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题.docx
《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题1 单选题(江南博哥)某有机反应的球棍模型如图1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成物可能是CH3CH3B.生成物可能是CH3CH2OHC.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D.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由图可知,因不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物不可能是CH3CH3,A项错误;由图可以知道,是与卤素单质发生加成,不是与水发生加成,不能生成乙醇,B项错误;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2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
2、电是化学变化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A.B.C.D.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错误: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实质为电解过程,发生电能和化学能的转化,是化学变化正确;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如铜和稀硫酸的反应,铜为阳极被氧化可生成硫酸铜,正确;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是电解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本题选B。3 单选题 上课开始,李老师巧设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结论,
3、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新课导入的方法是()。A.实验导入法B.问题导入法C.旧知导入法D.社会导入法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实验导入法是指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模拟实物、演示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学生的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的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通过从旧知识或从生产生活巾提出与新课有联系的、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怀疑、困惑、矛盾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的导入方法。旧知导入法是指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为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4、情境的导入方法。社会导入法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或是以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联想,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题干中新课的导入方法是实验导入法。4 单选题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正确的是(夹持装置已略去)()。A.AB.BC.CD.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A项,四氯化碳可以将水中的溴单质萃取出来,并且四氧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可以用分液漏斗来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A项正确;B项,乙醇和苯酚互溶,故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因此B项错误;C
5、项,用加热的方法会使碘升华,不能得到碘单质。故C项错误;D项,配制100 ml 0.100 mol/L的KCI溶液时,应选用容量瓶,D项错误。5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化学学科发展特征的是( )。A.从宏观到微观B.从定性到定量C.从描述到推理D.从原子到原子核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化学进入现代时期。现代化学总结起来有五大特点: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从定性和半定量化向高度定量化深入;对物质的研究从静态向动态伸展;由描述向推理或设计深化;向研究分子群深入。6 单选题 的是()。A.B.甲池溶液pH不变,乙池溶液pH减小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
6、一定量CuO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24LO2,此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28g固体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7 单选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B.C.D.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8 单选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有(NH4)2SO4、Al2(SO4)3、NaCl、AgNO3、KOH、Kl、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而且该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呈红色,若在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可得白色沉淀。该白色固体的可能组成是()。A.B.C.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则和不能同时存在,和不能同时存在,排除B、C、D
7、三项。9 单选题 用阳极X和阴极Y电解2的水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再加入W,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A.AB.BC.CD.D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10 单选题 下列有机反应中,属于亲核加成反应的是()。A.B.C.D.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亲核加成反应是由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反应发生在碳氧双键、碳氮三键、碳碳三键等不饱和的化学键上。B项,苯与氯气反应,铁做催化剂会生成氯苯,属于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C项,硝基苯与发烟硝酸反应生成二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D项,苯酚与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是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故本题选A。11 单选
8、题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广泛运用于生产保鲜袋,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乙烯和苯D.1mol乙醇与1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1mol乙酸乙酯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聚乙烯广泛运用于生产保鲜袋,但是分子中只有单键,其单体乙烯中含有双键,故A项错正确。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但是不能氧化苯,故C项错误。1 mol乙醇与1 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不能完全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小于1 mol。12 单选题 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教
9、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教学内容是教师以教科书为载体,经过加工整理,重新组织的能反映课程标准主题要求的内容,因此教科书的内容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13 单选题 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化学课程目标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14 单选题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
10、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讲演法适用于高年级。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15 单选题 纸笔测验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不宜放在()。A.对化学用语的识别能力B.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C.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D.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适合采用活动表现评价的方式。故本题选D。16 单选题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Y原子的
11、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比Y多4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W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ZYC.Y的氧化物既可溶于盐酸也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D.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W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氧元素,W、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不能大于等于8,且W原子序数小于8,则W为碳元素,Y原子序数大于8,则为铝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比Y多4个,则Z为氯元素。元素W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
12、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如苯、乙炔等;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XWZY;Y的氧化物为17 单选题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1B.化学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2。18 单选题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老师经常采用即时表现评价,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A.提问交流评价B.课堂练习评价C.课堂实验操作评价D.纸笔测验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即时表现评价可分为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高中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考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