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第二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一节 学生需求分析1 简答题(江南博哥)信息技术课程中,基于问题的学习中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解析: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合适的问题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内涵。“问题”实质上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是实际的或接近于实际的,也常称作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习者通常会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也就是说,这个情境是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但是学习者的现有知识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2 简答题简述行为目标编写方法的四要素。 参考解析:(1)教学对象(Audience),要明确学生
2、行为主体。 (2)行为(Behavior),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描述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3)条件(Conditions),要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也是学生完成行为时所必需的情境。 (4)标准(Degree),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可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1 简答题信息技术课程中,基于问题的学习中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解析: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合适的问题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内涵。“问题”实质上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是实际的或接近于实际的,也常称作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习者
3、通常会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也就是说,这个情境是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但是学习者的现有知识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2 简答题简述行为目标编写方法的四要素。 参考解析:(1)教学对象(Audience),要明确学生行为主体。 (2)行为(Behavior),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描述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3)条件(Conditions),要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也是学生完成行为时所必需的情境。 (4)标准(Degree),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可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分析1 单选题 信
4、息技术课程目标可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属于过程与方法的是()A.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B.能熟练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C.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D.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选项A、B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选项D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的是()A.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B.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C.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
5、能力D.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3 单选题 下列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理念,不正确的是()A.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B.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C.教学方法的选用改为完全由教学目标来决定D.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环境条件。4 单选题 ()
6、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经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A.讲授法B.任务驱动法C.WebQuest教学法D.PBL教学法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经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5 简答题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解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使学生具有
7、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应用的能力;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6 简答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
8、式,设计任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解析:任务驱动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探究活动实施的初步设计方案。设计者须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构思与设计。 (1)科学性。任务设计应符合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即活动方案中的任务设置、内容安排和探讨程序都应该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特点,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 (2)主体性。任务应重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知识汇集”的教学设计,创造出能给学生极大活动空间,引导其主动探索知识和未知领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活动实施方案。 (3)具有层次性和可扩展性。学生学习水平具有差异性,任务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
9、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任务的设计具有可扩展的空间,使学习从一个水平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 (4)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学科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突破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问题。 (5)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培养他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7 简答题2018年1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请简要回答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念。 参考解析:(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
10、的中国公民。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8 简答题王女士去广州出差。订好机票的第二天上午,王女士接到航班取消的短信,并被告知若改签机票需要手续费20元,并留有联系电话。按照“客服”提示,王女士在ATM机上输入所谓的密码,结果卡内的钱被转走。王女士因为信息意识薄弱,轻信“客服”,导致个人财产损失。 (1)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什么是信息意识。(2)你认为具备信息意识的学
11、生应该有哪些表现。 参考解析:(1)信息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换言之,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材料中王女士对个人敏感信息保护意识薄弱,对接收信息的真伪不思考甄别,缺乏基本的信息敏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而这种行为正是信息意识薄弱的表现。 (2)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
12、、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9 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述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建议。 参考解析: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具体建议如下。(1)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2)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3)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4)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10 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述高
13、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目标。 参考解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通过提供技术多样、资源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认识信息系统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识别与分析问题,抽象、建模与设计系统性解决方案,理解信息社会特征,自觉遵循信息社会规范,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形成对人与世界的多元理解力,负责、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共同体中,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中国公民。11 简答题案例: 信息集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各种信息的组织、规划和提炼等。这里介绍的信息集成的过程
14、主要指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在一起,为表达某一主题服务。信息集成的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还涉及语言、艺术、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以我国古老的游戏“七巧板”中的大小不一的七块板作为素材,利用它们不仅可以拼出农夫、兔子和大树等生动形象的图形,还可以表达出寓意深刻的成语故事。 有位老师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信息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总结信息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爱国家,爱生活。 问题: (1)请说明该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是否符合基本学情,为本节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15、。(2)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参考解析:(1)这位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不符合新课改后的基本教学要求,在设计中存在重点把握不明,学情分析模糊,目标设计过于宽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切合实际的经历,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明确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
16、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得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第四节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1 简答题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解析:(1)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要突出个性,注重需要。教学过程要留有空间、注重发展。教学形式要整合优化、注重情趣。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使教学氛围活泼生动。教学过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开展课外
17、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自主探讨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契机,让学生合作探讨。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运用合作探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讨论,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充分体现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2 简答题高中信息技术倡导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试说明适合讨论法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解析:(1)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便于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而精心设置的题目。如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各类信息资源分别有哪些局限性?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有哪些?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根据检索内容的需求运用这些策略和技巧? (2)探讨性的题目。如在教学中,学生
18、之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分歧和疑点交给学生讨论。此类讨论题目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想法。进行适当的引导。 (3)针对学生态度、行为、价值观而设置的题目,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等。3 简答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所以任务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解析:任务驱动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探究活动实施的初步设计方案。设计者须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构思与设计。(1)科学性。任务设
19、计应符合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即活动方案中的任务设置、内容安排和探讨程序都应该符合教育的科学发展特点,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使之结构巧妙、逻辑严密、井井有条、张弛有度。(2)主体性。任务应重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主体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这样我们就必须摒弃传统“知识汇集”式的教学设计,创造出给学生极大活动空间,引导其主动探索知识和未知领域,能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活动实施方案。(3)具有层次性和可扩展性。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任务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任务的设计具有可扩展的空间,使学习从一
20、个水平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层次。(4)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学科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突破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问题。(5)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和周围人友好相处,并且养成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4 简答题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参考解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为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检查任务和展示成果。 (1)引入任务。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任务设计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2)分析任务。该步骤是学
21、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完成任务。在学生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每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教师都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以表扬激励为主要手段。 (4)检查任务。检查完成任务的过程包括检查使用的知识是否有错误,作品是否可以更加优化等。总结并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获取资源的可靠性、理解新知识的正确性等。 (5)展示成果。展示任务成果的过程是对完成任务过程的反思。5 简答题案例: 李老师在进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这节课时,提出一个情境:“中国网民有多少?有网瘾的有多少?占的百分比是多少?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它,就会受到影响。”很多同学都微
22、微点头,李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就开展关于中小学学生上网内容的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呈现。” 要求:制作工作表名为“上网内容的调查”的表格。根据制作的表格建立柱形图。建立高中生“游戏聊天”在高中生上网人数中所占比例的图表。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让班级学习小组以观看视频课件的形式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同组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最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并归纳了图表的制作流程以及不同情况的数据用哪一种图表进行表示。 问题: (1)说说李老师使用的教学策略以及作用。(2)李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 参考解析:(1)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李老师通过谈话方法导入本课,又
23、通过三个问题开展教学,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们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成就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通过视频课件自主学习,如果有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身经历了处理信息的过程、开展了交流并且相互合作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2)李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从教学目标的角度上来说,第一个问题是数据表的建立,属于旧知,学生对旧知复习的同时也为本课制作图表做好了准备;第二个问题是表格数据图表化,是将已经建立好的数据表图表化,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能够在完成本图表的制作过程中学到图表制作流程;第三个问题同样是数据图表化,但是学生要分析哪一种图表能表示指定数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高中 信息技术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