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全国蔬菜全国蔬菜产业发产业发展展规规划划(2011-2020 年)前前 言言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市场价格波动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2010 年国务院出台三个文件,对加强蔬菜生产流通、保障市场供应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要求制定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会同商务部、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统计局等部门及部分省(市、区)组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进行了大
2、量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成就和经验,梳理和探寻了蔬菜产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了未来十年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提出了对策措施,并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目的是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区域1集聚,促进生产流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信息监测体系建设,引导生产和流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抑制市场和价格波动。为此, 规划在分析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对大中城市提高
3、蔬菜供应保障能力提出了要求;划定了产业优势区域,选定了产业发展重点县 580 个;提出了生产、流通及质量安全体系发展重点,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规划与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国办发200947 号)、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等作了衔接。本规划是未来十年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第一章第一章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第一第一节节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由供不应求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1、生产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
4、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种植2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国蔬菜生产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增长,上市基本均衡,供应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播种面积由 1990 年的近 1 亿亩增加到 2010 年的 2.3 亿亩左右,产量由 2 亿吨提高到 5 亿吨 1,人均占有量由 170 公斤左右增加到 370 公斤左右,常年生产的蔬菜达 14 大类 150 多个品种,逐步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布局逐步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和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在农业部编制的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 年)的指
5、导下,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大优势区域,呈现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有效缓解了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为保障全国蔬菜均衡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3、质量显著提高。自 2001 年“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近三年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稳定在 95以上,比 2000 年提1 国家统计局根据数据质量抽查,对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进行重新测算。2010 年全国蔬
6、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为 2.85 亿亩、6.51 亿吨。国家统计局反映,这些数据是逐级上报 的全面统计,由于无法做到逐户调查,一般只能通过基层估计上报,大多倾向于多报,现 有统计产量可能有 18%左右虚报。因此,国家统计局将目前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修订 为 2.3 亿亩、5 亿吨。3高 30 多个百分点,蔬菜质量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在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同时,商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净菜整理、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数量逐年增加,商品化处理率由“十五”末的 25%提高到 40%,提升了 15 个百分点。4、加工业快速发展。我国蔬菜加工业发展迅速,特色优势明显,促进了出口贸易。据农业部不完
7、全统计,2009 年全国蔬菜加工规模企业 10000 多家,年产量 4500 万吨,消耗鲜菜原料 9200 万吨,加工率达到 14.9。另据统计,2010 年,我国番茄酱产量 150 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近 40%;脱水食用菌 57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95%,均居世界第一位。5、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蔬菜品种、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与转化,显著提高了产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水平。全国选育各类蔬菜优良品种 3000 多个,主要蔬菜良种更新 5-6次,良种覆盖率达 90%以上;设施蔬菜达到 5000 多万亩,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研发成功,实现了在室外零下 20 度严寒条件下不用加温生产
