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地理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自然地理(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地理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自然地理(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地理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自然地理(二).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地理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自然地理(二)材料题(江南博哥)根据以下材料,回答87-88题我国云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87 单选题 按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A.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断层两侧岩层不连续,故断层最后发生。侵入的岩层阻断了喷出岩,故侵入岩是后发生,而褶皱最早发生,选A。88 单选题 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匹配正确的是()A
2、.挤压隆起B.岩层断裂C.岩浆侵入D.水平挤压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四种地质现象成因分别对应为:岩浆喷出、溶蚀作用、岩层断裂、水平挤压。89 单选题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属于()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两地最冷的均温均高于0,雨热不同期,年降水量在500700mm且是当地的冬季,均属于地中海气候,故B正确。90 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简图,北京昼夜长短差值小的是()A.小寒B.大雪C.清明D.芒种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离两个
3、节气越近,昼夜长短差值越小。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91-92题2017年8月1日广西贵港的大一新生林锦民,从自己老家骑自行车22天,行程4300多公里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报到。结合下图,回答问题。91 单选题 广西贵港与齐齐哈尔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大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河流C.热量D.水分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齐齐哈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差异大。从广西贵港到齐齐哈尔,体现了纬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故选C。92 单选题 在行进途中,同高度物体正午影长()A.越来越短B.越来越长C.始终相同D.先长后短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8月1日到8月21日,太
4、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广西贵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越往北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广西贵港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而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影长越长,故选B。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93-94题下图是太平洋某岛屿图,读图回答下题。93 单选题 该岛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盛行西北风暖流增湿反气旋活跃地形抬升A.B.C.D.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图中岛屿大部分位于42S46S之间,受盛行西风控制,故符合题意;此纬度洋流为西风漂流,是寒流,寒流会降温减湿,故不符合题意;反气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故不符合题
5、意;山脉海拔较高,岛屿西岸来自海洋的西风受到高大山脉的抬升作用,降水丰沛,故符合题意。94 单选题 下列最适合在该岛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A.畜牧业B.种植园农业C.迁移农业D.水稻种植业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图中岛屿大部分位于42S46S之间,受西风带控制,此纬度洋流为西风漂流。图中山脉较高,对湿润气流抬升作用明显,气候类型为南半球温带海洋气候,多云多雾,最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所以最适合发展畜牧业。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95-96题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值。读
6、图回答下题。95 单选题 该地位于()。A.45N,110EB.2134N,110EC.45N,130ED.2134N,130E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北京时间为12:40,而该地地方时为12:00,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可判断该地在120E以西10的经线上,故该地经度应为110E。正午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值时影子最长,而在我国,物体正午影子最长应在冬至日。图示中影长与树高相等,说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此日太阳直射2326S,据此可计算出该地纬度是2134N。96 单选题 这一天()。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
7、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日为冬至日,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冬至日时日地距离较近。江苏省在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此日北极圈内全部是极夜,南极圈内全部是极昼,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97-98题地质构造图是反映一个区域或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发展历史的地质图件。下面左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97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岩层受挤压形成背斜构造B.B处地质稳定利于城市建设C.甲岩石与岩石类型一致D.D、E均表示内力作用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左图中A处岩层
8、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的是向斜构造,且为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A项错误。B处位于断层附近,地质不稳定,不利于城市建设,B项错误。右图中甲为岩浆岩,而左图中的岩石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二者类型一致,C项正确。右图中甲为岩浆岩,乙为岩浆,丙为沉积岩,D表示冷却凝固作用,E表示外力作用,D项错误。98 单选题 上面左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图中为沉积岩层。按照沉积规律,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是岩浆侵入岩,切断岩层,说明其是在沉积岩形成后才形成的。所以左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99-100题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
9、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题。99 单选题 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A.重庆B.北京C.青岛D.哈尔滨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根据图中信息,重庆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故重庆此时盛行的是偏东风;北京位于蒙古高压的东南侧,但距高压中心有一定距离,考虑地转偏向力对风的作用,北京盛行偏北风;青岛东侧的气压高于西侧的气压,风从东面吹来,不会盛行西南风;哈尔滨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侧,盛行西南风。100 单选题 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A.气温较高B.气压较低C.降水较多D.日温差较大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乙地位于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因此甲地气温日较差
10、大于乙地,D项正确,C项错误。根据高压中心的位置可知甲为蒙古高压,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甲地气温较低,故A项错误。甲地气压值为102251025百帕,乙地气压值为99751000百帕,故B项错误。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01-102题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题。101 单选题 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达到()米。A.26B.34C.36D.44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黄土厚度为黄土表面海拔与基岩表面海拔之差。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甲处黄土表面的海拔在825米与830米之间,其黄土底面的海拔在800米与805米之
11、间,所以甲处黄土层的厚度在20米与30米之间。102 单选题 3月21日傍晚,假如天气晴朗,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3月21日正值春分,日出方向为正东,日落方向为正西。由图可知,甲、乙、丁三地海拔较低,且西侧均有山峰或山脊阻挡,而丙地位于西侧山脊上,海拔较高,视线无阻挡,最有可能看到日落。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03-104题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欧洲、非洲大陆沿某一经线方向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题。103 单选题 图中显示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
