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采编人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闻记者采编人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记者采编人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项次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总分应得分208020120实得分新闻记者采编人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题(共 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的原则。( B )A. 趣味性B.真实性C.时效性D.接近性2. 是新闻的生命。( C ) A.市场性B. 奇异性C.真实性D.趣味性3. 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与不符的报道。( D ) A.受众需求B.广告主的需求第 19 页 共 19 页C.媒体的需求D.客观事实4. 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 系中,大众传媒赢得信任的能力。( D )A.新闻界B.企业C.广告公司D.公众5. 媒体的公信
2、力建立在的基础之上。(B ) A.新闻数量B.新闻真实性C.新闻时效性D.新闻趣味性6. 在宏观层面上,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生存与发展的根 基。( D )A.新闻从业人员B.广告公司C.广告主D.新闻业7. 记者通过来让公众认知。(A) A.新闻报道B.个人魅力C.所在媒体D.行业状况8. 虚假失实新闻是对社会公众的损害。( B ) A.名誉权B.知情权C.隐私权D.肖像权9. 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是一种的关系。( B ) A.此消彼长B.相互促进(促退) C.相悖D.没有关系10. “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层面的虚假新闻。( D ) A.新闻知识B.新闻采写C.新闻编辑D.新闻伦理11.
3、 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B ) A.设备方面的投入B.高素质的新闻人才C.不断调整的战略规划D.高额的经济利益12. 是新闻真实与否的第一把关人。(A)A.记者 B.编辑 C.广告主D.受众13. 如何处理及时性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从业人 员减少虚假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A)A.真实性B.趣味性C.显著性D.接近性14. 大众媒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内容会和消费 化。( D )A.理性化B.深刻化C.严肃化D.产品化15. 在进行选题把关时,新闻从业者应根据进行取舍。 ( D )A.个人好恶B.媒体利益C.广告主利益D.新闻价值16. 新闻自律是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
4、行自我限制 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A)A.新闻工作者B.政府管理部门C.广告主D.社会公众17. 新闻单位要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保持新闻采 编活动的。( C )A.全面性B.活力性C.独立性D.趣味性18. 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来源,调查新闻事件的基 本权利和保障。( B)A.申诉权B.采访权C.批评权D.出版权19. 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从业者必须。( B)A.与广告主及时沟通B.加强对新闻的核实C.服从媒体机构的利益D.迎合受众的喜好20. 假新闻一旦发生,新闻单位要。(D) A.沉默应对B.拒不承认C.推脱责任D.积极面对,化解危机二、多选题(共 40 题,每题 2
5、分,共 80 分) 1.虚假新闻可以从角度来理解。(ACD)A. 新闻观 B.同行竞争C.新闻伦理D.新闻采编2. 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ABC) A.全部与部分的虚假关系B. 出发点有一定差异C. 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但失实报道更有隐蔽性D.虚假新闻就是失实报道3. 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 BCD) A.虚假新闻的数量有所减少B. 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 动刊发虚假新闻C. 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 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D. 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 元化和快速化4. 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
6、的危害主要体现在。(ABC)A.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B.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C.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D.虚假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影响不大5. 虚假失实新闻会产生哪些社会负面影响?( ABD ) A.对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 B.误导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C.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D.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6. 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国家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BC ) A.影响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竞争力B.败坏社会道德风尚C.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D.虚假失实新闻在新时期有新特点7.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观层面的表现形式有。( ABC)
7、 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B.网络拼料、旧闻翻新C.数据和图片造假D.采访不实8.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ABCD ) A.商业炒作、编造新闻B.为了个人名利而策划虚假新闻C.为求典型、任意拔高D.新闻敲诈、丢失客观9. 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ABC ) A.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与采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B.记者为了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C.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D.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10. 虚假新闻在新闻采编层面表现形式有。( ABC ) A.采访不实、缺乏核实B.无法识别假信息源、编校失误C.断章取义、理解错误D.受利益驱动11. 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
8、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 AC ) A.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B. 记者应该加强自身内在修养C. 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D. 媒体行业不需要自律12.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主观维度上看 有。( BCD )A. 外部环境的影响B. 采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C. 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影响采编流程D.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13.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客观维度上看 有。( AC )A. 外部环境的影响B. 媒体机构受利益驱动C.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D.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14.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主观维度上看有。 ( AB )A. 缺乏正确
9、的新闻观B. 采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C.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D.媒体机构缺乏核实机制15.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客观维度上看有。 ( ABC )A. 过分依赖不可靠新媒体信息源B. 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C. 知识结构差异造成事实理解的偏差D.道德缺失,真实让位利益16. 外部环境对虚假失实新闻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BD) A.媒体从业者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能力B.大众消费主义影响受众需求,新闻趋于产品化 C.外部环境的改变对虚假失实新闻没有影响D.受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的影响17. 从新闻记者个体层面看,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 具体措施有。( AB )A.专业精神的培养 B.强调新闻自律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记者 采编 人员 从业 资格考试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