8、黄瓜、番茄等喜温蔬菜,其节能效果居世界领先水平;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快速发展,年产商品苗达 800 多亿株以上。此外,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6、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自 1984 年山东寿光建立全国第一家蔬菜批发市场以来,蔬菜市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经营蔬菜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2000 余家,农贸市场 2 万余家,4覆盖全国城乡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在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引导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70%蔬菜经批发市场销售,在零售环节经农贸市场销售的占 80%,在大中城市经超市销售的占 15%,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第二第二节节 重要意
9、重要意义义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1、满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增加农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 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11.9%,总产值 1.2 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 33%。
10、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 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 830 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 14%。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 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 1 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5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 8000 多万人。4、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 年我国出口蔬菜 836.37 万吨,比 2000 年增长 1.61 倍;出口额 96.91亿美元,比 2000 年增长 3.7 倍;贸易顺差 9
11、4.14 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比 2000 年增长 3.69 倍,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 231 亿美元。第三第三节节 存在存在问题问题蔬菜具有鲜活易腐、不耐贮运,生产季节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小,高投入、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大等特点。当前,在新的形势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蔬菜价格波动加剧。一是受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涨幅呈加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 至 2010各年,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3%、10.7%、15.4%、18.7%,2010 年鲜菜价格上涨幅度是居民消费品平均价格上涨幅度 3.3%的近 6 倍,一些大城市的涨幅更高。二是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年际间蔬菜价格波
12、动加大。如 2008 年受南方早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2月上旬全国 25 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同比上涨 95.3%。三是受信息不对称影响,时常发生不同区域同一种蔬菜价格“贵贱两重天”的情况。四是受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品6种间蔬菜价格差距拉大。受大城市近郊蔬菜生产萎缩的影响,一旦出现运输困难等突发情况,难以及时保障蔬菜供应,容易引发市场和价格大幅波动,产区“卖难”和销区“买贵”同时显现。再加上,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政策调控,在生产、流通、安全、信息监测等方面资金投入不够;在蔬菜保险、税收、补贴、支持性价格、批发市场用地等方面政策不完善、不配套;支持政策不均衡、不稳定。特别是,还有不少城市“菜
13、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对蔬菜产销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出现了自给率大幅下降,加剧了蔬菜市场价格的波动。2、质量安全隐患仍然突出。我国蔬菜质量总体是安全的、食用是放心的,但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2010 年豇豆、韭菜农残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曾一度引发消费恐慌,给当地蔬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杀虫灯、防虫网、粘虫色板、膜下滴灌等生态栽培技术控制农残效果明显,但普及率较低;蔬菜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但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不大,生产采标率低,农药使用不够科学,容易引起农残超标;监管手段弱,监测与追溯体系不健全,产地环境、农药、化肥、地膜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
14、等关键环节监管不足,蔬菜生产经营规模小、环节多、产业链长也加大了监管难度,致使部分农残超标蔬菜流入市场。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蔬菜基础设施脆弱,严重影响生7产和流通发展,极易造成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近些年,大量菜地由城郊向农区转移,农区新建菜地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排灌设施不足,致使露地蔬菜单产不稳;温室、大棚设施建设标准低、不规范,抗灾能力弱,容易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008 年、2009 年分别损毁 60 万亩、88 万亩,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在蔬菜的生产、流通环节存在采后处理不及时,田头预冷、冷链设施不健全,贮运设施设备落后、运距拉长等问题,难以适应蔬菜新鲜易腐的特点;产销信息体系不完善,
