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学设计(二).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学设计(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学设计(二).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学设计(二)36 简答题(江南博哥)“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2节的内容,请为此教材内容设计三维目标。 参考解析:“DNA分子的结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学会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及尝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制作模型、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DNA结构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
2、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37 简答题以下为“酶的特性”的内容要点。要求:(1)设计“酶的特性”的教学目标。(10分)(2)若本节课以实验课的形式开展,分析本节课中实验的重难点。(10分)(3)假设让你设计“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酶具有专一性”,分析实验中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及实验中应注意遵循的原则,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步骤及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10分) 参考解析:(1)知识目标:说明酶的特性。能力目标:通过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
3、学会: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正确使用和处理实验器具、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酶的生物活性及其特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勇于创新的精神。(2)实验重点:合理利用实验器具和材料,针对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可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小组汇报,教师评价。实验难点:实验变量的控制;影响酶的特性的因素的控制。(3)自变量:淀粉酶的水解底物(淀粉和蔗糖)
4、;无关变量:温度、溶液的量、反应时间等。实验中应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原则。38 简答题在学习完“细胞的结构”后,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授课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新课改把“科学探究”作为基本理念的核心,提倡学生在“做中学”,需要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达到“学做统一”,使“活动教学”与“讲授教学”相互融合,彼此促进。由于“细胞学”内容描述的都是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细胞结构,因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从而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真正
5、实现在“做中学”。要求:(1)请写出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10分)(2)请设计出本次课的教学过程。(20分) 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模型制作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尝试设计及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活动,认识到学生之间分工合作、积极思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和提高的重要性;体验亲身实践的乐趣。(2)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模型、飞机模型、手机模型的图片,请同学观察。教师讲解,引导兴趣: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
6、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它们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者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媒体展示不同的模型)。应该说我们对“模型”这个概念其实并不陌生,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各种各样的精美模型,但你们有没有亲自尝试去做模型呢?我们今天就是通过制作模型对真核细胞进行有趣的模拟活动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实践一下吧!【新授】一、提出目标要求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2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二、选择材料用具展示兴趣小组的同学课前预实验制作的各种细胞模型,介绍各种制作细胞模型的材料。通过观察,可以选择哪些材料来构建细胞的
7、实物结构模型呢?因很多材料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因此表格的填写应根据各组的实际的情况。例如制作细胞壁可用薄的纸、橡皮泥,或者用一个自带的萝卜的横切面最外的萝卜皮。三、明确任务教师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分组竞赛),要求均完成两个内容:动、植物细胞模型的制作。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辅助、评价,使学生能够形成比较完善的方案。四、学生制作提供细胞器大小参考数据,引导学生制作的各种细胞结构的大小成比例(据测量,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约100m)。细胞器的大小如表所示。要求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边制作边思考:1在你所制作的模型中,有哪些结构有双层膜,哪些有单层膜,哪些无膜?2细胞各结构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是怎样的
8、,具有什么功能,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教师围绕各组巡视,时时参与讨论,指导制作,及时指出各组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五、模型展示制作完成后,选择部分组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让该组成员介绍所制作的各种结构的名称,回答制作过程中要求思考的问题。六、评价交流过渡语:各个小组制作的模型都很有创意也有一定的科学性,现在它们都放在讲台上,同学们可以从科学性、准确性、艺术性、材料的廉价性、环保性等方面来进行评价!评价表格如下所示。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要求总结在制作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改进措施。七、展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本次活动我的收获是_,我最感兴趣的是_。我还没有弄懂的是_。与本组同学合作是否愉快?_。
9、我还想继续探究的是_。八、观察小组制作的模型。【结课】在我们制作的细胞模型中,细胞核占据了细胞中央的位置,那么作为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构,它的作用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的内容。39 简答题以下是某教师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的教学思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整容及杂交水稻的实例。提问:整容后的美丽能遗传给后代吗?杂交水稻的高产能够遗传给后代吗?通过两种变异的对比,得出变异的类型分为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和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今天我们来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二、通过活动及材料分析,构建基因突变的概念
10、。1设计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基因突变。进行首尾“传话”游戏。教师向每组的第一位同学展示一句英文(只有第一个同学能看到这句话),第一位同学书写该句子并向该组的第二位同学传递这句话(每次传递只有一个人能看到句子)。按照顺序,同学之间依次传递这句英文。但是每个小组的最后一位学生汇报的结果千奇百怪。教师将该游戏中的句子比作DNA片段,英文字母比作碱基对,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基因突变。2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基因突变。教师依次展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及白化病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三种疾病的形成原因。通过三种病的案例分析,学生明确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3消除概念误区,深
11、化理解。教师提问: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变化了吗?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吗?基因突变一定会遗传给后代吗?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消除概念上的误区,从而深入理解基因突变。4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拓展知识广度。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以结肠癌发生的原因为例,思考探讨细胞癌变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三、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课件展示有关基因突变的生活情境,如强烈的日光下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化疗患者的头发脱落等
12、。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基因突变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教师进行纠正补充。四、分析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图片展示基因重组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其概念,分析其意义。(具体过程略)五、通过表格将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进行对比。要求:(1)根据材料,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并分析教师为达成该教学目标,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15分)(2)根据该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本节课“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设计一个提纲式的板书,并简要说明板书设计的要点。(15分) 参考解析:(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的类型;概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及意义。为达成教
