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指导……写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指导……写景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文写景作文写景写景记叙文表达中心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比如:海上的早晨一文,小作者运用手中之笔,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美丽、壮观的景象,并以那喷薄而出、冉冉上升的江日象征伟大祖国蒸蒸日上,蓬勃向上的新气象,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人、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是以景明理。比如:朝霞和日出一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朝霞和日出的绚烂的景色和生机蓬勃的气象,展示了晨光世界的多姿多彩,给人以身临其境,自然真切之感。作者由观日出,赏美景而联想到年轻人应该富有朝气、蓬勃向上。以景明理,立意高远,且顺理成章。 确定了文章中心后,我们就应该围绕中心来选景。当然在写景的记叙文中,有时
2、也要写到人的活动,或者交代一下事情的简单经过,这些也都是与中心密切相关的。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呢?1 1要善于进行比较要善于进行比较。特点,是在相互比较中显示出来的。特点,是在相互比较中显示出来的。 如:刘松海的如:刘松海的奇异的黄山奇异的黄山一文,正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黄山一文,正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黄山“云奇云奇山异山异”的特点。作者在写黄山时与的特点。作者在写黄山时与“冰雪覆盖的长白山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红叶似火的香红叶似火的香山山”作比较,来突出黄山作比较,来突出黄山“奇奇”、“高高”、“险险”的特点;在写黄山的的特点;在写黄山的“云云”时,作者则和时,作者则和“马尾似的卷云马
3、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山峰似的积云”、“空中的浮云空中的浮云”作比作比较,突出黄山的云较,突出黄山的云“白白”、“静静”、“长长”、“妙妙”的特点。的特点。2 2要注意景物的变化要注意景物的变化。景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在。景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在不同的时间里,往往有不同的形态。我们注意了景物的变化,就能把握它的不同的时间里,往往有不同的形态。我们注意了景物的变化,就能把握它的特点。特点。 如:孙晶晶的如:孙晶晶的海上的早晨海上的早晨一文,由于作者把握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一文,由于作者把握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光和色的变化,从而把日出的全
4、过程描写得极为生动、壮观:最初,水天后光和色的变化,从而把日出的全过程描写得极为生动、壮观:最初,水天相接之处,天是黑黑的;接着,无际的大海与蔚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线,地平相接之处,天是黑黑的;接着,无际的大海与蔚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线,地平线上出现了线上出现了“一根红线一根红线”,渐渐地,渐渐地“红线红线”扩展成扩展成“火蛇火蛇”,海面上洒下了,海面上洒下了金色的金色的“碎金碎金”;尔后,云霞越来越红,一只红球冉冉升起;尔后,云霞越来越红,一只红球冉冉升起整个场景渲染整个场景渲染得神奇瑰丽,灿烂生辉。得神奇瑰丽,灿烂生辉。 观察景物是写好写景作文的首要条件。 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既要观察景物整体,又要
