户办理更名、过户、暂停或停机以及增减各种电话服务项目,自办理登记手续且结清账务时起,至实际完成变更所需要的时间。 1.1.5 用户长途业务变更时限 平均值12 小时,最长为 24 小时。 用户长途业务变更时限指用户办理增、减长途直拨功能,自办理登记手续且结清账务时起,至实际完成变更所需要的时间。 1.1.6 电话
12、障碍修复时限 城镇:平均值 24 小时,最长为 48 小时; 农村:平均值 36 小时,最长为 72 小时。 电话障碍修复时限指自用户提出障碍申告时起,至障碍排除或采取其他方式恢复用户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时间注 1。 6注 1:各类业务的障碍修复指标要求中均不包含用户自有或自行维护的接入线路和设备的故障。 1.1.7 由于非用户原因需要更改用户电话号码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至少提前45 日通知用户,至少提前 15 日告知用户新的电话号码。号码更改实施日起,至少应在45 日内,向所有来话用户连续播放改号提示音。由于用户原因需要更改用户电话号码时,原电信业务经营者应根据用户需要提供改号提示业务。 1.1
13、.8 电话号码冻结时限最短为 90 日。 电话号码冻结时限指该号码注销后至重新启用所需要的时间。 1.1.9 电话服务台、客户服务中心和人工短消息中心的应答时限最长为15 秒。 话务员(包括电脑话务员 )应答时限指用户拨号完毕后,自听到回铃音起,至话务员(包括电脑话务员)应答所需要的时间。 电话服务台或客户服务中心和人工短消息中心人工服务的应答时限最长为15 秒。人工服务的应答率85。 人工服务的应答时限指自用户选择人工服务后,至人工话务员应答所需要的时间。人工服务的应答率是用户在接入电话服务台、客户服务中心和人工短消息中心后,实际得到人工话务员应答服务次数和用户选择人工服务总次数之比。 1.
14、1.10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按照相关规定提供电话号码查询业务,电话查号准确率应达到95 电话查号准确率是指用户的电话号码已在电信业务经营者登记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正确查号服务的次数与全部查号服务次数之比。 1.1.11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要求公用电话代办点设置规范标志,张贴收费标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计价工具,按收费标准向用户收取费用,并接受电信管理机构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监督和检查。 1.1.12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根据用户的需要,免费向用户提供长途话费详细清单查询。原始话费数据保留期限至少 5 个月。1.2 固固定定网网本本地地及及国国内内长长途途电电话话业业务务的的通通信信质质量量指指标标 1
15、.2.1 拨号前时延 平均值0.8 秒,最大值为 1 秒。 拨号前时延指用户摘机后至听到拨号音的时间间隔。 1.2.2 拨号后时延 同一固定网内电话用户间的本地呼叫的拨号后时延:平均值1.9 秒,最大值为 5.3 秒(有中国一号信令时,最大值为 10 秒); 7同一固定网内电话用户间的长途呼叫的拨号后时延:平均值2.2 秒,最大值为 7 秒(有中国一号信令时,最大值为 12 秒); 当固定电话用户间的呼叫是由多个固定网共同提供时,其本地、长途拨号后时延:平均值2.3 秒,最大值为 7.2 秒(有中国一号信令时,最大值为13 秒)。 拨号后时延指从用户拨号终了时起,至接收到回铃音或录音通知等信号
16、止的时间间隔。 1.2.3 接通率 同一固定网内,本地呼叫的端到端接通率 95; 同一固定网内,国内长途呼叫的端到端接通率90; 当固定电话用户间的呼叫连接由多个电信网共同提供时,其本地、长途呼叫的接通率85;固定网与移动网间呼叫,接通率 80。 接通率是用户应答、被叫用户忙、被叫用户不应答、终端拒绝和不可用的次数与总有效呼叫次数之比。对接通率的考核在忙时统计。 其中:总有效呼叫次数 =呼叫次数-(用户拨号不全 +用户拨无权号码 +用户拨空号 +用户拨错号 )次数。1.2.4 传输损耗 端到端的传输损耗 21dB。 传输损耗是任意两个用户端到端之间建立的连接的传输损耗。 1.2.5 振鸣和准振
17、鸣 振鸣的概率 0.1; 准振鸣的概率 1。 1.2.6 发话人回声 呼叫中出现发话人回声的概率 1。 1.2.7 可懂串话 同一交换局用户之间出现可懂串话的概率 0.1; 不同交换局用户之间出现可懂串话的概率 1。 1.2.8 单向传输时间 本地电话单向传输时间 13 毫秒; 国内长途连接不含卫星电路时,单向传输时间85 毫秒; 由于安装 DCME 设备和保护倒换导致的电路过长等特殊情况,允许单向传输时间150 毫秒。81.2.9 网络的通话中断率 通话中断率 2104。 通话中断率(掉话)指在用户通话过程中,出现掉话的概率。 1.2.10 发送方短消息中心的响应时延 固定网短消息中心的响应
18、时延平均值 20 秒,最大值为 45 秒。 发送方短消息中心的响应时延指主叫用户按发送键,至其接收到发送方短消息中心接受或不接受该消息的证实之间的时间间隔。固定网短消息的响应时延包括:呼叫接续时间+上传时间(取决于信息长度和上行方式) +处理时间(包括主叫号码认证)系统回送时间(回送上传结果)。 1.2.11 短消息中心系统接通率 固定网短消息中心接通率 95。 固定网短消息中心系统接通率指主叫用户通过入中继接入到固网短消息中心或人工短消息中心得到有效处理次数与占用入中继总次数之比。 1.2.12 短消息的存储有效期 固定网短消息的存储有效期 72 小时。 固定网短消息的存储有效期指发送方将短
