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环境影响报告(简本)委托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0 年 3 月目 录1 前言 .1 2 总体规划概述.12.1 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1 2.2 主要规划指标.2 2.3 城市发展规模.3 2.4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3 2.5 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4 2.6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4 3 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4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4 3.2 水环境质量现状.5 3.3 声环境质量现状.5 4 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4.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64.2 水环境影响评价.64.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74.4 空间布局
2、的环境影响分析.74.4 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84.5 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84.6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94.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9 5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105.1 资源承载力分析.105.2 环境容量分析.10 6 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116.1 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116.2 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116.3 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136.4 规划的合理性分析.13 7 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147.1 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147.2 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157.3 实
3、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157.4 生态保护政策.157.5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5 8 结论与建议.158.1 结论.158.2 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178.3 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181 前言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面向区域经济竞争和洛阳城市自身 发展的客观需求,对洛阳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统筹、区 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中心城空间发展方向与布局结构、产业用地结构调整、 大遗址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进行了全面审视和宏观规划,是对中央中部崛起战 略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融入了更多的发展观点和战略思想。 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洛阳城市
4、发展目标和方向,将洛阳市城市功能定位为“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洛阳市的快速发展中,为了避免因规划的实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受洛 阳市政府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各相关专业的专家,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开展对洛阳总规的环境影响评价。 2 总体规划概述 2.1 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 造业基地。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 原材料和能源生产基地;著名旅游
5、城市;我国重要的科研开发基地;中西部区域 物流枢纽。城市发展目标:融入区域,积极响应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强化洛阳区域副 中心的地位,发挥洛阳工业与科研基础优势和历史遗产及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特 色,提高城市竞争力,全面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建成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 环境城市,引领中原实现率先崛起,具体如下:(1)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立足豫西地区,建 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1 (2)积极发展与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建设 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3)加强历史遗产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发掘古都风貌,传承传统文化, 展现自然景观,成为国内旅游重要节点;
6、(4)合理组织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要素,建设山水城园和谐共生的绿色生 态城市。 2.2 主要规划指标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指标体系见表 2-1。表 2-1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单位 2020 年目标值指标属性 区域地 位与区 域协调 洛阳 GDP 占河南省比重 % 11.5 预期性 郑洛通道数量条 4 预期性 郑洛机动车交通时间分钟 90 约束性 郑洛城际客运交通时间分钟 45 约束性 经济 发展 市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500 预期性 市域人均生产总值元 60800 预期性 出口总额亿美元 45 预期性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15 预期性 城市单位工业用地增加