5、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静态,又要注意观察动态。 观察得全面,便于了解景物的全貌; 观察得细致,才能找准景物的特点; 观察得准确,才能使文章真实可信。先请阅读下面几段作文:(一)我喜欢在有风的日子里看云。一朵朵云在风的吹拂下,变成了一只大螃蟹,舞着它的钳子,像是在显示自己的威武。过了一会儿,大螃蟹变成了大乌贼,它似乎盯着我,像要吃掉我,我怕极了。又过了一会儿,它散开了变成许多棉花糖,布满天空,让人看了直流口水。不远处的那一朵朵白云宛如许多石块,它的姿态各异:有的像兔子,有的像宝石,有的像元宝(王丽敏的云)(二)各种各样的树上都开满了银白的花朵,那落了叶的树木上,挂着毛茸茸的银条儿,像白色的珊瑚。
6、冬夏常青的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如白玉雕成的棉桃般晶莹发亮。几只麻雀在树枝上叫个不停,它们可能是在赞美雪景吧!(卢长云的雪后) 点评:两位小作者能把云、雪这些自然景观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形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首要的一点,显然是作者事先的仔细观察。两种观察的方法:两种观察的方法:(一)定点观察法。定点观察法。作者以一定的立足点为中心,随着角度的变换(或从东到西,或自上而下,或由远到近,或时间转移),有秩序地进行观察。 如:朱涛的夕阳西下一文,正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小作者选择“五层楼顶”为观察点,极目眺望,夕阳西下时的光,以及云霞的色彩、形状的变化,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夕阳无限好
7、”的场景。(二)移步观察法。移步观察法。这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根据观察的需要,不断地改变观察的立足点,从而观察沿途的不同景物或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 比如:周茜的春天的北海一文,由于北海公园范围大,景观多,所以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小作者沿着游览的路线,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北海公园作了较全面、细致地观察。作者从门口小石桥林阴路山顶,逐级向上,不知不觉地被大自然秀丽的景观所折服。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基本功。观察不限于自然现象,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也不局限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都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以观察点
8、为线索,随着观察点的移动、立足点的转换,变化描写的景物。 例如苏哲伦在秋游公园山一文中,犹如一位称职的导游,按着游览的线索,有条不紊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依次向游客详细地介绍:山坡上山脚下树林中灵山塔顶上,线路叙述清楚。同时在灵山塔顶上举目眺望时,又以视线移动为线索,从南面的横阳支江写到东面的马路,最后写到北面的学校,抓住了景物特点,同时又显得层次十分清晰。二、以观察时间的推进、变化为线索来描写景物,表现出景物在不同时刻的不同特点。 例如王忍同学在秋游凤凰山一文中,按“晨曦初露”、“太阳出来了”、“夜幕降临”时的三个不同时间,细细地描绘了秋天的凤凰山草木繁茂、美丽和生机勃勃。文章线索清楚,结构紧凑
9、,语言优美动人。徐立人同学在海中,截取了“早晨”、“中午”、“傍晚”、“入夜”四个不同时间,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四幅不同色彩却同样闪光的海的图画。李松同学在我爱故乡的海棠中,则按照“春天”、“五一”过后、“六月下旬”、“七月中旬”、“中秋节到了”的时间变化,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海棠一年四季生长的形态特征。文章写得干净利落,把海棠一年四季的色彩写得绚丽多彩。 除了上述两种写作顺序外,我们还可以“以文章中心为线索”、“以景物特点为线索”、“以景物功能为线索”、“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在写作中,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写作顺序,那么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佳作就一定能在你的笔下诞生。(金秀英)如何用好动词、形容词?如何用
