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蒙沙漠_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内蒙沙漠_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内蒙沙漠_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内蒙沙漠_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必要性乌兰布和沙漠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它在我国沙漠化防治、干旱荒漠化地区环境治理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极强的典型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乌兰布和沙漠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以及境内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使其在全国的沙漠化防治、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自然资源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愈演愈烈。因此,乌兰布和沙漠风沙侵袭,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构成对交通、水利设施、农牧业经济的严重威胁,成为当地社会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分布面积大、立地条件差,冬春季节每遇大风,极易扬沙或形成沙尘暴,对我区及京津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形成威胁,为了有效地保护京津地区及整个华北的生态安全,该地区急需治理。(一)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主要危害及治理现状1、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主要危害。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万亩,在磴口县境内约有三分之一。磴口县土地总面积4166.7平方公里,其中:境内乌兰布和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2846平方公里,占总地面积的68.3,地貌类型由沙漠、山地、平原和湿地四种组成,土壤类型有灌淤土、盐土、风沙土、灰漠土、棕钙土和草甸土组成,黄河流经磴口
3、县52公里,风沙线长达154公里。磴口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平均降雨量142.7毫米,沙区不足100毫米,年蒸发量为2372.1毫米,是降水量的16.6倍,年平均气温7.6,年平均风速每秒3米,全年扬沙日数80余天,沙尘暴日20余天,频繁的大风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沙漠的主要危害表现在:一是乌兰布和沙漠在冬春季节受强大西北风的作用下,每年向黄河输沙约7700万吨,造成黄河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公分以上,致使河道淤积,黄河水面高出磴口县城所在地巴彦高勒镇23米,在磴口县境内形成名副其实的“悬河”,对整个黄河中下游的行洪安全产生较大隐患,给防洪带来较大的压力
4、,危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二是由于乌兰布和沙漠的不断东侵,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使得附近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土地生产力明显降低。也直接威胁了磴口县及河套平原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正常生产。三是威胁包兰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以及河套总干渠的正常运行,并且是华北、京津溏、华东等地发生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之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由于沙化面积和程度的不断加大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生产力十分低下,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没有保障。2、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现状。(1)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一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初期磴口县委政府就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了大
5、规模的群众造林,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建起了一条长308华里、宽100300米的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对阻止沙漠的东移,保护河套平原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壮举也成为当时人类治理沙漠的典范并载入联合国的治沙史册;二是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国家在乌兰布和沙区磴口境内成立了七个建设兵团,在兵团设立初期由于指导方向的错误给沙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但他们所形成的“路通”、“水通”和“电通”为后来沙区的大规模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启动并实施了四期“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国林科院的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在磴口设立,九十年代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九个治沙试验区之一,对沙区治理
6、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四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为了加快沙区的治理速度,县委、政府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大批企业、个体和大量资金对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开发性治理,推进了沙区的治理进度;五是从1999年起国家立项投资进行了四年的沿河沙地治理对保护黄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的启动实施,全县生态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在部分地区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七是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2)近年来磴口县委、政府结合国家生态建设的大好形势适时提出了“以生态建设统揽全局”和“创建黄河上中游生态第一县”的奋斗目标,认真落实国家林业政策,建立了“政府