7、值亿元/km2 25 约束性 旅游总收入与 GDP 比值 0.18 预期性 市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46 预期性 非公有制经济占 GDP 的比重 % 63 预期性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500 预期性 社会和 谐发展 城镇化水平 % 65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9500 预期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8630 预期性 保障性住房占全部住房建筑面积比例 % 35 约束性 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 % 95 预期性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 % 98 约束性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 25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90 预期性 市区公共交通出行率 % 30 预期性 环境
8、与 森林覆盖率 % 45 预期性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m2/人 99 约束性 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 % 45 预期性 中心城区中水回用率 % 50 约束性 资源 保护 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约束性 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 % 90 约束性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10 约束性 万元 GDP 能耗吨标煤/万元 0.7 约束性 万元 GDP 水耗 m3/万元 20 预期性 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 % 80 预期性 中心城外大遗址内村民外迁比例 % 40 预期性 历史名 城保护 隋唐城遗址洛河以北部分重要地下文 物埋藏区内建筑密度 % 20000 约束性 2.3 城市发展规模
9、 人口规模:2006 年洛阳市中心城区(包括吉利)总人口为 174 万人,规划 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常住人口规模分别为 205 万左右、300 万左右。用地规模:2010 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在 203 平方公里左右;2020 年中 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在 295 平方公里左右。 2.4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期末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洛阳中心城区为核心, 强化中心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 影响力;以洛-偃-新城镇发展轴和焦柳-两广城镇发展轴为“两轴”,南北贯通, 西联东拓,构建面向区域的城市发展轴,加强与区域的社会和经济联系,
10、形成交 通走廊、城镇发展带、工业园区、绿色生态隔离带相间的空间结构;“三区”为 城镇密集区、中西部浅丘为主的产业促进区和南部生态保护区。32.5 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 2020 年规划城市居住用地约 74.85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 25.36%, 人均居住用地约 24.95 平方米。规划居住用地以二类为主,一类、三类为辅。本 次规划洛阳城市居住用地主体部分采取居住围绕隋唐城遗址的半环形式,布局结 构具体体现为:一团,三片,环里坊,沿洛伊。规划住房总量 2020 年需新增住 房面积 6260 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加约 447 万平方米。 2.6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铁路:陇海、焦枝两条国家
11、干线铁路在洛阳市区呈十字形交汇,构成洛阳对 外交通的主骨架。公路:目前市域内通车的南北向的二广高速公路、东西向的连霍高速公路和 在市区西南边穿过的洛少高速公路,加之 310 国道、311 国道、207 国道和洛栾 快速通道、洛宜铁路以及多条省道,沟通洛阳与外界的联系。机场:全年可飞天气 350 天以上,是郑州、西安、武汉等周边机场的固定备 降机场。目前在飞航线有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深圳、成都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见表 2-2。表 2-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路途经全长 1 号线 起于谷水西,途径中州西路、西苑路、南昌路、学府路、伊洛路, 止于伊河南,远景延伸至偃师 全长 30 公里
12、2 号线起于高新区西部,途经华夏路、河洛路、中州路,止于史家湾全长 24 公里 3 号线起于洛龙工业园西部,途径开元大道、伊南经五路,止于伊河南全长 27 公里 4 号线 起于北郊机场,途径华山路、道北五路、机场路、解放路、长兴街, 止于高铁站 全长 19 公里 3 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洛阳市 2001-2007 年二氧化硫年均值前两年较低,均达国家二级标准, 2003 年有所上升,2004 年以后二氧化硫开始呈下降趋势;2001-2007 年二氧化氮年均 值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03 年有所升高,至 2004 年二氧化氮开始呈下降趋4 势。洛阳市区环境空气中颗粒
13、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3.2 水环境质量现状 3.2.1 地表水环境质量 与 2001 年相比,2007 年各河渠中伊河、汝河整体水质为优;中州渠、瀍河 和伊洛河整体水质均为重度污染,水质级别无明显变化;洛河整体水质为轻度污 染,水质变化有所好转。从 2001-2007 年,故县水库综合水质类别均为类, 2003 年综合水质类别为 类;陆浑水库综合水质类别均为类,2005 年综合水质类别为类;水库富 营养化综合评价均为中营养状态。2001-2007 年,小浪底水库水质逐年呈好转趋 势。2001-2004 年库区水质虽然为类,但各污染因子的浓度值在逐渐降低, 2005 年水质明显好转,达到类水
14、质标准。小浪底水库主要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高 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逐年下降。 2001-2007 年,小浪底水库水质整体改善,并趋于稳定。 3.2.2 地下水环境质量 2006 年 18 眼地下水井中有 7 眼地下水井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综合水质 类别达到类的有 3 眼井,达到类的有 4 眼井,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硬度、硝 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部分井点出现氟化物、亚硝酸盐氮超标的现象;其余 11 眼井均不超过类标准。 3.2.3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洛阳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全部取自地下水,城市供水总量 80%由涧东、涧西 两个水厂的洛南、张庄、李楼水源地供给
15、。洛阳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级别均为 良好级,均达到了国家地下水三类水质标准的指标要求,达标率 100%,整体 水质级别为良好级,适宜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 3.3 声环境质量现状洛阳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在 2001-2007 年期间有明显好转;道路交通噪声 2001-2005 年之间平均等效声级呈下降趋势,2005-2007 年三年持平;2001-2007 年功能区噪声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部分区域夜间超标的问题,尤其是 4 类功能区5出现夜间超标。 4 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现状年 SO2 和 PM10 的年均浓度、日均浓度超标程度强于规划年;规划年 NO2的年均浓度、