10、好动词、形容词?动词如何用得准确生动:(1)大海是蔚蓝蔚蓝的,海浪时进时退,时高时低。海浪扑击在石头上,飞花碎玉般地乱溅开去。(龙春惠请到天涯海角来)(2)它那虬劲的枝干上,五片鲜红娇嫩的花瓣,几丝花蕊,凑成的那样小巧玲珑的花朵“拥拥挤挤”,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好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游客。例 中在“溅”字,从正面描摹出海浪扑击石头时,水珠四散飞扬之美,意境全出。例 中“凑”字,看似不经意的一字,实际上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那树枝干上的花瓣与花蕊,完美和谐地组成一朵梅花,实在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小作者却说是“凑”,其实是明抑暗扬,细细品味,意蕴无穷。形容词如何用得准确生动:(1)春姑娘悄悄地、轻轻
11、地、默默地走进校园,校园里顿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凯华校园春色)(2)凑近来一个深呼吸,啊,一股淡雅的清香扑鼻而来。(杨怡斓秋天的校园)例中的“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描写出了校园早春的特点,早春的特点是什么呢?无声无息却时时伴随着你的左右。例中“淡雅”抓住菊花的气味特点是含而不露,韵味十足而不大肆张扬,芳香袭人,丝丝入扣。(乔斌) 夏天是炎热的,根据夏天不同的炎热程度,可以分为初夏、盛夏和残夏。 初夏夏天 盛夏 残夏 初夏是令人向往的。人们在度过令人畏惧的漫长冬天以后,对冬天已经厌倦了,春天虽然繁花似锦,毕竟较为短暂。而初夏,人们终于可以脱下包裹在身上的杂七杂八的衣服,女士们可以
12、穿起飘逸的连衣裙,露出雪白的肌肤,苗条的身材;先生们西裤T恤,一身轻松。初夏,吃冰琪琳、睡凉蓆、盖薄被,大开门窗,真是最舒服、痛快的;高兴时去游泳池龙腾虎跃一番,如鱼得水,不亦乐乎。长年冰天雪地的北方,初夏是个黄金季节。那时,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河水终于解冻了,有了活力,小鱼儿、小泥鳅、小青蛙都欢蹦活跳,河边的顽童,更是乐不可支,打破了原野的宁静:“看呀!快来看呀!”“泥鳅,这是条小泥鳅!”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夏天的欢乐。 描绘盛夏的景象,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有极为精彩的片断,读了
13、使人感到身历其境: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盛夏的天气,下午二三点钟,更是一天里最难耐的时候,马路上焦干、滚烫,脚踏下去
14、柏油路都软绵绵的了,处处在化开。空气又热又闷,像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了似的。整个世界刺眼的亮,令人口焦舌干,头昏眼花。处在这“砖窑”中的人似乎也成了烧烫的火砖,任你用凉水浇下去,总浇不灭这团火,刚浇下去的凉水立即就化成汗珠,蒸发掉了。那时,人们的行为、脾气也变得古怪易怒了。尤其是上海,拥挤的住房简直成了“蒸笼”,人快蒸成人肉包子了。傍晚,太阳刚刚打道回府,成排的躺椅,折叠床,小圆桌都从“蒸笼”里搬了出来,男士和男孩都赤膊吃饭,在路灯下打牌、看电视,消磨时间;即使平时温尔文雅的先生们,这时也静不下心来在他的象牙塔里钻研深奥的学问,终于顾不上斯文,也赤脚、短裤、背心,上街找风去了。许多人甚至通宵睡在露
15、天下。上海盛夏乘凉的这种盛况大概可算全国之冠了。 残夏,是一年中夏季转折点的时节。白天,依然烈日当空,土地依然被烤着,空气在灼人的阳光下依然闷热。成熟的谷物在炎热下弯着腰,低着头,和草叶一样绿色的蚱蜢,四处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天空带着那种即将变红的橙黄色,仿佛一大片金属接近炉火时一样。残夏时,雨水开始多了,天空没有完全干净的时候,总有一两片浮云,到了晚上,大风刮起来,天边悬起了乌黑的云朵,不一会儿,瓢泼大雨夹着炸雷和闪电到来了。因为常常下雨,盛夏酷暑的炎热浇凉了许多,人们终于能深呼吸到阵阵凉气了,对太阳的诅咒声渐渐也少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称麦秋。秋高气爽,与夏天太阳肆虐闷热的天气完全
16、不同。写秋天,可以写秋天的收获,秋天阳光的强弱程度,日照时间的长短,直射还是斜射,还可以写秋天颜色的特点,写秋风、秋雨等等。根据气温的不同,秋天可以分为初秋、仲秋和深秋。 秋天,是大地生育的时节。这时,大地产下了它丰硕的果实:沉甸甸的稻子,金黄色的麦穗、雪白的棉花、颗粒饱满的花生、又大又红的地瓜、红彤彤的苹果、桔红色的桔子等等。各种五颜六色的菊花、牡丹、康乃馨、月季、桂花等在浓露之下闪耀着,一点儿没有褪色。田野和园林的景色从来没有像秋天这样美,这样令人心荡神摇。从高空往下看,初秋的大地真像一幅五彩缤纷的华丽地毯。付出一年辛勤劳动的人们,更是感觉到丰收的喜悦。 秋天,炎夏终于悄悄地溜走了,阳光照
