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离纯化.docx
《药物分离纯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离纯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什么是化学萃取?影响化学萃取的因素?溶质与萃取剂之间的化学作用?2. 什么事截留分子量?各种分离膜(如微滤、超滤、纳滤)的截留组分范围怎样?3. 什么是乳化现象?消除乳化的方法有哪些?4. 什么是反萃取、萃取相、萃余相?5. 什么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6. 什么是双水相萃取技术?有哪些特点?7. 什么是半仿生提取法?其优点有哪些?8. 什么是分子印迹技术,其特点如何?9. 什么是分子蒸馏,其操作过程如何,有哪些特点?10. 依据分离记理,色谱法分为哪几类?11. 根据料液和溶剂的接触和流动情况,萃取操作过程如何划分?12. 什么是凝胶色谱,其分离机理如何,有哪些用途?其操作过程如何?13
2、. 什么是住色谱,如何操作?14. 活性氧化铝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其含水量关系如何?15. 何为浸漉法,去操作过程如何?16. 离子交换树脂有哪些类型,影响其选择性的因素?其操作过程如何?17. 容积提前中药有效成分时,选择溶剂的原则,常见容积大机型大小如何?1 分离纯化过程: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手段,或将这些方法结合,将某混合物系分离纯化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过程。分离纯化技术:在工业中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过程,研究实现这一分离纯化过程的科学技术。1、药物分离的特点:(1)药物的品种繁多,结构复杂,不同来源的药物性质差别很大,采用的分离技
3、术原理和方法也多种多样。(2)以天然形式存在的药物,或生物来源的药物通常 含量较低,杂质的量远远大于有效成分的量。分离过程需要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使有效成分 的含量不断提高。(3)药物中很多品种特别是天然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稳定性差、易分解、易变性等特点,在选择分离方法时需要考虑被分离物质的性质,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 和条件,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4)从药物研究到药品生产,分离在量上的差别很大,小到以鉴定、含量测定的10 -6 g 级,大到生产的吨级的纯化。(5)药品的质量要求高,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生产环境需要达到一定的洁净度,防止环境对产品的污染。2、分离纯化方法按原理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3
4、、萃取: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选择性地转移到另一相中或选择性地保留在原来的相中(转移非目标化合物),从而使目标化合物与原来的复杂机体相互分离的方法。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萃取相:当溶剂与混合液混合后成为两 相,其中一个以萃取剂为主(溶有溶质)的称为萃取相。萃余相:另一个以原溶液为主的(即 溶剂含量较低)称为萃余相。萃取液:利用蒸馏、蒸发和结晶等方法除去萃取相中的溶剂后 得到的液体称为萃取液。萃余液:利用蒸馏、蒸发和结晶等方法除去萃余相中的溶剂后的液 体称为萃余液。化学萃取:也称反应萃取,是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
5、的分配。影响化学萃取的因素:(1)被萃取药物的结构(2) pH 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4)无机盐的存在(5)溶质的结构(6)萃取剂(7)稀释剂。4、化学萃取中,溶质与萃取剂之间的化学作用 主要有:(1)配位反应(2)阳离子交换反应(3)离子缔合反应萃取(4)协同反应萃取。5、根据料液和溶剂的接触和流动情况,可以把萃取操作过程分成单级萃取操作和多级萃取1过程,后者又可分成错流接触和逆流接触萃取过程。6、截留分子量: 是使用分子量大小表示的膜的截留性能,在能自由通过某种孔材料的分子中最大分子的分子量即为该材料的截留分子量。微滤孔径范围为 0.0510 mm ,超滤被分离组分的直径大约为0.010
6、.1 mm ,纳滤分离对象主要为粒径尺寸在 1nm 左右的物质。7、乳化现象:乳化属于胶体化学范畴,是指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分散相)的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连续相)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破乳的方法:(1)加入表面活性剂(2)电解质中和法(3)吸附法破乳(4)加热(5)稀释法(6)机械方法(7)调节水相 酸度。8、药物的有效成分:指中药材中起主要药效的单体物质,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的单体物质。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群体物质称为有效部位。9、双水相萃取技术:通过溶质在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进行萃取的方法。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特点:(1)易于放大,各种参数可以按比例放大而产物收率并不降低(2)相对于