16、日均浓度超标程度强于现状年。在现状年,三种大气污染物最大日均浓度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洛阳市区、偃 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嵩县、汝阳等县市;年均浓度的超标区域主要出 现在新安、偃师、伊川、宜阳的城关镇、市区一带,整体上全市 PM10 的污染较为 严重。在规划年,三种大气污染物最大日均浓度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市区的涧西区,新安的城关镇和铁门镇一带,偃师的城关镇和顾县镇一带,宜阳和伊川的城关镇,一类区的周山森林公园、新安的郁山森林公园和青要山风景名胜区、宜阳县的灵山寺、嵩县的陆浑风景区、洛阳市境内黄河湿地旅游区的东南部区域;年均浓度的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新安的城关镇和市区的涧西区,对郁山森林公园和周
17、山森林公园有一定影响。 4.2 水环境影响评价 2006 年、2010 年和 2020 年洛阳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一级(A) ,其它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一级( B) ,可使洛河 COD 浓度达标,满足 类水体要求;2010 和 2020 年,如果骏马化工企业减少工业污水排放量,或者进入宜阳县城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回用率,则洛河预测河段 NH3-N 浓度可达标,满足类水体要求。 2006 年伊河(栾川段)水质 COD、NH3-N 超标严重,伊河(陆浑水库口偃师杨村)段两个监控断面的 NH3-N 浓度均超标。2010 年伊川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一级( B) ,提高污水回用率,削减
18、伊川电力公司废水排放量; 2020年伊川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一级(A) ,提高污水回用率,削减伊川电力公司废水排放量,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使 2010 年和 2020 年伊河水质达标,满足相应水功能区划的要求。62006 年涧河大部分河段 COD 水质超标,涧河上设的两个监测断面中,党湾 监测断面 COD 浓度超标,瞿家屯监测断面达标,其中 NH3-N 水质超标比较严重。 规划年新安县香江万基铝业公司和新安电力公司污水实现零排放,或进入新安县 城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执行一级(A) ,提高污水回用率,扩大污水处理厂规 模,则涧河水质可达标,满足相应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2006 年、2010 年
19、和 2020 年北汝河沿岸的污水厂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 北汝河水质可达标,满足类水体要求。 2006 年伊洛河 NH3-N 不能满足类水体要求。2010 年和 2020 年,由于上 游来水的改善及偃师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在伊洛河汇合口省控监控断面 NH3-N 浓度达标,水质可满足类水体要求。 4.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洛阳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第二产业的 快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显著增加。预计 2010 年、2020 年工业固体废物 产生强度分别为 2.03 吨/万元工业增加值、1.32 吨/万元工业增加值,分别比 2005 年降低 15.8%和 45.
20、2%;2010 年、2020 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达到 1999.68 万吨和 2587.24 万吨,比 2005 年分别增长 1.17 倍和 1.29 倍。为了满足洛阳市远 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洛阳市新规划了 11 座垃圾填埋场,市区垃圾处 理厂布局基本合理,但盘龙冢垃圾填埋场位于大遗址保护区内,应考虑对古迹的 保护而采取措施,建议考虑封场搬迁。 4.4 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 中心城区空间管理规划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对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效 益的统一有促进作用。将洛阳市各城镇等级布局图与生态适宜性分区图叠加可知,规划提出的城镇 等级规模符合生态管理的要求,但对于各个城镇发展的
21、方向,规划中应加以明确, 以最大限度减少土地利用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布局总体合理,局部地区对遗址保护产生压力;交通用地 部分占用生态敏感区。7 4.4 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总规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一圈、一环、一带、五基地”,对于城市生态环 境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产业组群式集聚发展,有利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但会增大局部地区地表水环境压力。农业结构调整对地表水体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第二产业比重的降低将减缓环 境污染的趋势;大幅度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将从整体上减轻环境压力。 4.5 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交通规划能实现城市总体布局结构;推动洛阳市内外一体化进程;促进经
22、济 增长、就业和降低社会费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一级公路 S234、G207 穿越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S322 穿越陆浑水库 饮用水源保护区。交通干线穿越两个保护区必然为该地区的水环境安全带来隐 患,因此在交通干线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建设收集和处理路面径流系统,在进行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要进行风险评价且以专题形式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预 警方案,严格杜绝事故性废水进入水库。新增的洛栾高速南部穿越生态较敏感的水土保持区域;改扩建的 S320 线将 穿越西苑和东汉陵墓南兆域遗址的保护,改扩建的 G310 线将穿越邙山陵墓群和 汉魏古城的保护。建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线路选址,或明确遗址文化保护对