17、射大地的时间比夏天短了,不再 从早上五六点一直照到傍晚六七点;阳光开始变得柔和温顺了,不再像炎夏时那样怒气冲冲披挂上阵,让人望而生畏;秋天的阳光已经较为斜射,不像炎夏时那样直射,因而温度明显降低了许多。 仲秋,虽然也是绚丽多彩的,但主要的色彩是金黄色的。在夏季,几乎没有一片落叶,几乎没有些微的黄色点缀在夏季的色泽中间,大地呈现的主色调是绿色。而仲秋,大自然则神奇地变幻着,一夜秋风起,人们竟觉察不出什么时候大地的主色调变成了黄色,树叶变得黄而稀疏,而不像夏天那样绿而繁茂,草地也变成了金黄色,田野中是一片的金黄色,所以人们称秋天为“金秋”。如果说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企望将来的女子
18、,那末仲秋就似乎变得苍老、郁悒、温柔,像一个追忆往事的金黄头发的女子。法国作家莫泊桑在一个诺曼底人中把秋天的金色比作仿佛是日光融成了点滴从天上落到了茂密的树丛里。 深秋的大自然界,留下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农忙后的田野,一眼望去,光秃秃的。牲口垂头丧气地在来回走动。成群的麻雀不时从麦地里腾空而起,又像下雹子似地纷纷散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乌鸦在低空盘旋,突然,它绝望地叫了一声飞走了。于是,一种惆怅的感觉会向你的心头袭来,勾起你无限的愁绪。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是这样描绘秋色的: 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
19、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这里,作家写了秋雨、秋云、秋天光秃秃的树林。 我国汉朝的刘彻在有名的秋风辞中有两句名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时代魏曹丕在燕歌行中写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这两句名句都从风、云写起,写出了秋天草木黄落,出现了霜,鸿雁南归,十分简洁地概括了秋景的特色。 早晨的太阳称之为朝阳。当晴空万里,蔚蓝的天幕上没有一丝云彩时,根据太阳的形状、颜色,人们把太阳比作“铜盆”、“镜子”,像“一团火”、像个“火球”、像“庞大的金身”,甚至比喻为如同“美酒”、如同“上帝”
20、。 朝阳出来之前,有时几片薄如轻绡的淡云浮在天际,衬映出浅红的霞彩,过了一阵,天际映红了,一个大而圆的“火球”从湛蓝的天海中涌出半边,慢慢地就完全露出了它庞大的金身,通红的火焰照彻了大地,红光逐渐地化为纯白的强光,白天开始了。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一生中写朝阳的景观是如此的壮美: 紫红的朝霞,半掩在白杨树的大路后面,向着苏醒的大地投射出万紫千红的光芒。渐渐地,朝霞的光芒拨开耀眼的云彩,太阳像火球般的出现了,把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到树木上、平原上、海洋上和整个大地上。更有意思的是英国作家哈代,他联想翩翩,把太阳比喻成“上帝”,以为这个光芒四射的物体简直就是一个活东西,有金黄的头发,和蔼的目光,神采焕发,
21、这位正年富力强的“上帝”,似乎正观注着下面包罗万象的世界,觉得那儿满是有趣的事。 如果说朝阳朝气蓬勃,有无限的生命力,那末,夕阳的光彩就淡薄了点。太阳在向西边的地平线下沉之前,还会射出它最后的光芒,使许多建筑物的玻璃闪烁得如同一片燎原大火的反照,一切东西都被照映成细长的线条。曾朴在孽海花中曾这样描写夕阳:西边,一个铜盆大的落日,只留得半个在地平线上,颜色恰似淡红的西瓜一般,回光反照,煞是好看。丁玲笔下的夕阳是这样的:太阳在这个时候,成了一个大的红色的轮子,落在远处的山地上,那些层层叠叠的群山,都变成紫褐色的一抹,涂在天际,河里的水波,天空的云彩,都变成五颜六色的,放出一个傍晚时候的光辉。 老舍
22、在四世同堂中描绘的骄阳是这样的:太阳,在这层灰气上边,极小极白极亮,使人不敢抬眼,那极热的光,像多少烫红了的针尖,刺着大家的头、肩、背和一切没有遮掩的地方。柔石的描绘同样真切:炎炎的太阳,高悬在世界的当空。红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地面着火了,反射出浇过油似的火焰来。蒸腾、窒塞、酷热、奇闷,简直要使人们底细胞与神经,由颤抖而炸裂了。 微风天真的时候像个小娃娃,一会儿躺在草地上,嘻嘻地笑着,从这一边滚到那一边;一会儿又到小河里去了,在水面上翻翻筋斗,嬉嬉水,吹出一些花纹,画上一些碧绿色的图案,或者把水面折成折扇一样,叠起来,然后又张开去。 微风是很体贴、爱抚人类及各种动物的。夏天,微风吹散了热气,
