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doc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33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 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 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 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 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 教育理论。二
2、、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 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2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
3、要通过文化知识 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 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 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 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二)教育目的
4、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 全面发展学说。(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 立个性。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 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六、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3(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 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我国现行学
5、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七、课程(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 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八、教学(上)(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 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 过程。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 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
6、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 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 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4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 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 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
7、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十、德育(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 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 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 的
8、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 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5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 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 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 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
9、行;做好班主任工作 的计划与总结。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1、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 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 师的劳动。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教师的“角色丛” ;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 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 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 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
10、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 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6(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 信息化。主要参考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年。中国教育史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 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
11、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 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 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 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二、考查范围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 ;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
12、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 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73、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 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 为教育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论教师。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 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
13、容;主动、创造的 教育方法。6、法家的教育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 、 “八条目” ;中庸:“尊德性”与“道 问学” 、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教师。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14、 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 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 度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8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 道统说与师道观;“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
15、“苏湖教法” ;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积分法;“六等黜陟法” ; “监生历事” ;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 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 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 的;论“大学”与“小学” ;“朱子读书法” 。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 论儿童教育。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1、倡导新的教育主张 “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
16、的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 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 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七、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1、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 会”与“中华教育会” ;教会学校的课程。92、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 留美与派遣留欧。 3、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 ;“中体西 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17、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 、 “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 、 “开民智” 、 “兴民德”的“三育论” ;“体用一致”的 文化教育观。 6、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 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日制 攻读 教育 硕士专业学位 入学考试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