23、策。规划轨道交通 2 号线和 4 号线穿越遗址保护区,2 号线由西向东分别穿越周 陵、周王城和隋唐遗址; 4 号线由北向南分别穿越邙山陵墓群、周王城和洛南里 坊区。建议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 2 号线和 4 号线,或明确遗址文化保护对策。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施后,车流量将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增加,为了洛阳市整 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对环境噪声污染进行防治。为避免地上轨道交通噪声的影响,地上轨道交通路线要尽量保持与主要人口 居住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医院学校等噪声敏感点保持一定的距离,具体依据 轨道交通的环评而定,对于无法避开的居民密集区路段,建议采用声屏障、安装 隔声窗等降噪措施,确保达到相应声环境功
24、能区要求,并要求轨道交通沿线禁止 修建住宅或其它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8 4.6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4.6.1 水资源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近期水资源可满足发展需求,远期水资源供需平衡较为脆弱;规划对常规水 资源依赖过大,对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规划缺少对全市开展节水工作的 指导原则和目标要求;规划对供水安全性认识不足,供水结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 改善。 4.6.2 能源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能源结构调整有利于缓解大气污染,但规划中缺乏全市能源发展总体战略; 规划期内煤炭需求可保障,但天然气安全供给水平较低;新建燃煤电厂将对局部 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6.3 污水处理厂设施规
25、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大部分能够满足处理要求,新安县污水处理厂规模分 别提高到 4 万吨/天和 7 万吨/天,才可能保证涧河水质满足要求。排污口和污水 处理厂布局基本合理。规划缺少对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和标准的说明。建议洛阳市 各县域农村因地制宜地建设分散型、小型化、高效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力争 到 2020 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40%。 4.6.4 环卫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参照国内同类规格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规划的垃圾填埋场基本可以满足规 划期内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要求。垃圾填埋场布局基本合理,建议目前位于大遗址 保护区内的盘龙冢垃圾填埋场,限期封场、另行选址。 4.7 历史文化
26、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从环保角度看,环卫设施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之间存在局部的不协 调,建议调整环卫设施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的部分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局部不协调,建议对郑洛第二高速、S320、G310 线的改扩建工程、穿越遗址保 护区的轨道交通 4 号线和 2 号线等线路进一步优化,避免对遗址造成破坏。9 5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5.1 资源承载力分析 5.1.1 土地资源承载力 2006 年洛阳市人均生态占用土地面积为 1.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 0.72 ha,出现人均生态赤字 1.08 h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洛阳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也将提高,生态足迹将会越来
27、越大,在生态承载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态赤字 将会不断增大。 5.1.2 能源需求分析 随着洛阳市经济高速增长,未来能源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引进天然气主要 用于居民生活和工业供热等环节,电力行业仍将以燃煤为主,煤炭需求比现状将 有较大提升。因此,维持洛阳市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期内所需能源是否 可以安全供给。河南省的能源供应能够保障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洛阳 市作为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工业发达,是河南省能源供应的重点城市,依靠河南 省能源工业的发展,能够支撑洛阳市发展的能源需求。 5.1.3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在规划节水目标及规划经济发展目标情况下,洛阳市 2020 年如遇 95%保证
28、 率年,则将出现水资源短缺,届时,洛阳市水资源指标难以满足规划要求。 5.1.4 生态承载力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洛阳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将提高,生态足迹将会越来 越大,在生态承载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宜的人口规模将下降;就目前的消费 水平,洛阳市最适宜的人口规模约为 718 万人。 5.2 环境容量分析 5.2.1 水环境容量分析 2020 年洛河剩余 COD 环境容量为 4150 吨,洛河需削减氨氮 90 吨;伊河剩余 COD 环境容量为 132 吨,伊河需削减氨氮 86 吨;涧河需削减 COD587 吨, 氨氮 198 吨;北汝河剩余 COD 环境容量为 742 吨,氨氮剩余容量为 8
29、 吨;伊洛10 河剩余 COD 环境容量为 107 吨,需削减氨氮 39 吨。 5.2.2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SO2、NO2 和 PM10 在市区、偃师、新安、伊川、宜阳、汝阳分配的大气环境 容量较多,在孟津、嵩县、栾川、洛宁县分配的大气环境容量较少。洛阳市的 SO2 和 PM10 的环境容量大于污染物的排放量,表明大气环境对 SO2 和 PM10 还有 一定的环境承载力。在偃师、市区、伊川、宜阳、新安,由于占了地形、污染源 排放特征的优势,SO2 和 PM10 剩余环境容量分配的较多。由于整个洛阳市的大 气环境对 NO2 已经没有承载力了,全市均需削减 NO2 的排放量。 6 规划的环境可行
30、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6.1 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突出了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资源等与城市承载力 有关的战略性要素的控制,重点抓住城市空间的总体结构、发展方向、重大基础 设施布局、遗址保护等关键要素,解决结构性问题;并在战略性要素的控制手段 上,从空间管制的角度提出管制要求。随着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效能将得 以充分发挥,影响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采取措施改变和协调,污染物排放总 量逐年削减,环境质量将有较大改善。 6.2 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大气环境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2010 年、2020 年通过采取增加脱硫脱氮设备、提高脱硫脱氮效率等措施, 环境空气质量好