15、农民种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部分蔬菜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过剩,损耗量大幅增加,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根据有关部门测算,果蔬流通腐损率高达 20-30%,每年损失 1000 多亿元。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完善,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水平低,批发市场设施简陋,分级、包装以及结算、信息系统等设施设备配套完善比例低;县乡农贸市场以街为市、以路为集的特征仍然明显,城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数量不足、摊位费高,早、晚市在一些城市受到限制,造成一些居民买菜难、买菜贵。4、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强。由于投入少、研究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等原因,蔬菜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育种基
16、础研究薄弱,蔬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及育种方法、技术等基础研究不够;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在商品品质、复8合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育种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难以适应设施栽培、加工出口、长途贩运蔬菜快速发展的需要;育种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研单位与企业衔接合作不够密切,制约了成果的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蔬菜种子 8000 多吨,销售额占全国蔬菜种子销售总额的 25%,尤其是春夏大白菜、白萝卜及设施栽培的红果番茄、茄子、彩色甜椒、青花菜、水果型黄瓜等种子主要依赖进口,影响蔬菜产业安全。与此同时,良种良法不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储备不足,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手段
17、落后、经费不足,技术进村入户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烟粉虱、根结线虫、番茄黄花曲叶病毒、十字花科根肿病等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重;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加上连作引起的土壤盐渍化、酸化不断加重,影响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成本大幅上涨,轻简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也亟待加强。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要求总体要求第一第一节节 指指导导思想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城市郊区与优势产区基地布局,着力加强9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质量
18、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第二第二节节 基本原基本原则则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在国家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下,以地方为主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对“菜篮子”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菜篮子”稳定发展和保障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2、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既要保证蔬菜生产,又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既要稳定发展城郊蔬菜生产,又要加大优
19、势区域蔬菜基地建设力度;既要防止市场供应短缺,又要防止生产过剩;既要使菜价总体保持合理水平,维护消费者尤其是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利益,又要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3、坚持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并重。注重生产要素集成和资源整合,在改造升级原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基地,稳定提高产量,确保质量。10进一步建立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4、坚持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既重视生产能力提高,又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
20、、资源节约型农业,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第三第三节节 发发展目展目标标未来十年我国人口数量仍处在上升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商品菜需求量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2010 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70 公斤。据测算,到 2020 年,我国新增人口近 1 亿人,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30 公斤,蔬菜加工品增加1000 万吨,届时我国蔬菜总需求量为 58950 万吨,比 2010年增加 8950 万吨。满足消费总需求和新增需求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和减少损耗解决。1、保障市场供给。通过稳面积、增单产、调结构、降损耗,实现数量充足、品种多样、供应均衡,
21、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单产水平年均提高 1 个百分点以上,2015 年达到 2300 公斤/亩,2020 年达到 2500 公斤/亩以上;蔬菜损耗率年均降低 1 个百分点以上。2、合理调整结构。在保障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进11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高淡季供应能力。在品种结构上,根据需求适当增加叶菜类蔬菜;在区域结构上,逐步形成合理的运输半径;在上市季节上,提高淡季蔬菜供应能力。3、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2015 年蔬菜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 50%,2020 年提高到 60%。4、完善流通
