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ppt
《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ppt(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学海门市东洲中学 方松飞 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初二物理教学重点梳理和教法分析) 2008125于兴化市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何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什么?怎样教?从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 由学术形态深入到教育形态让学生重演知识的发生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为何教(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什么(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怎样教为何教?从知识本位到三维目标知识点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1 1 声声 现现 象象 声音是什么声音是什么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特征 噪声的防止噪声的防止 超声与次声超声与次声4 4 折射与透镜折射
2、与透镜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透透 镜镜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照相机眼睛照相机眼睛 望望 远远 镜镜8 8 力力 力、弹力力、弹力 重重 力力 摩摩 擦擦 力力力的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初二初二物理物理7 7 粒子与宇宙粒子与宇宙走进分子世界走进分子世界探索更小微粒探索更小微粒 宇宙探秘宇宙探秘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测量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6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密度的应用密度的应用物质的属性物质的属性物体的浮沉物体的浮沉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10 10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 压压 强强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 浮浮 力力9 9 压强与浮力压强与浮力物质的三
3、态物质的三态汽化与液化汽化与液化熔化与凝固熔化与凝固升华与凝华升华与凝华水水 循循 环环2 2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光的色彩光的色彩看不见的光看不见的光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 平平 面面 镜镜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3 3 光光 现现 象象5 5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 速速 度度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世界是运动世界是运动初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初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6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7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初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8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9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10能举
5、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1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初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1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4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15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16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初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17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18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1
6、9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20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1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2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初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5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
7、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6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沉浮条件经历探究浮力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7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与技能 (重点知识) 1. 1. 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2. 2. 速度的概念,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运动的相对性; 3. 3.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4. 4.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 5.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 6. 6. 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 7. 7.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9. 9. 三种物态及其变化,沸点和熔点三种物态及其变化,沸点和
8、熔点; ; 10. 10. 光的传播、平面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传播、平面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 会用刻度尺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长度; 2. 2. 会用秒表测时间;会用秒表测时间; 3. 3. 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4. 4.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5. 5.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6. 6. 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7. 7. 会查沸点表和熔点表会查沸点表和熔点表 8. 8. 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9. 9. 会画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会画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
9、光线的光路知识与技能 (操作技能)过程和方法 新课程更确切地对教学的过程提出要求,并强调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历、体验等活动提出要求,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等表现要作评价。 热爱自然、热爱技术,对自然现象和技术设备富有好奇心和亲近感 乐于追求自然现象和技术问题中的道理 积极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研究等科学实践 尊重科学事实,善于改变与科学事实不一致的观念 乐于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 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 在科学思维与科学实践中,体验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愉悦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体验 (情感与态
10、度) 科学(物理学)的目的是认识周围的世界,科学的发展能满足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 科学(物理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带来了资源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离不开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因素,要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就要有相当高的科学素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懂得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 想像和猜测是科学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价值观) 1.提出问题:能发现问题,能表述这些问题。 2.猜想与假设:尝试对问题的成因提出假设,对科学探究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3.制定计划与设
11、计实验: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探究方法及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和资料,尝试评估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教学来实现科学探究 5.分析与论证:能描述实验数据,能对信息进行比较,能进行简单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评估:有评估意识,能注意假设与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改进探究方案
12、,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7.交流与合作:能写探究报告,有准确表达观点的意识,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认识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重要性。科学探究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 2.理解速度公式的内涵和外延。方法与过程: 1.通过探究活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会用刻度尺、秒表测运动物体的速度; 3.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乐于动手操作、细心观察; 2.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 由学术形态深入到教育形态让学生重演知识的发生过程教什么?物理知识
13、的形态( (显性知识显性知识) )学术形态( (隐性知识隐性知识) )教育形态【冰山模型】广义备课时间上要延伸空间上要拓展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历史回顾观察分析理想实验概括规律巩固深化历史回顾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伽 利 略伽 利 略观察分析理想实验概括规律 牛顿牛顿巩固深化甲乙丙丁若排球下落至丁处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排球将做竖直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一排球在甲处被竖直上抛,后减速上升至最高点丙处,再加速下落至地面上方的丁处,如图所示。若排球上升至乙处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排球将做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若排球上升至丙处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排球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个 基本 问题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