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清代胥吏之害的原因_隆萍萍.docx
《略论清代胥吏之害的原因_隆萍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清代胥吏之害的原因_隆萍萍.docx(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86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理论新探 | 丨支制占私会 略论清代胥吏之害的原因 隆萍萍 摘要 胥吏操纵权力、恃权谋私是清王朝时期政治中的重要弊病。胥吏之害在清王朝愈演愈烈,其渊源于清代中央高度 集权体制下,国家管理的例规化、封闭性运作和一些具体制度中的缺陷。 关键词清代胥吏之害原因 中图分类号 :D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8)12-386-01“ 胥 ” 是指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 吏 ” 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一指官员 的通称 ;二指官府之中司文簿、理公事的具体人员。清代胥吏人数空 前膨胀,甚至超过了文武大小官员的总数。
2、胥吏之害,指胥吏通过手 中掌握的处理具体政务的权力,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危害。胥吏之害 在晋时就广泛出现,到了封建社会中后期更加严重,尤其是到了清王 朝,胥吏之害更是变本加厉。 为加强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清王朝实行例规化、封闭性的政府 运作机制。这使得本身政治地位并不高的胥吏有了恃权谋私的条件, 并对清王朝的统治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 行分析。 一、 胥吏熟于法、例 ;官员疏于法、例 清朝统治者保证各级官员奉法行事的机制除了御史的纠劾,上级 官府的行政监督、考课外,还有另一不可或缺的机制 一一 胥吏机制。 对 “ 例 ” 文不熟悉的官员既然要据 “ 例 ” 办事,自然要依赖于
3、久居衙门, 熟悉法、例的胥吏。 为什么官员们在对例、法的掌握和熟悉上与胥吏会有很大的反 差? 首先,清朝颁布的 法、例越来越多,且许多法令是 “ 朝令夕改 ” 。清 代是 “ 或一事设一例,或一省一地方专一例,甚且因此例而生彼例,不 惟与他部 (指刑部以外的五部 )则例参差,即一例分载各部门,亦不无 歧异 ” 。 因而,在存在纷杂法、例的状况下,官员与胥吏在数量上、分 工上的对比,决定了官员远不如胥吏熟悉法与例。 其次,清代对于胥吏的服役年限虽明确规定为五年,但役满的胥 吏往往通过各种手段继续任职。再次,清朝各级政府主管人员大多是 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另外 ,还有满族亲贵、立有战功者和通过捐纳
4、得 官的人,他们从一开始对于法、例更是茫然无知 。 另外,官员任用原则上实行 “ 仕官避本籍 ” 制度,胥吏却由本地人 充任。在闭塞的社会里,胥吏对本地的了解使其更能熟悉各种法、例。 二、 经济收入少,政治地位低 清代胥吏无工食而仅有极少纸笔津贴。衙役虽保留工食银,却极 其低下,如门子、皂隶、马夫、禁卒等每人每年只有六两!胥吏因难以 赡养家庭而靠自己 “ 创收 ” ,必然会对辖区之民敲诈勒索,收受贿赂。 对于书吏,清廷规定役满后可参加吏部的考试,但实际上,书吏要 取得实职却是相当困难。清政府更是将衙役列入贱民阶层,还规定衙 役本人及子孙都不准参加科举考试或捐纳官职。在这 种错误政策的 引导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略论 清代 原因 隆萍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