22、体系。蔬菜批发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等市场网店逐步健全,功能进一步完善,产销关系更加紧密,逐步形成立足蔬菜主产区和主销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流转顺畅、竞争有序、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的现代蔬菜流通体系。5、增加农民收入。2015 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到 1000 元,2020 年达到 1300 元。第三章第三章 生产区域布局生产区域布局按照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和提高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统筹生产布局。第一第一节节 大城市生大城市生产产布局布局合理布局大城市蔬菜生产基地,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全国 36 个大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12省会城市等,见附
23、表 1),按照提高蔬菜特别是叶类菜自给率(自产蔬菜占本市常住人口蔬菜消费总量的比例)的要求,规划确定常年菜地最低保有量。确因辖区内耕地资源制约等原因无法达到常年菜地最低保有量的,在城市周边地区建立紧密型外埠生产基地补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老菜地的保护,并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发挥区位、技术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设施栽培,主要生产不耐贮运的叶类蔬菜和地方特色蔬菜,力求全年均衡上市。其它大中城市,也要根据当地实际,合理安排蔬菜生产,稳步提高自给能力。第二第二节节 优势优势区域生区域生产产布局布局1、六大、六大优势优势区域。区域。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区位优
24、势等因素,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六个优势区域,重点建设 580 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提高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能力。规划期内,提高全国蔬菜均衡供应和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重点县(市、区)的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华华南与西南南与西南热热区冬春蔬菜区冬春蔬菜优势优势区域。区域。包括 7 个省(区),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南部、贵州南部以及13四川攀西地区,共有 94 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
25、域冬春季节气候温暖,有“天然温室”之称,1 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0,可进行喜温果菜露地生产。发发展目展目标标。94 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到 2015年蔬菜总产量 2500 万吨,外销量 1500 万吨;2020 年总产量2600 万吨,外销量 1600 万吨。目目标标市市场场。 。 “三北”、长江流域及港澳地区冬春淡季市场。主要主要产产品与上市期品与上市期。 。豇豆、菜豆、丝瓜、苦瓜、西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华南地区集中在 12 月翌年 3 月上市,西南热区集中在 14 月上市。( (2) )长长江流域冬春蔬菜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优势区域。区域。包括 9 个省(市),分布在四川、重
26、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和江苏中南部、安徽南部,共有 149 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冬春季节气候温和,1 月份平均气温4,可进行喜凉蔬菜露地栽培,是我国最大的冬春喜凉蔬菜生产基地。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149 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2015 年蔬菜总产量 5400 万吨,外销量 2700 万吨;2020 年蔬菜总产量 5600 万吨,外销量 2800 万吨。目目标标市市场场。 。 “三北”、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冬春淡季市场。主要主要产产品与上市期品与上市期。结球甘蓝、花椰菜、莴笋、芹菜、14芥菜、大白菜、萝卜、普通白菜、芥蓝、蒜苗等喜凉蔬菜,集中在 11 月翌年 4
27、月上市。( (3)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优势区域。区域。包括 7 个省(区),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山西及河北北部地区,共有 54 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适宜蔬菜生产的多为海拔 800 米以上的高原、平坝和丘陵山区,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7 月平均气温25,无需遮阳降温设施可生产多种蔬菜。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54 个重点县(市、区),2015 年蔬菜总产量 2000 万吨,外销量 1200 万吨;2020 年蔬菜总产量 2100 万吨,外销量 1300 万吨。目目标标市市场场。 。华北、长江下游、华南及港澳地区的夏秋淡季市场。主要主要产产品与上市期品
28、与上市期。 。洋葱、萝卜、胡萝卜、花椰菜、大白菜、芹菜、莴笋、结球甘蓝、生菜等喜凉蔬菜,以及茄果类、豆类、瓜类、西甜瓜等喜温瓜菜,集中在 79 月上市。( (4)云)云贵贵高原夏秋蔬菜高原夏秋蔬菜优势优势区域区域。 。包括 5 个省(市),分布在云南、贵州和鄂西、湘西、渝东南与渝东北地区,共有 38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适宜蔬菜生产的多为海拔高度 8002200 米的高原、平坝和丘陵山区,夏季凉爽,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7 月平均气温25,无需遮阳降温设施可生产多种蔬菜。15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38 个重点县(市、区),2015 年蔬菜总产量 1000 万吨,外销量 600 万