31、于或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 315 天,可以达到拟定的环境指标 310 天(85%)的要求。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大型电力和热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采用脱 硫措施、控制重点污染源等手段,将会大幅降低 SO2 排放量,使洛阳市万元工业 增加值 SO2 排放强度的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SO2 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计 划指标内,满足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要求,可以达到拟定的环境指标的要求。(2)水环境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11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管理,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水 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在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执行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 标准类标准,区内污染企业必须限期治理
32、,做到达标排放,确保城市饮用水 安全,使规划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规划年主要针对洛河、伊河、涧河等五条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城镇污水 处理厂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调整和优化排污口布局;加大城市污水管网的收 纳范围,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确保达标排放,使规划年城市水环境功能 区水质达标率 100%,规划年全市域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标率 100%,规划年地 表水国控、省控断面可以达到拟定的环境目标要求,重点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大 于 90%这些目标可达。规划年建设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善雨、污水管网,新建、扩建污水处理 厂,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可确保规划年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 9
33、0%,万元 工业增加值 COD 排放强度、COD 排放总量在规划年可以达标。随着洛阳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和清洁生产标准,由高 耗水工业向相对水耗小、污染物排放少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单位 GDP 水耗将 会大大降低,可以达到万元 GDP 水耗 20m3 的拟定目标。(3)生态环境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可满足 12 平方米要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 45%,森 林面积要达到 6843.6 平方公里的要求,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 17.1%, 满足国家生态市的建设指标。要实现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99 平方米的约束性 指标,建议规划适当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采用
34、在南部、西南部石质山地建设生态林及天然林保护区;在黄土丘陵生态 环境重点治理区进行退耕还林;在平原川涧建设农田防护林区这三个措施,能够使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 45%的规划目标。(4)固体废物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2020 年洛阳市规划了一定规模的填埋场(中心城区规划 4 座垃圾填埋场)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二期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生活垃圾 100%无害化处理率,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100%的目标要求。以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利用率为核心,加强回收体系建设,提高固体废物12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大宗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保障固体废 物处理处置安全、环保,规划年可以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
35、用率 95%的环保 目标。(5)声环境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加强对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等常规噪声源的控制和管理,强化夜 间施工的建筑噪声源的管理力度;加强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化建设,规 划中的轨道交通路线要尽量与噪声敏感点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无法避开的居民 密集区路段,可采用声屏障、安装隔声窗等降噪措施,使规划年城市区域环境噪 声平均值小于 55 dB(A) ,交通噪声平均值小于 67dB(A)的规划预定目标可达。 6.3 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通过采取措施,使能源效率逐年提高,可达到规划的能耗水平,满足 2010 年和 2020 年万元 GDP 能耗 1.0 和 0.7 吨标煤的
36、规划目标要求。2020 年总量计划 按照在 2010 年基础上削减 20%拟定,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大型电力 和热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采用脱硫措施、控制重点污染源等手段可以实现 COD 排放总量达标。 6.4 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1)空间布局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格局是在尊重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保护南部,集中发 展中、北部地区,极化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城镇密集地区。此空间布局有利于发 挥洛阳现状基础设施条件和已经具备的产业优势,集约使用土地前提下的空间有 序拓展,满足发展的空间需求,有效地保护大遗址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职能的 转变和升级。(2)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城市总体