23、它像丝绒般轻拂人面,又像扇子一样替你打扇,舒服得常叫人称赞:真是一阵好风啊!小鸟、小猫、小狗、牛群羊群居住的地方不通风吧,睡觉时会感到热吗?阵阵微风轻拂过去,动物们舒服极了,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能发出各种叫声,表示它们的谢意和感激之情。小船在江河中航行,船夫们划桨,纤夫们拉纤该是很累的吧?自行车上桥也不容易,助他们一臂之力吧。于是轻风微拂,小船的帆扬开了,在河面上顺风滑行;踩车人如有人帮助推了把,轮子滑起来轻松多了,额头的细汗也被微风擦干了。微风还常常喜欢抚摸田野里的麦子、稻子,闻闻花朵的香味,与大人小孩握手问好,十分彬彬有礼。 狂风是野蛮的。当狂风吹过田野的时候,平原大地霎时卷起旋转的黄土,
24、如果是冬天,庄稼都收割完了,草木凋零了,那时,每个村庄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狂风变成没有遮拦的小霸王,打着响亮的唿哨,狂放地到处奔跑,跑过荒寒无边的野地,跑过空虚的村街,无理地摇撼着庄户人家紧闭的门窗,还不时扬起大把的沙土,撒向谁家的院子。恶作剧时,它还吹倒栅栏上的几块朽木,刮走草屋顶,掀起农妇的衣裙,把鸡群赶得满村乱跑,鸡毛吹得乱蓬蓬的。 当狂风夹着雪进入林海时,会发出阵阵怪啸声。一排排大树摇摇晃晃,树枝咯咯地截断,狂风不住呼啸,方向变化不定,被狂风卷起的雪,像一条无比大的雪龙,在林中狂舞。作家曲波在林海雪原中比喻狂风卷起的这条雪龙:它腾腾落落,右翻转左,绞头摔尾,朝小分队扑来。林缝里狂喷着雪
25、粉,打在脸上,像石子一样这样的狂风叫人透不过气来,也说不出话来,更听不见其它的声音。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在十字军骑土中说:在这旋风的怒号和呼啸声中,只听得一阵阵凄苦的声音,这声音像狼嚎,又像远处的马嘶,有时又像人们在大难之中的呼救声。 当狂风在草原上盘旋、号叫、呼啸时,刮得青草发出一片响声。俄国作家契诃夫在草原中曾写过狂风:忽然,在停滞的空气里有甚么东西爆炸开来了,猛然起了一阵暴风。灰尘在大道上卷成螺旋,奔过草原,一路裹着麦秸、蜻蜒、羽毛,像一根旋转的黑柱子,腾上天空,遮暗了太阳。在草原上,四面八方,那些野麻跟踉跄跄,跳跳蹦蹦,其中有一株给旋风裹住,像小鸟一样盘旋着,飞上天空,变成一个小黑点,不见
26、了。这以后,又有一株飞上去,随后第三株飞了上去。其中两株在空中互相扭住了,仿佛在决斗似的。 狂风肆虐城市时,景象更加凄惨。树枝给吹往一边倒,甚至几十分钟里一次也没有把树枝扭回过来。天上的云被狂风吹得从这一极吹向那一极。狂风卷起的尘土、沙粒,把天空染成了灰黄色,太阳变得昏暗无光。狂风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招贴,折断了树枝,震碎了玻璃窗,吹断了高压电线杆,吹掉了行人的帽子、吹乱了行人的头发、衣裙,把大树连根拔,把房顶掀翻了。马路上,树枝像藤鞭似的乱舞,不时抽打着行人。行人低着头,掩着脸,上身向前弯着腰,困难地行走着。踩自行车的,尽管已用足了力气,那轮子好像粘住似的,难以转动前进。狂风叫着,
27、吼着,回荡着;忽而扯天扯地的直驰,忽而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个乱撞的恶魔;忽而横扫,袭击着大地上的一切。狂风真是够作威作福了。这时的世界,似乎已不是人类的世界,人类被狂风打得一败涂地,狂风似乎暂时得逞,成了世界的主宰,一切都得听狂风发号施令,而尘灰则是它的帮凶。 台风也是十分令人可怖的,台风往往夹杂着暴雨。作家欧阳山在三家巷里描绘过台风的景象:台风一来,秋高气爽的南国就变成一个阴阴沉沉的愁惨世界。鲜艳明丽的太阳叫横暴的雨点淋湿了、溶化了,不知掉到什么地方去了。风像一种恐怖的音乐,整天不停地奏着。花草扑倒在地上。树木狂怒地摇摆着,互相揪着、扭着,骂着、吵嚷不休,满天的黑云像妖魔一般在空中奔跑,使唤雷
28、、电和石头似的雨点互相攻击 狂风吹到大海,就成了飓风。那时,风暴达到了它的最高点。它不但可怕,而且可憎。大海的翻腾一直达到了天穹。天上,乌云密布,在发怒;地下,海面的飓风在发狂。满天在吹气,整个大海像煮沸了似的,全是泡沫,整个世界天旋地转,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了,这是最凶恶的时刻,风简直成了倒行逆施的暴君,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云,是多变的,它似乎没有自己的个性。当阳光普照大地之时,云侍候在太阳旁边,像群臣侍候君王似的。当太阳这个君王一挥手,云就乖巧地躲开了,天空变得万里无云;有时当太阳这个君王生病了,或者是懒于上朝执政,那时,云就趾高气扬了,它似乎成了摄政王,天上布满了乌云,当风把