29、吨;2020 年蔬菜总产量 1100 万吨,外销量 650 万吨。目目标标市市场场。 。华南、长江下游、华北及港澳地区夏秋淡季市场。主要主要产产品与上市期。品与上市期。结球甘蓝、萝卜、大白菜、芹菜、胡萝卜、花椰菜、青花菜、生菜等喜凉蔬菜以及辣椒、番茄、菜豆、西甜瓜等喜温瓜菜,集中在 7 -9 月上市。( (5)北部高)北部高纬纬度夏秋蔬菜度夏秋蔬菜优势优势区域。区域。包括 4 省(区),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和新疆建设兵团,共有 41 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纬度较高,夏季凉爽,7 月平均气温25,无需遮阳降温设施可生产多种蔬菜。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41 个重点县(市、区
30、),2015 年蔬菜总产量 1800 万吨,外销量 1000 万吨;2020 年蔬菜总产量 1900 万吨,外销量 1100 万吨。目目标标市市场场。 。京津、长江中下游夏秋淡季市场。主要主要产产品与上市期。品与上市期。番茄、辣椒、黄瓜、菜豆、大白菜、洋葱等蔬菜,集中在 610 月上市。( (6)黄淮海与)黄淮海与环环渤海渤海设设施蔬菜施蔬菜优势优势区域区域。 。包括 8 个省(市),分布在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地区,共有 204 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区)。本区域冬春光热资源相对丰富,距大城市近,适宜发展设施蔬菜16生产。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204 个重点
31、县(市、区),2015 年蔬菜总产量 15300 万吨,外销量 10700 万吨;2020 年蔬菜总产量16300 万吨以上,外销量 11600 万吨。目目标标市市场场。 。除当地市场外,主要销往长江流域和北部沿边地区的冬春淡季市场。主要主要产产品与上市期。品与上市期。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菜豆、西葫芦、西甜瓜、结球甘蓝、芹菜、芦笋、韭菜、食用菌等,日光温室蔬菜集中在 10 月翌年 6 月上市;塑料大棚喜温果菜集中在 46 月和 911 月上市,塑料棚喜凉蔬菜集中在13 月上市。21 世纪以来,我国食用菌、西甜瓜生产发展迅速,消费量越来越大,在上述蔬菜优势区已经涵盖,各地应一并规划发展。2、
32、蔬菜、蔬菜产业产业重点重点县选择标县选择标准准。 。本规划重点依托全国 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进行建设。选县原则和标准如下:( (1) )选县选县原原则则。 。为发挥比较优势、均衡全国蔬菜供应,以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农业部门联合上报的 2009 年分县(市、区)蔬菜生产数据为基础,按照地域优势明显、生产规模大且在冬春(12、1、2 月)、夏秋(7-9 月)淡季蔬菜外销量较大、统筹兼顾特殊地区的原则,对蔬菜产业重点县进行筛选。17( (2) )选县标选县标准。准。按照蔬菜生产面积、外销量和人均占有量由大到小排序,筛选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考虑到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品种、复种指数、单产水平、调出
33、量差异较大,采用不同标准分类筛选。露地蔬菜露地蔬菜产业产业重点重点县县。 。以解决全国冬春、夏秋两个淡季蔬菜供应为核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 23个省(区、市)及江苏中南部、安徽南部、河北北部2冬春季或夏秋季露地蔬菜生产优势明显的区域筛选重点县。筛选条件为:播种面积10 万亩、外销量10 万吨、人均占有量350 公斤,选定 368 个县。设设施蔬菜施蔬菜产业产业重点重点县县。 。以解决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为主,在全国范围内筛选设施蔬菜产业重点县。筛选条件为:日光温室与大中棚面
34、积3 万亩、外销量15 万吨、人均占有量350 公斤,选定 204 个县。特殊地区蔬菜特殊地区蔬菜产业产业重点重点县县。 。考虑到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既要突出重点,也要适当兼顾各地区蔬菜消费需求,增加以下 8 个县(市):西藏自治区的白朗县、日喀则市、堆龙德庆县;青海省的大通县、乐都县;上海市的崇明县、青浦区、金山区。2 江苏中南部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泰州、镇江;安徽南部包括:芜湖、安庆、巢湖、宣城;河北北部包括:张家口、承德。18根据上述原则和标准,31 个省(区、市)共有 580 个县(市、区)入选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其中,36 个大城市市辖区 26 个,粮食大县
35、 285 个,其他县(市、区)269 个(详见附表 2)。第四章第四章 生产发展重点生产发展重点发展蔬菜生产是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的基础。在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重点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品种选育、集约化育苗、田头预冷等关键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健全生产信息监测体系,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蔬菜生产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第一第一节节 加快蔬菜品种加快蔬菜品种选选育与技育与技术创术创新新进一步加大蔬菜品种选育力度,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有机结合,加强种质资源创新,改进育种方法,培育一批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蔬菜优良品种,以提升国内优势品种,替代部分进口品种。重点培育适合设
36、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专用品种,适宜春、夏、秋等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结球甘蓝、菠菜等系列品种,适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萝卜、洋葱等专用品种,适应不同市场和饮食文化需求的芥菜、莲藕、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品种。支持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紧密结合,推进育繁推一体化。19按照良种良法相配套的原则,加快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步伐,推出一批安全优质、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实用栽培技术,重点研究连作障碍治理技术,制定适合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的技术模式,在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治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掌握根结线虫、粉虱、韭蛆、番茄黄化曲叶病
