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生态学、生物科学探究及生物学科发展.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生态学、生物科学探究及生物学科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生态学、生物科学探究及生物学科发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生态学、生物科学探究及生物学科发展第五节 生态学(江南博哥)1 单选题 图6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图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36629千焦米2年、2491千焦米2年、200千焦米2年,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9136629=68%,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餐传递效率为2002491=8%,A正确。此水
2、生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肉动物包括多个物种,形成多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群落为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生态系统除了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外还有微生物等,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D错误。2 单选题 图7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不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图中甲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3、说明甲是生产者为绿色植物;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丁最可能是分解者,A正确。图中箭头表示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正确。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初级消费者,两者种间的关系需要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C错误。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可以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D正确。3 单选题 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
4、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4 单选题 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估算某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C.若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则实际调查数据会偏小D.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
5、取样,样方越多实验结果越准确,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A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而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通过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B项错误,D项正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项错误。5 单选题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种间关系包括:共生、捕食、竞争、寄生,从题干可知,所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选C。6 单选题 对某地区新引进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
6、了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种群增长率一直大于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A错误。从数据看出,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由于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C正确。第7年种群数量最大,种群中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7 单选题 图4表示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代谢过程,正确的是()。A.能进行或者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能进行或
7、者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各种生物都能通过过程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过程和不能在生物体的同一细胞内进行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由图可知,过程是光合作用,过程是有氧呼吸,过程是化能合成作用,过程是无氧呼吸。A项,能进行或者过程的生物的同化类型都是自养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故正确;B项,表示有氧呼吸,表示无氧呼吸,生长者中的绿色植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且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错误;C项,厌氧型生物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故错误;D项,和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如酵母菌细胞,是兼氧异养型生物,故错误。8 单选题 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8、,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辅助珍稀动植物繁殖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A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A正确。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目的是满足后代的需要,B正确。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C正确。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而不是禁止,D不符合,因此答案选D。9 单选题 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
9、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BC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蓝藻为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但原核生物不全为生产者,如乳酸菌为分解者,根瘤菌为消费者。10 单选题 对某池塘中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进行研究,分析它们消化道内食物残渣组成以及体内某种主要污染物含量结果见下表。关于这五种生物营养关系的表述最合理的是()A.丙戊丁乙甲B.甲乙丁戊_丙C.D.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污染物含量的多少以及消化道内食物残渣组成可判断出其捕食关系。丙以小球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丙被戊和乙所食,戊又被丁和乙所食。根据生物富集原理,污染物会随着
10、食物链不断累积其中甲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高,属于最高级消费者,其主要食物是丁。丁与乙体内污染物含量相近不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故能正确表现这五种生物营养关系的是C选项。11 单选题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过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关于这一演替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C.群落中的食物链减少,群落的结构逐渐简单化D.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消失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从无到有属于初生演替,从有到多属于次生演替,本题中弃耕农田演替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A项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一个优势群落会逐渐被另一个优势群落代替,B项错误;演替过程
11、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结构越来越复杂,食物链增多,C项错误;森林群落形成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但是不会消失,D项错误。12 单选题 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3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的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
12、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项,该昆虫的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B项,图中长翅和短翅个体数多,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错误;C项,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无机环境进行着相互选择,正确;D项,自然选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正确。13 单选题 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
13、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由题干知,该群落演替的起点是海底火山喷发后,原始的环境,是初生演替。A项正确。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项正确。本调查环境是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项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增加的过程,D项正确。14 单选题 有关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B.
14、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松林的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强弱、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分布。森林生态系统中,由于光照等影响,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项正确。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与个体发育的差异性有关,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项错误。同一生态系统中,地形的不同,使不同地段的生物种
15、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正确。15 单选题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15和260,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和256,平均值l63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10、240和250,平均值233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细菌数时,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才能使实验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所以A、B排除。C选项虽然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一个平板的细菌数与其他两个相差悬殊,
16、说明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这个错误的数据便不能采用。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16 单选题 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即合欢树一羚羊一野狗,A正确;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故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
17、的取食,B正确;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因此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C错误;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D正确。17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循环利用的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所以这种专以大象粪为食的蜣螂,
18、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A错误。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能量和碳元素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能量是单向传递不循环的,D错误。故选C。18 单选题 下图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B.牧草的根增加C
19、.分解者数量增加D.牧草枯死量增加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土壤中硝酸盐被牧草吸收,所以牧草的根增加是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19 单选题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我国目前有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海阳市小孩儿口湿地公园是其中之一。以下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B.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D.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
20、”之称。湿地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此基本上整年都很热,同时生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种类也繁多,是地球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故本题选C。20 单选题 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环境条件,K值一定不变B.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群落数量的最大值C.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
21、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有关,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故A、B、D三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21 单选题 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的是()。A.水葫芦在滇池大量滋生B.捕捞产卵后的大马哈鱼C.在河中电鱼D.向河流排污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水葫芦的大量生长使水中的其他生物见不到阳光,同时水葫芦在水中需要呼吸,会与水中其他的生物争夺氧气,导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从而破坏整个滇池的生态平衡。电鱼是违法行为,会对渔业造成毁灭性伤害。向河水排污,会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水中生物大量死亡,破坏生物多
22、样性。大马哈鱼产卵后不久便会死亡,因此适量捕捞产卵后的大马哈鱼不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22 单选题 对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水中植物垂直分层、高山上植物垂直分层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A.光、光、温度B.光、光、光C.温度、水、温度D.温度、温度、水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导致群落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光的分布不均。高山上不同海拔的温度不同,高山上植物的垂直分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温度。故本题选A。23 单选题 如果自然生长的生物种群增长率为0,可能出现()。A.种群数量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B.种群数量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生物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高级中学 生态学 生物科学 探究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