7、推动、政策牵动、宣传鼓动、科技带动、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到生态建设中。一是采取“政府规划指导、企业组织实施、依托科技进步、全社会参与建设”的模式,先后引进35家企业从事生态治理;二是按照“围一片沙、打一眼井、造一片林、种一片草、养一群羊、富一户人”的模式发展生态经济户300户;三是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发展造林大户。在治理措施上,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立了灌木也是森林的观念,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应用组合井高压水打孔造林法在沙丘上营造梭梭林和打单管井在丘间低地上营造沙枣、红柳混交林等方式加快造林和绿化速度,重点对黄河西岸及较易治理区和危害严重地
8、带进行了治理。截止目前全县完成治理面积达12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29%。(3)按照全县生态建设“两区三线”(两区:沙区、套区;三线:沿沙一线、沿路一线、沿山一线)的总体规划,在套区基本实现了灭荒,完善了农田林网建设,农田林网化程度达90%以上。在沿路一线,全县205公里的国道、县道、乡道宜林地段实现了绿化;在沿山一线建立了以天然灌木林为核心的185.4万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沿沙一线,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在原308华里防沙林带前营造了宽3050米的乔木防护林带,对老林带进行了补缺更新。但从整体上看,乌兰布和沙区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风沙危害频繁发生,致
9、使国家重点工程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和降水发挥效益较低而造成植被枯死和衰退;二是过渡放牧,这是人为破坏因素的主要原因;三是五、六十年代营造的防风固沙林严重老化;四是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面积减少;五是生态产业发展滞后,不能带动治沙事业的发展;六是投入严重不足。(4)总结多年治理沙漠的经验我们认为:乌兰布和沙漠虽然危害很大,但这完全是能够治理的,特别是磴口县境内的地段,其原因:一是这一地区紧靠黄河,多数地区能够引黄自流灌溉,地下水黄河侧渗补给十分充足,地下水非常丰富,为治理沙漠提供水资源保障。二是土壤气候条件较好,适宜人工植被的生长,能建立较好的沙生植被环境。
10、三是磴口县在多年的沙漠治理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成熟的治理模式、一系列实用技术和治理经验,切实解决抗旱造林、林木良种繁育等问题,为治理乌兰布和沙漠提供了技术保障。四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投入和多年来的不断治理为沙漠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近年来引入的企业、个体从从事开发性生产逐步走向理性生态治理的道路。这些原因尤其是紧靠黄河这一点都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提供着良好的条件。(二)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党和国家、水利部、黄委、自治区政府、水利厅高度关注并提出了思路。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大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过境河流,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河道流凌封冻常由内蒙古
11、段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则由上而下渐开。在流冰期由于河中冰凌的存在,使水流阻力加大,流速大幅度减小,使得通过相同流量必然要扩大过水断面,致使水位上涨,加之封冻时部分水量储存于河道中,在翌年春季河冰解冻时河槽蓄水与上游来水及消冰水向下游汇流,水量逐段增多而形成凌峰,造成凌汛的局面,开河时由于气温低、冰层厚,凌汛洪峰袭来时水鼓冰裂,形成大块流冰多,加以河势作用,流冰密集且卡冰结坝,致使河道水位猛烈抬升,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堤防溃口的凌汛灾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了内蒙古的心腹大患,引起了党和国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高度关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水利厅、防办及沿河两岸各级政府把
12、治理凌害当作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分析防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防凌经验,研究探寻主动防御凌汛和应对突发凌汛险情有效途径,提出了建设防凌应急分洪工程的思路。2、是黄河内蒙河段防凌、防汛,应急分洪的需要。内蒙古黄河流域是自治区资源富集、文化发达、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在自治区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高,对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发生频繁、成灾损失愈来愈大的凌汛灾害的预防及对险情的处理要求越来越迫切。黄河内蒙河段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形成了冬季封河、春季开河流凌的现象,长期以来
13、凌汛的防御主要由堤防来承担。但是,目前1003.61 km的堤防中,有70 %堤段仍存在高度不足、宽度不够、密实度低等标准质量问题,抵御凌汛能力不足,在大堤长期浸泡、高水位运行时易造成溃口决堤,形成凌灾,频发的凌汛灾害给沿河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凌汛突发性强、来势猛、水位高、防守难度大的特点和防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内蒙河段的防凌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根据自治区防办制定的“提前分凌、主动破冰、严防死守、应急滞洪”的防凌方针,当前建设应急防凌分洪工程,遇凌汛险情时可提前分凌、应急滞洪、主动防御,是极其有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内蒙 沙漠 加强 磴口县 乌兰 分洪 综合治理 推动 我县 经济 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