37、毒病、十字花科根肿病等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集成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轻简栽培技术,开发土地耕整、精量播种、水肥一体、设施环境调控等设施设备,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全方位增强科技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第二第二节节 加加强强蔬菜集蔬菜集约约化育苗化育苗场场建建设设2020 年前,在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场建设,改善设施条件,规范操作技术,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主要建设育苗日光温室(北方)、钢架大棚(南方),配套遮阳降温、防寒保温、通风换气、水肥一体、育苗床架、基质装盘、播种、催芽等设施设备,重点推广茄果类、瓜类、甘
38、蓝类等蔬菜穴盘集约化育苗技术,提高蔬菜育苗安全性和标准化水平。第三第三节节 改善菜地基改善菜地基础设础设施条件施条件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改造升级原有生产基地,适当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生产基地,20保障市场稳定供应。加强以水利设施和温室、大棚为重点的菜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耕道、电网配套,增加低毒、低残留、高效及生物农药施用比例,增施有机肥,逐步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高产稳产蔬菜生产基地,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露地蔬菜产业重点县要加强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建设,改善蔬菜生产条件。主要完善灌排设施,灌排渠沟网络分设,泵房和田间贮水池齐全,根据条件和可能
39、,推进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同时,建设路面硬化的田间主干道和支道,配备生产用电设施,配套农资、农机具库房及田头贮肥(沼液)池或堆肥场。设施蔬菜产业重点县要通过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北方)、钢架大棚(南方),提高蔬菜持续均衡生产能力。灌溉系统尽可能采用管道输水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配备田间贮水池和排灌泵房,完善排水系统,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完善田间道路、供电及其它设施。在搞好菜地灌排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水源及配套渠道等工程建设,提高灌排保障能力。在灌溉设施配套较差的地区,加强小微型灌溉工程或配套设施建设,配备小型抗旱应急机具,提高抗旱保收能力;在水资源紧缺地区,积极推广高效
40、节水灌溉和雨洪集蓄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源保障能力;在降雨较多较集中的蔬菜生产区域,加强防洪21排涝设施建设,提高抗洪排涝能力。第四第四节节 加大田加大田头预头预冷等商品化冷等商品化处处理理设设施施建建设设力度力度把田头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作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内容之一,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切实提高蔬菜商品质量、减少损耗。在外销量较大的产地和大中城市郊区,按菜地面积和商品化处理需求,配置相应的预冷设施、整理分级车间、冷藏库,以及清洗、分级、包装等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销售半径,增强市场调剂能力。第五第五节节 健全蔬菜技健全蔬菜技术术推广服推广服务务体系体系加强蔬菜
41、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手段,增加工作经费,提高人员素质,切实提升新成果转化率和实用技术到位率。在全国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重点县,增强蔬菜技术推广服务能力,配建一定面积的培训服务用房,配置必要的培训、田间小气候观测、品质速测等设施设备和交通工具,配备蔬菜栽培、植保、土肥等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建设县域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基地,开展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一批蔬菜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配备施药机械和交通工具,推进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第六第六节节 建立蔬菜生建立蔬菜生产产信息信息监测发监测发布体系布体系在全国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郊
42、区,建立由蔬菜生产22信息监测重点县、省级数据处理中心、部级数据处理中心组成的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增强政府调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以及生产主体的应对能力。重点建设网络信息平台,配置网络服务器和终端设备,开发生产信息监测软件;开展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对全国大宗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期和产地价格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生产和预警信息,合理错开播种期和收获期,防止盲目生产,避免集中大量上市或脱销断档,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平稳运行。第七第七节节 开开发发利用沼渣沼液利用沼渣沼液按照“政府扶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原则,沼气和沼渣、沼液利
43、用工程建设向蔬菜优势区域倾斜,促进人畜粪便、菜地废弃物转化利用,实现畜、沼、菜有机结合和循环发展。通过沼渣、沼液的合理使用,改良菜地土壤,减轻病虫危害,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和产量。第八第八节节 培育培育农农民民专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全国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化生产主体,重点建设集约化育苗、统防统治、商品化处理等设施,开展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逐步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产品销售、质量监管难的问题,提高蔬23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第五章第五章 流通发展重点流通发展重点现代蔬菜流通体系是有效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44、,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要提高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含社区菜市场)公益性的认识,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应重点支持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冷链物流、信息监测体系设施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衔接,保障蔬菜流通顺畅,大幅度降低蔬菜腐损率。