7、某些分离过程来说,能耗较小,而且可以实现快速分离(3)易于进行连续化操作(4)由于双水相的相间张力大小低于有机溶剂与水相之间的相间张力,相分离过程温和,使生化分子如酶不易受到破坏,而且可以直接在双水相系统中进行生化转化以消除产物抑制,有利于进行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的应用(5)由于双水相系统受影响的因素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提高选择性或提高收率(6)整个操作过程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7)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高聚物一般是不挥发物质,对人体无害。10、半仿生提取法:是一种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的
8、中药制剂设计了一条新的提取工艺。半仿生提取法的优点:(1)提取过程符合中医配伍和临床用药的特点和口服药物在胃肠道转运吸收的特点。(2)在具体工艺选择上,既考虑活性混合成分又以单体成分作指 标,有效成分损失少,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混合物的综合作用又能利用单体成分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3)生产周期短,生产中不需要特殊的设备,降低成本。11、分子印迹技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印迹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1)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的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对各种不同的目标化合物都显示良好的专一性,能够抵抗很强的机械作 用力,高温、高压下不会改
9、变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质,能够抗酸、碱,高离子强度以及各种有机溶剂的作用,即使在复杂的化学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2)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保存较 长的时间并维持其专一的亲和能力,反复使用百次以上其亲和能力没有明显衰弱。(3)分子 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很强,对于印迹分子而言几乎是“量身定做”的,即理论上对任何一个分子而言均可制备相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替代那些难以培植,不 易获得的天然抗体。(4)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成本低廉,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12、分子蒸馏:是在极高的真空度下,依据混合物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迅速得到分离。分子蒸馏的操作过程:第一步物
10、料分子从液相主体向蒸发表面扩散,在加热面上形成液膜,第二步分子在液膜表面上的自由蒸发,第三步分子从加热面向冷凝面的运动,第四步分子在冷凝面上被捕获,馏出物和残留物分别被收集。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1)操作温度低(2)真空度高(3)受热时间短(4)分离能力高(5)不可逆过程。13、依据分离机理,色谱法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 亲和色谱法,大孔吸附法等。14、凝胶色谱:是一种新型液相色谱,其是利用葡聚糖凝胶等的分子筛效应的一种色谱分离方法。其分离机理:色谱柱内填充的具有一定大小孔径的凝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大的分子在通过这种网状结构上的孔隙时阻力较大,小分子通过时阻
11、力较小,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 样品中的各组分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即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 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于颗粒之间,这样分子较大的在凝胶床内移动距离较短,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中等大小的分子物 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但不能深入,凝胶对其 阻滞作用不强,会在大分子之后被洗脱下来,而小分子物质能够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 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的进入和扩散, 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前两种物质,最晚出柱。这样混合样品在经过色谱柱后,各组
