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2018 年 4 月2目目 录录1 1 总则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2 组织体系组织体系2.1 应急指挥机构2.2 职责2.3 乡镇应急指挥机构3 3 监测预警监测预警3.1 监测预报3.2 预警信息发布3.3 预警准备3.4 预警知识宣传教育4 4 应急处置应急处置4.1 响应启动4.2 信息报告4.3 分部门响应4.4 分灾种响应4.5 现场处置3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4.7 信息公布4.8 应急终止或解除5 5 恢复与重建恢复与重建5.1 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5.2 调查评估5.3 征用补偿5.4 灾害
2、保险6 6 应急保障应急保障7 7 预案管理预案管理8 8 附则附则8.1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标准8.2 名词术语41 1 总则总则1.1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森林防火条例 、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 地质灾害防御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3、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传播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 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南宁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1.31.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影响长塘镇行政区域的台风、暴雨、干旱、高温、寒潮、低温、霜冻、冰冻、雷电、大风、冰雹、大雾、霾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害的处置,适用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51.41.4 工作原则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的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
4、害损失。预防为主,科学高效。实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依法规范,协调有序。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做到资源共享,并建立协调配合机制,使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根据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气象灾害实施分级管理。灾害发生地人社会事务办府负责本地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2 2 组织体系组织体系2.12.1 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成立长塘镇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 ) 。指挥长:长塘镇人民政府镇长副指
5、挥长:长塘镇人民政府分管(联系)气象工作的领导成员单位:长塘镇党政办、镇中、中心学校、文广站、社会事务办、财政所、农业和农机技术推广站、林业站、水利站、6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卫生院、派出所、各村(居)委会、以及供电、供水、电信等单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党政办主任兼任,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联系电话:0771-4270030。2.22.2 职责职责发生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并造成较大危害时,由指挥部决定启动本预案,负责指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和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镇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组织各成员单位及可能
6、受气象灾害影响的部门会商气象灾害发展趋势,分析研判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根据指挥部的决定,负责启动、变更或终止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具体发布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应急响应级别,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台风、暴雨、干旱引发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渍涝灾害、地质灾害、干旱灾害等水旱风灾害,由镇防内涝抢险指挥部门、镇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高温、寒潮、低温、霜冻、结冰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交通、电力、能源等正常运行,严重影响通信、重要工业品7保障、农牧渔业生产、城市运行、卫生等方面的,由交通部门、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供水、供电等相
7、关部门负责协调处置工作。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有关的资料信息共享、江河流域水文信息监测及预测、及时收集、汇总和报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情况,指导农民开展灾后农业救灾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由农业和农机技术推广站、林业站、水利站负责。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核实掌握灾情信息、评估灾情损失由社会事务办及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2.32.3 镇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镇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对上述各种灾害,镇人民政府要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或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对工作。3 3 监测预警监测预警3.l3.l 监测预报监测预报3.1.13.1.1 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监测预报体系
8、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快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系统、水文监测预报系统等专业监测系统预报建设,优化加密观测站网,完善监测网络,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加强对灾害性天8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3.1.23.1.2 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并与教育、公安、社会事务办、国土规建环保安监、交通、农业和农机技术推广、林业、水利、供电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
9、平台,实现相关灾情、险情等信息的实时共享。3.1.33.1.3 灾害普查灾害普查各村(居)要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以村(社区)为基础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组织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工作,修订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做好暴雨风险普查。3.23.2 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发布3.2.13.2.1 发布制度发布制度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原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制作和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2.23.2.2 发布内容发布内容气象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预警级别分为
10、级(特别严重) 、级(严重)9、级(较重) 、级(一般)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I I 级为最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3.2.33.2.3 发布途径发布途径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公共媒体、应急广播系统、无线电数据系统、移动通信群发系统等多种手段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传真等相关媒体以及一切可能的传播手段,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涉及可能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预警信息,通过有关信息共享平台
11、向相关部门发布。在学校、车站、文化广场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道路和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桥梁、涵洞、弯道、坡路等重点路段,以及农村、山区等,建立起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和部门,并根据具体情况在作业期前提前公告。103.33.3 预警准备预警准备当气象部门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时,各有关责任人员应立即上岗到位,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灾害发展趋势,组织力量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
12、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单位、本部门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3.43.4 预警知识宣传教育预警知识宣传教育各村(居)委会和相关部门应做好预警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4 4 应急处置应急处置4.14.1 响应启动响应启动按气象灾害程度和范围以及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类别,应急响应级别分为级(特别严重) 、级(严重) 、级(较重) 、级(一般)四个等级,分别应对四个灾害预警级别。4.1.14.1.1 级响应级响应气象灾害级预警发布后,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行政区域