19、消息成功发出,并得到发送方短消息中心的证实后,在接收方成功接收之前,在固定网短消息中心的有效存储时间段。在该存储时间段内,接收方短消息中心应保存该消息,并进行多次发送尝试,直到被接收方成功接收或超出该时间段为止。 1.2.13 短消息发送时延 短消息发送时延平均值 10 分钟,最大值为 24 小时;短消息发送及时率 99。 短消息发送时延指主叫用户收到短消息提交成功的证实后,至被叫用户成功接收到短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 短消息发送及时率指在规定的发送时延最大值以内发送成功事件数与发送成功总事件数之比。1.2.14 计费差错率 计费差错率 104。 计费差错率指交换设备出现计费差错的概率,采用如下
20、公式计算: 对于集中计费:计费差错率 =有错误的话单数 /总话单数; 对于单式或复式计次:计费差错率 =错误的脉冲次数 /总的脉冲次数。附录附录 2 2 电信服务规范电信服务规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92.1 数数字字蜂蜂窝窝移移动动通通信信业业务务的的服服务务质质量量指指标标 2.1.1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向社会公布其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及漫游范围。 2.1.2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免费向用户提供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等公益性电话的接入服务,并保障通信线路畅通。 2.1.3 移动电话复话时限 平均值1 小时,最长为 24 小时。 移动电话复话时限指停机用户办理恢复开通手续
21、、归属电信业务经营者收到有关费用时起,至移动电话恢复开通所需要的时间。 2.1.4 移动电话业务变更时限 平均值1 小时,最长为 24 小时。 移动电话业务变更时限指用户办理更名、过户、暂停或停机等服务项目,自办理登记手续且结清账务起,至实际变更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2.1.5 移动电话通信障碍修复时限 平均值24 小时,最长为 48 小时。 移动电话通信障碍修复时限指自用户提出障碍申告时起,至障碍排除或采取其他方式恢复用户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时间。移动电话通信障碍指非手机原因引起的障碍。 2.1.6 由于非用户原因需要更改用户电话号码时,电信业务经营者至少提前45 日告知用户,至少提前 15 日告
22、知用户新的电话号码。号码更改实施日起,至少应在45 日内,向所有来话用户连续播放改号提示音。由于用户原因需要更改用户电话号码时,原电信业务经营者应根据用户需要提供改号提示业务。 2.1.7 移动电话号码冻结时限最短为90 日。 移动电话号码冻结时限指该号码注销后,至重新启用所需要的时间。 2.1.8 电话服务台、客户服务中心和人工短消息中心的应答时限最长为15 秒。 话务员(包括电脑话务员 )应答时限指用户拨号完毕后,自听到回铃音时起,至话务员(包括电脑话务员)应答所需要的时间。 电话服务台或客户服务中心人工服务的应答时限:最长为15 秒。人工服务的应答率 85。 人工服务的应答时限指自用户选
23、择人工服务后,至人工话务员应答所需要的时间。人工服务的应答率是用户在接入电话服务台、客户服务中心和人工短消息中心后,实际得到人工话务员应答服务次数和用户选择人工服务总次数之比。 102.1.9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根据用户的需要,免费向用户提供移动话费详细清单(含预付费业务)查询。移动电话原始话费数据及点到点短消息业务收费详单原始数据保留期限至少为5 个月。 2.2 数数字字蜂蜂窝窝移移动动通通信信业业务务的的通通信信质质量量标标准准 2.2.1 可接入率 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内的 90位置,99的时间、在 20 秒内移动台均可接入网络。 2.2.2 接通率 同一移动网内的本地呼叫:接通率 90; 同
24、一移动网内的国内长途呼叫:接通率 85; 两个或多个移动网间呼叫,或移动与固定网间呼叫:接通率80。 接通率指用户应答、被叫用户忙、被叫用户不应答、用户不可及(包括被叫不在服务区、被叫呼入限制、拔电池、关机)的次数与总有效呼叫次数之比。对接通率的考核在忙时统计。 2.2.3 拨号后时延 移动用户拨打固定用户的拨号后时延:平均值9 秒,最大值为 12.5 秒; 固定用户拨打移动用户的拨号后时延:平均值9 秒,最大值为 16 秒; 移动用户拨打移动用户的拨号后时延:平均值10.3 秒,最大值为 19 秒。 拨号后时延指固定用户拨号终了或移动用户按发送键起,至收到回铃音、忙音或其他语音提示等时刻之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信 服务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