12、分基本上按分子大小受到不同阻滞而先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其用途:可用于脱盐、 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制备性分离、生化制药、有机合成及植物化学等方面。操作过程:(1)溶胀(2)装柱(3)柱均匀性检查(4)样品溶液的处理(5)上样(6)洗脱与收集(7)再生(8)保存(9)防止微生物的污染。15、柱色谱:又称层析法.是一种以分配平衡为机理的分配方法,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反复多 次的利用混合物中所含各组分分配平衡性质的差异,最后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操作方法:(1)装柱 干法装柱,湿法装柱(2)上样 干法上样,湿法上样(3)洗脱(4)收集(5) 鉴定。16、浸漉法: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装置中,连
13、续添加溶剂使之渗过药粉,自上而下流动,浸出有效成分的一种动态浸提方法。操作过程:药材粉碎浸润装于渗漉器排气浸渍渗漉收集漉液浓缩至规定浓度。17、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选择溶剂时,一般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为:石油醚苯无水乙醚氯仿醋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18、活性氧化铝的类型:色谱用的氧化铝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其特点:碱性氧化铝(pH 9)用于碳氢化合物、对碱稳定的中性色素、甾体化合物、生物碱的分离;中性氧化铝(pH 77.5)用于分离生物碱、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甾体化合物及在酸、碱中不稳定的苷类、酯、内酯等;酸性氧化铝(pH 3.54.5)是用 1%的盐酸浸泡后,用蒸馏
14、水洗至悬浮液pH 为 44.5,然后干燥脱水,它用于分离酸性物质如氨基酸及对酸稳定的中性物质。氧化铝的活性分五级,其含水量分别为 0(I 级),3(II 级),6(III 级),10(IV 级),15(V 级)。 I 级吸附能力太强,V 级吸附能力太弱,所以一般常用的是II III 级。19、离子交换树脂的类型: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影响其选择性的因素:(1)离子的化合价(2)离子水合半径(3)溶液的pH(4)交联度、膨胀度和分子筛(5)有机溶剂的影响。离子交换操作过程:(1)树脂的选择与处理(2)装柱(3)通液(4)洗涤与洗脱
15、(5)树脂的再生和毒化。168. 四、简答1、 溶剂萃取过程的机理是什么?答:1、简单分子萃取:简单的物理分配过程,被萃取组分以一种简单分子的形式在两相间屋里分配。以中型分子存在,不发生化学反应。2 、 中型溶剂络合萃取:被萃取物是中型分子,萃取剂也是中型分子,萃取剂与被萃取物结合成为络合物进入有机相。3、 酸性阳离子交换萃取:萃取剂为弱酸性有机酸或酸性鳌合剂。金属离子在水相中以阳离子或能解离为阳离子的络离子的形式存在,金属离子与萃取剂反应生成中性鳌合物。4、 离子络合萃取:金属离子在水相中形成络合阴离子,萃取剂与氢离子结合形成阳离子, 二者构成离子缔合体系进入有机相;金属阳离子与中性鳌合剂结
16、合成鳌合阳离子,再与水相中的阴离子构成离子缔合体系而进入有机相。2. 试述凝胶色谱的原理?答:将混合原料加在柱上并用流动相洗脱,则无法进入孔隙内部的大分子直接被洗脱下来, 小分子因为可以进入孔隙内部而受到很大的阻滞,最晚被洗脱下来,而中等大小的分子,虽 然可以进入孔隙内部但并不深入,受到的阻滞作用不强,因而在两者之间被洗脱下来。3. 在色谱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平衡?答:1、流速平衡:流速是柱层析操作当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流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分离的 效果,流速过快,混合物得不到完全的分离,流速过慢,整体分离的时间要延长,因此在分离前首先要确定留宿。2、液体环境:为了保持被分离物质运动的均一性,以
17、及好的吸附和解析效果,因此要保持孔隙内部和外部液体环境的一致,所以进行液体环境的平衡。4. 以羧酸吸附蛋白质为例,简要说明离子交换树脂的洗脱方法及其原理?答:1、加碱:主要是调节蛋白质到达等电点,是蛋白质带电量减少,吸附力下降从而被洗脱下来。2、加酸:主要是抑制羧酸的电离,使活性基团带电量下降,吸附力下降从而蛋白质被洗脱下来。3、加盐:依照质量作用定律,把蛋白质洗脱下来。5. 简述软水和无盐水的制备方法?答:软水的制备:利用钠型磺酸树脂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等碱金属后即可制得软水。无盐水的制备:将原水通过氢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羟型强碱或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 脂的组合,经过离子交换反应,将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分离 纯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