13、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探究。本课从科学发现切入,分析变异的两种类型,引导学生思考只有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才能遗传给后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讲述法和指导读书法。教师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展示一系列图片,同时利用讲授法讲解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概念与意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比较法。在课的末尾,运用比较法将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从各个方面进行对比,指导学生填表,分析两者的不同。这种教法既归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也加强了学生对两者的记忆与理解。通过具体事例理解抽象概念。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4、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教师展示一系列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教师运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白化病等实例;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时,介绍生活中的常见情境等。(2)提纲式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提炼,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本节课提纲式板书如下所示: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1基础知识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时间:DNA复制时期结果:产生等位基因2原因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发生错误3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4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变异的根本
15、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二、基因重组1概念: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交叉互换、自由结合3意义: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三、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对比类型、发生的时间、结果、特点、实例、意义板书的应用原则和要点如下:根据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以字为例: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字体要端正;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言语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在教案上。40 简答题以下为某
16、版本教材“特异性免疫”一节中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材料,设计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2)根据问题(1)中所设计的方法,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教学过程。 参考解析:(1)“特异性免疫”的重点是第三道防线,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然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学习来解决之前的问题。对体液免疫的教学,让学生结合体液免疫的示意图阅读教材进行问题讨论,然后用图解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的过程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的
17、辅助手段,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再层层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最后用图表表现出简单过程。在艾滋病病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从而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2)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材上的“体液免疫基本过程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请相应小组代表进行解说。(在此活动中,应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参与,注重过程评价。本活动意在训练学生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资
18、源共享、欣赏他人、提高自己的意识)教师: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肖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机体消灭这些病原体要通过什么途径呢?学生思考,教师明确这就要靠细胞免疫。教师:下面我们来观看细胞免疫过程的动态演示,观看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分析,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演示多媒体细胞免疫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教师提示:细胞毒性T细胞有没有接触抗原?你能说出记忆细胞的作用吗?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抗原是如何被消灭的?教师根据教材上“细胞免疫示意图”,对细胞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把相应过程补充完整。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
19、的形式画出细胞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请小组代表进行解说。组织学生讨论:切除小鼠的胸腺,小鼠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哪些影响?教师强调:机体通过细胞免疫,使侵入细胞内的抗原失去藏身之处,暴露在体液中,抗体可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由此可见,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相互协助,共同抵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41 简答题以下是某教师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求:(1)根据材料写出本节课的生命观念维度的教学目标,并分析教师为达成该教学目标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2)根据该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为本节课“基因突变与
20、基因重组”设计一个提纲式的板书,并简要说明板书设计的要点。 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阐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特点及原因;举例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概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及意义。通过班级游戏活动及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影响,认同生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探究。本课从科学发现切入,分析变异的两种类型,引导学生认识到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讲述法和指导读书法。教师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展示一系列图片,同时利用讲授法讲解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概念与意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
21、读教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比较法。在课的末尾,运用比较法将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从各个方面进行对比,指导学生填表,分析两者的不同。这种教法既归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也加强了学生对两者的记忆与理解。通过具体事例理解抽象概念。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教师展示一系列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教师运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白化病等实例;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时,介绍生活中的常见情境等。(2)提纲式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提炼,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本节课提
22、纲式板书如下所示。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1基础知识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时间:DNA复制时期2原因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发生错误3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4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二、基因重组1概念: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交叉互换、自由结合3意义: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三、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对比类型、发生的时间、结果、特点、实例、意义板书的应用原则和要点如下。将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
23、理性、简洁性。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以字为例: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字体要端正;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言语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在教案上。42 简答题“能量流动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某版本教材这部分的内容如下。要求:(1)为突破重难点,设计一个具体示例用于讲解能量流动的过程。(2)为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设计2道备选项为四项的单项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并给出答案。 参考解析:(1)创设情境:假如我们在一次自然灾难中被困在一个小山村中,食物只剩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生物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高级中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