37、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市域构建“一圈、一环、一带、五基地”,中 心城区工业布局整体呈“一点一带”的布局形态,产业布局较合理,对于城市生 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3)综合交通系统布局合理性分析 综合交通系统布局总体基本合理,局部需要调整,如规划的一级公路 S234、 13G207 穿越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S322 穿越陆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议进一 步调整和优化线路选址,或明确遗址文化保护对策。(4)污水处理厂布局合理性分析 洛阳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数量较多,布局稍过分散,可能会带来占地面积 大、不利于管理等环境问题,分散的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有效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 建议进一步研究污水集中
38、布局方案、紧凑安排,在考虑地形条件的基础上适当集 中,并适当扩大规划年新安县污水处理厂规模。(5)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合理性分析 市区内垃圾填埋场布局总体上较为合理,部分需要调整;如盘龙冢垃圾填埋 场位于大遗址保护区内,属于控制地区,不应继续使用,应考虑对古迹的保护而 采取措施,建议考虑封场搬迁;洛南垃圾填埋场距离龙门 5km 左右,建议在具 体选址时,进行科学论证。 7 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7.1 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 (1)控制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使人口规模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宜,城市用 地规模与生态适宜性相协调。 (2)进行空间管制,保持规划中农田集中区控制对策文本
39、和图件的一致性, 建议将农田集中区界定为限制建设弹性区域;调整林业用地中的部分有林地为禁 建区;针对矿产资源开采区,制定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以及生态补偿要求和措施。 (3)合理空间布局。明确各城镇发展方向,划定“中西部浅丘为主的产业 促进区”和“南部生态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制定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面源污染 控制措施以及对工业环境保护要求。核实“周王城、隋唐遗址、汉魏古城”和沿 洛河区域以及洛河与伊河之间居住用地发展的合理性。 (4)调整洛栾高速的选址或明确水土保持对策,优化中心城区轨道交通 2 号线、4 号线和郑洛第二高速选址,调整 S320、G310 线的改扩建工程或明确遗 址文化保护对策。 (
40、5)洛阳市由北向南完整的生态廊道在陇海铁路与二广高速交叉点西南侧 14 被阻隔,建议调整规划中位于此处的商业金融用地为生态廊道。 7.2 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 挖掘本地水资源供应潜力,积极推进污水再生利用、提高污水回用率、雨洪 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研究建设地下水应急水源。 7.3 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 (1)增强能源的环境效益能源清洁化; (2)确立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3)建设垃圾发电厂,实现废物资源化; (4)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强化节能增效,实现符合生态社会要求的能源使用效率; (6)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严格高消耗、高污染行业
41、的准入标准。 7.4 生态保护政策 提高城市生态绿地的系统性,重点建设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建立和维护城市绿色生态廊道,保护野生生物栖息环境。 7.5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依据环保审批中循环经济指标,将环境准入作为产 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定位产业调整的方向。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1)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 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确定了城市发展总目标和区域地位与 区域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环
42、境与资源保护、历史名城保护等五个方15面的分目标,进一步深入细化形成了包含 37 项指标的可量化分目标指标体系。(2)城市规模 综合考虑生态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洛阳市 2020 年总人口 应控制在 718 万人,而规划人口达到 740 万人,超出了环境承载力范围。(3)城市布局结构 从总体上讲,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格局是在尊重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保护 南部,集中发展中、北部地区,极化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城镇密集地区。此空间 布局有利于发挥洛阳现状基础设施条件和已经具备的产业优势,集约使用土地前 提下的空间有序拓展,满足发展的空间需求,有效地保护大遗址和生态环境,促 进城市职能的转变和
43、升级。(4)空间管制 规划空间管制基本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局部区域与生态环境用地冲突。 (5)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低 规划近期(2010 年)全市可供水资源量可满足洛阳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 规划远期( 2020 年) ,如遇枯水年、连续枯水年,全市水资源供给将有较大缺口。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高耗水型产业的发展规模,加大节水力度、挖掘节水潜力, 特别要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以保障全市供水安全性。(6)能源结构得到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规划期内全市能源结构较“十五”有较大改善, 2020 年全市万元 GDP 能耗 达到 0.7 吨标煤,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7)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趋于好转,NO2 成为大气主要制约污染物 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全市大气环境质量趋于好 转,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8)主要河流水质有所好转,部分河流污染负荷将超出环境容量,氨氮为 水体主要污染物。 (9)中心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得以较好构建 洛阳城市绿地系统为“中心+放射+网络”的总格局,形成“遗址为心、绿 楔入城;绿带贯穿、绿廊连通;绿轴成网、绿点均布”的绿地布局结构特色,即 “两带一心、三园五楔、九线六廊”的绿地布局结构。通过生态绿地和生态廊道16的建设,较好地完成了中心城市的绿地生态系统安全格局的构建。(10)污水处理设施 洛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