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热治疗法治疗指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彝医热治疗法治疗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医热治疗法治疗指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彝医热治疗法治疗指南第一节 彝医热奄包疗法彝医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彝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药力及热力作用,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痹证、瘀证和各种虚寒证等。2、西医适应疾病: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胃肠炎等。二、治疗方法1、常用彝药:血当归、柳树皮、见血封喉、大追风(乃替力)、飞龙斩血(腮则)、制乳香、红花、草果(诗猛)。2、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治疗盘、药桶、配置好的中药、布袋、毛巾、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等),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评估病人。 (2)协助患者取舒适
2、位显露热奄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温水擦净。 (3)将药包加热,或将加热的药装入布袋,用毛巾将热药包包好敷于治疗部位,用治疗巾盖好或将被子盖好。 (4)治疗约30分钟后,取下药袋,查看治疗部位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取舒适体位休息15分钟。 (5)清理用物,记录并签字。 三、注意事项1、治疗前需评估患者是否适宜该疗法,并讲明治疗方法和目的。2、治疗时,以治疗部位有温热感为度,一般40-60摄氏度为宜,温度过高可能会烫伤皮肤,过低则影响治疗效果。3、治疗过程中,当询问病人情况,若有不适,及时处理。 4、治疗次数宜适中,每天1-2次即可。四、禁忌证1、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2、神经感觉功能障碍
3、或缺失患者慎用。3、对治疗药物过敏者禁用。 4、治疗处皮肤溃疡、不明肿块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5、急性损伤者,24小时内禁止用热敷。6、不能配合治疗者禁用。7、发热患者及感染性疾病患者慎用。第二节 彝医熨敷疗法彝医熨敷疗法是将中彝药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民间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附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及哮病、喘病、肺胀、肺痈、肠痈、眩晕等。2、西医适应疾病:皮肤病
4、、外伤、静脉炎、阑尾炎、肺炎、肺脓肿、哮喘、高血压等。二、治疗方法1、常用彝药:白云花、见血封喉、香樟皮打粉为散、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四黄粉、青黛粉等。2、用物准备:治疗盘、生理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3、常用药物: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加调和剂调制成糊状。(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5)根据敷药面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彝医热 治疗法 治疗 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