13、造成特别重大灾害时,指挥部立即组织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对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并报请镇人民政府决定启动级应急响应。114.1.24.1.2 级响应级响应气象灾害级预警发布后,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行政区域造成重大灾害时,指挥部立即组织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对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视情启动 级应急响应。4.1.34.1.3 级响应级响应气象灾害级预警发布后,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行政区域造成较大灾害时,指挥部立即组织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对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视情启动 级应急响应。4.1.44.1.4 级响应级响应气象灾害级预警发布后,或者气象灾
14、害已经在行政区域造成灾害时,指挥部立即组织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对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视情启动级应急响应。4.24.2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启动应急响应后,镇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各村(居)委会按职责收集和提供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损失及防御等情况,及时向指挥部和镇人民政府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在 2 小时内向青秀区人民政府报告。4.34.3 分部门响应分部门响应12当气象灾害造成群体性人员伤亡或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部门启动相关预案。当气象灾害造成地质灾害时,国土部门启动相关预案。当气象灾害造成重大环境事件时,环保部门启动相关预案。当气象灾害造成道路损毁、交通
15、事故等时,交通部门启动相关预案。当气象灾害引发水旱、森林火灾,涉及农业生产事件时,农林水利部门适时启动相关预案。当气象灾害引发城市洪涝时,城建及相关部门启动相关预案。当气象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时,安全监管部门启动相关预案。当气象灾害造成煤电油运或重要工业品保障工作出现重大突发问题时,相关部门启动相关预案。当气象灾害造成严重损失,需进行紧急生活救助时,社会事务办启动相关预案。公安、卫生、教育、安监、社会事务办、财政、交通、农技、林业、水利、通信、电力监管等有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和保障工作。新闻宣传、科技、城乡建设、城管等部门做好相关行业领域协调、配合工作。民兵预备13役、地方
16、群众抢险队伍等,要协助镇人民政府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即时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气象部门加强天气监测,组织专题会商,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情况随时更新预报预警,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据需求,提供专门气象应急保障服务。4.44.4 分灾种响应分灾种响应4.4.14.4.1 台风台风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 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号警报及相关防御指引, 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防汛部门组织开展洪水调度、堤防水库工程巡护查险、防汛抢险及灾害救助工作;会同镇人民政府组织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居住在危房内的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险。社会事务
17、办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国土规建环保安监部门负责协调本部门与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有关的数据信息共享等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在建项目的抢险工作。采取措施, 巡查、加固公共服务设施,同时 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户外广告牌加固措施,必要时可强行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露天广告牌。14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指引、提示, 通知中小学、幼儿园做好停课准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农技、林业、水利、 交通等部门通知本系统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台准备, 必要时采取停止作业措施, 安排人员到安全避风场所避风。供电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 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农技、林业、水利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单位、农户采取防台
18、措施,减轻灾害损失。水产畜牧部门指导水产畜牧业防御灾害和灾后救灾、生产恢复,指导灾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做好渔业、网箱养鱼安全工作。国土规建环保安监部门注意防范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排查险情。各单位加强本责任区内检查, 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各村(居)委会等部门及时通知居民妥善安置易受台风影响的室外物品。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灾害发生后, 社会事务办、防汛、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4.4.24.4.2 暴雨暴雨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 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及相关防15御指引, 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防汛部门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
19、, 组织开展洪水调度、堤防水库工程巡护查险、防汛抢险及灾害救助工作;镇人民政府组织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居住在危房内的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险。社会事务办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指引、提示, 通知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供电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 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公安、交通部门对积水地段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国土规建环保安监部门注意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排查险情。农、林、水利、水产畜牧部门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 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及时收集、整理上报灾情信息,指导农业、水产畜牧业防御气象灾害和灾后救灾
20、、生产恢复。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灾害发生后, 社会事务办、防汛、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16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4.4.34.4.3 干旱干旱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 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 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干旱影响, 进行综合分析;适时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减轻干旱影响。农、林、水利、水产畜牧部门指导农户、养殖户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 减轻干旱影响;加强监控, 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准备工作;加强旱情、墒情监测分析, 合理调度水源, 组织实施抗旱减灾等方面的工作。社会事务办采取应急措施
21、, 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 并负责因旱缺水缺粮群众的基本生活救助。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4.4.44.4.4 高温高温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 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高温影响, 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供电部门注意高温期间的电力调配及相关措施落实, 保证居民和重要电力用户用电, 根据高温期间电力安全生产情况和电力供需情况, 制订拉闸限电方案, 必要时依据方案执行拉闸限电措施;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 及时排查电力故障。17国土规建环保安监、农、林、 水利等部门做好用水安排, 协调上游水源, 保证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建筑、户外施
22、工单位做好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工作,必要时调整作息时间, 或采取停止作业措施。交通部门做好交通安全管理, 提醒车辆减速, 防止因高温产生爆胎等事故。卫生部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事件。农、林、水利、水产畜牧部门指导农民、养殖户防御高温技术措施,及时收集、整理上报灾情信息。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4.4.54.4.5 寒潮寒潮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寒潮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寒潮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社会事务办采取防寒救助措施,实施应急防寒保障,对贫困户、五保户等提供防寒防冻救助。 农、林、水利、水产畜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宁市 区长 气象 灾害 灾难 应急 预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