第一第一节节 健全健全农产农产品批品批发发市市场场体系体系蔬菜产销批发市场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要在现有基础上,统筹考虑城市人口、蔬菜基地规模、交通区位、物流走向,加快完善以大型销地批发市场为中心,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保障蔬菜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在蔬菜优势区域核心生产基地根据需要新建和改造一批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规划布局一批与产
45、地市场相衔接的大型销地批发市场,在交通物流结点规划布局一批集散型批发市场,重点建设冷藏保鲜、加工配送、电子结算、信息与追溯平台、质量安全检测、交易厅棚和废弃物处理等流通基础设施,建成灵敏、安全、规范、高效的蔬菜物流和信息平台。24第二第二节节 增加城市增加城市农贸农贸市市场场和社区菜店等零售网点和社区菜店等零售网点全面推进农贸市场、社区菜店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升级改造,重点建设交易厅(棚)、档口、追溯平台、给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城乡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各地要改造或建设一批公益性农贸市场,在居民社区配建或改造一批公益性社区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增加零售网点,降低零售环节经营成本,稳定蔬菜价格
46、。新建城市居住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配套建设社区菜市场或相应的商业设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规范发展早市、晚市和周末农贸市场,为流动菜贩、直销菜农提供便利条件,方便居民购买。第三第三节节 强强化化产销衔产销衔接接大中城市根据本地消费需求,主动与优势产区加强协作,建立蔬菜供应保障基地。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向上下游延伸经营链条,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零售客户建立直接购销关系,开展对团体、超市配送服务;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超对接”。着力扩大对接规模,力争“十二五”末,经超市销售的蔬菜比例提高至 30%。另外,要进一步引进和规范电子商务交易。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7、,在上市旺季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与保鲜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特25别是出现蔬菜“卖难”时尽可能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第四第四节节 加加强强蔬菜冷蔬菜冷链链物流体系建物流体系建设设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设施建设,提高优势产区蔬菜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能力;发展保温、冷藏运输,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损耗;完善主销区蔬菜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蔬菜配送中心。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蔬菜流通企业购置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工具、冷藏等冷链设施设备,加大冷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蔬菜冷链
48、物流服务企业。第五第五节节 完善蔬菜流通信息网完善蔬菜流通信息网络络平台平台与生产信息平台相结合,完善覆盖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的蔬菜流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健全信息工作机制,加强采集点、信息通道、网络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收集发布蔬菜价格、供求等信息。大中城市建立蔬菜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蔬菜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第六第六节节 培育培育农产农产品流通主体品流通主体鼓励农产品个体经销商进行企业化改制,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连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培育大型蔬菜流通企业,提高蔬菜流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鼓励依26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产品销
49、售规模和议价能力。第七第七节节 完善大中城市蔬菜完善大中城市蔬菜储备储备制度制度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人口在 100 万以上的大城市(含济南、青岛、淄博、郑州、洛阳等)要建立和完善冬春蔬菜储备制度,在每年秋菜上市到次年春季蔬菜大量上市期间,采取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和支持、骨干流通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耐贮藏、易周转的蔬菜动态储备,确保储备蔬菜调得进、存得好、销得出,满足冬春季节应急调控需要。其他存在季节性供应紧缺的大中城市,参照上述要求,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蔬菜储备制度,确保重要的耐贮藏蔬菜品种 5-7 天的动态库存。第六章第六章 质量安全体系发展重点质量安全体系发展重点蔬菜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要标本兼治,在抓好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强化执法监管。大规模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和高效低毒农药,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构建质量安全控制长效机制;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质量追溯、风险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