12、地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可排除C、D两项。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向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由题干材料可知,图中显示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04 单选题 与其他山脉相比,阿尔卑斯山脉自然带复杂的原因是()。A.纬度低B.纬度高C.海拔高D.靠海近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影响垂直自然带带谱丰富度的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山顶与山麓之间的高差即相对高度。海拔愈高,相对高度愈大,所在
13、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要素的垂直分异愈明显,自然带数量愈多。对比分析图中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自然带复杂的原因是海拔高。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05-106题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读我国东线放蜂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题。105 单选题 放蜂区域()。A.平原面积占一半以上B.土壤肥力由南向北呈下降趋势C.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D.东西差异显著而南北差异较小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由图可知,放蜂区域中东南丘陵、山东丘陵等丘陵地区和内蒙古高原地区面积较大,平原面积相对较小,大部分位于东部季风区。北方地区的土壤较南方红壤地区的土壤肥沃。放蜂区域中南北差异大。106 单选题 蜂农
14、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东部地区各地的气候特征。蜂农4月到6月在华北放蜂,正值春末。华北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易出现春旱,从而导致蜜源减少。闽粤的雨季在3月之后;7、8月份东北地区处于夏季,出现初霜的可能性不大;3、4月份皖南地区还没有进入梅雨(6月中下旬开始)时节。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07-108题总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014岁、65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之比,包括青少儿抚养比(014岁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和
15、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青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变化预测图。读图回答下题。107 单选题 我国总抚养比呈持续上升的时间段是()。A.20002020年B.20202040年C.20402060年D.20602080年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总抚养比是青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之和。从图中可以看出,20202040年青少儿抚养比持续上升;老年抚养比总体上升,中途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青少儿抚养比的上升幅度。所以20202040年总抚养比呈持续上升状态。108 单选题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年内,我国()。A.青少儿抚养
16、比升高,教育资源浪费B.老年抚养比逐年升高,养老负担最重C.总抚养比先升后降,利于经济发展D.总抚养比持续上升,社会负担加重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由图可知,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年内,青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之和在持续上升,故总抚养比在持续上升,会造成社会负担加重。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09-110题下图为黑龙江省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示意图。L为桥梁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比乙地立柱埋藏深度深1米,两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就地取材的碎石中含有大量珊瑚虫化石。据此完成下题。109 单选题 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甲、乙
17、两地坡度不同B.甲、乙两地土壤质地不同C.甲、乙两地坡向不同D.甲、乙两地纬度不同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冻土广布,为保证桥梁稳定,甲、乙两地的立柱应该插到永久冻土层。甲地位于河谷的阳坡,热量条件比乙地好,永久冻土层埋藏更深,故立柱埋藏深度深。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乙两地坡向不同,C项正确。结合图示信息,小区域范围内,甲、乙两地坡度、土壤质地和纬度差异不大,不影响立柱的埋藏深度,A、B、D三项错误。110 单选题 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碎石层的主要作用是()。A.加固立柱B.减轻雨水冲刷地面C.减少洪水侵蚀D.隔热保温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结合上
18、题分析可知,该地桥梁立柱的稳定性主要受冻土的影响,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碎石层可起到隔热保温作用,这样可以减少冻土的冻融,D项正确。碎石堆积加固作用不明显,A项错误。雨水对地面冲刷作用对立柱稳定性影响较小,B项错误。结合图中洪水水位,甲、乙两地不受洪水侵蚀的影响,C项错误。111 单选题 ()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主要发生在直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A.潜育化过程B.碱化过程C.白浆化过程D.潴育化过程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直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由于地下水位在雨季升高,旱季下降,土层干湿交替,引起土壤中铁锰物质交替发生还原和氧
19、化作用。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12-113题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指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受大湖效应影响,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右图)。读图回答下题。112 单选题 左图中()。A.气流强弱决定降水多少B.产生暴风雪是因为温度低C.降水过程类似暖锋过境D.为受热后抬升的高空冷气流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读图可知,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得到水汽和热能,变性为暖气团,在处形成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形成环流后退类似暖锋过境,C项正确。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含
20、量及气温的影响。气流的强弱会影响该地区的温度,对降水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其大小,A项错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故的温度高于周边地区,B项错误。为高空冷空气的水平运动,不存在受热抬升,D项错误。113 单选题 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的月份和地点可能是()。A.1月,甲地B.4月,乙地C.11月,丙地D.7月,丁地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暴风雪应发生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且受大湖效应影响最显著的地点降雪量最大,B、D两项错误。图示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南下,途经五大湖时增温增湿,空气水汽含量增加,在湖泊的下风向(丙地、丁地)形成降雪,
21、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14-115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114 单选题 图中()。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乙处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C.岩层年代由老到新D.甲处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图中甲处受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并相对于两侧岩层下降形成地堑,后流水携带泥沙在甲处不断堆积形成平原,其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甲地岩层没有明显的弯曲变形,不是向斜。乙处岩石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老岩层先沉积,新岩层后沉积,岩层年代由新到老。故D项正确。115 单选题 图中河流()。A.丙处含沙量大,常形成洪积扇、冲积扇B.
22、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C.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D.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丙在河流下游,不会形成洪积扇、冲积扇。洪积扇、冲积扇多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丁在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为主。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凌汛主要发生在有结冰期的河段,且主要发生在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的河段。图示不能看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是否是由低纬流向高纬。故C项正确。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16-117题下图中的数码分别示意我国某山地南坡与北坡和欧洲某山地南坡与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题。116 单选题 关于各数码示意的坡向说法正确的是()。A.坡是北坡和迎风坡B.坡是南坡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地理 学科 知识 能力 初级中学 学科专业 运用 自然地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