29、乌云吹聚在一起后,乌云就把水泻到大地上,而自己则逐渐缩小到毫无踪影。云和风、雨、雷、电总是结成神圣同盟,它们兴风作浪,推波助澜时,可以搅得整个世界昏天黑地,不得安宁,给人类带来灾难。不过,云也不完全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当它理智、清醒的时候,它也能阻止太阳的过分暴逆,略施小伎,它便可呼风唤雨,给人类以及时雨,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 云,在早晨太阳升起前后,以及在傍晚太阳西沉前后最为美丽,早晨的云一般称为朝霞,傍晚的云一般称为晚霞。 作家老舍对朝霞曾有过细致的描绘,他在骆驼祥子中曾这样写: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地与远树显着更黑了;红色渐渐的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
30、天色是葡萄灰的。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枝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这里老舍写出了清晨的云朵,起初是灰色中“透出些红色”,渐渐的红色“与灰色融调起来”了,有的地方已成了灰紫色,“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过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来,这时东方的云朵朝霞就变成了“一片深
31、红”,“红霞碎开,金光一道道的射出”了。 作家周而复在上海的早晨中,把太阳比作巨大无比的灯笼。好像是有谁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灯笼,照亮了东方的云彩。起先,只看见长长一片薄薄的云彩,白雾一般的高高浮在天空,接着这片云彩逐渐扩大开去,白雾般的云彩变成一大块一大块崭新的棉絮似的,给它后边的蓝色的天空一衬,越发显得皎洁。转眼之间,蓝色的天空忽然发红,在东边最远的地方,如同有成千上万只彩色的探照灯,发射出万丈光芒,把雪白的云彩顿时给染成了桔红色了。红彤彤的太阳慢慢从东方升起来了。这里周而复也与老舍一样,写了云彩的色彩变化过程:由白色扩大开去,当蓝天发红时,好像有“成千上万只彩色小探照灯,发射出万丈光芒,”
32、这时雪白的云彩顿时就染成了桔红色了。除了色彩的变化,两位作家都写了光的变化,天色由灰而蓝,由蓝而红,这时光越来越强烈,红色中透出了金黄色,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棉絮似的白云因为有了光泽,就变得崭新似的了,正因为色彩与光泽的瞬息 万变,才使得清晨东方的云彩显得瑰丽多彩、变幻无穷。 傍晚的云朵,有时人们叫它火烧云,照得人人的脸色通红,像喝醉了洒似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变成金色了。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小白猪变成了小金猪,连那喂猪老头的胡子也变成金胡子了。 晚霞朵朵,有的呈现金黄色,有的呈现火红色,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当风吹动这些彩缎时,更显得形态万千,它们装饰着碧蓝的天空,和青山绿水媲美,
33、映衬出大自然黄昏的美景。当整个天空降下黑色的帷幕后,那些曾经放射出灿烂光华的云朵就全都黯然失色,消失在天际了。 对于白云,人们有不同的比喻。有人说一缕白云,像轻纱一样,徐徐飘来。有人说像春天的雪那样呈乳白色;像卸下的风帆那么扁平而细长;像棉花一般蓬松而轻柔;还有人说像一群白天鹅似的,一齐向着一个方向慢慢飘去。不知你注意了没有,云朵的形状是随着风向不断变幻的。有时变幻成一群绵羊,有时变幻成大熊猫、狮子、老虎、大象、狗等等;还有的时候变幻成一片云海,波浪起伏;有时仿佛像一片林地以及其它各种人像等等。 乌云成堆时,给人的感觉十分沉重,好像一块又大又厚的铁,渐渐在往地面上沉,似乎要把建筑物都压扁了。唐
34、代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就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句。乌云密布的时候,天似乎给遮严了,即使是白天,也像屋子拉上了窗帘,一切都显得黯淡无光,即使是镀金的器皿、黄铜的器皿,也一时光泽尽失。太阳、月亮似乎也都迷了路,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不见一点光泽。 乌云往往与风、雨、雷、电同谋,当一阵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后,乌云就自然逐渐缩小到无影无踪。 雨有小雨、中雨、暴雨。 小雨人们又称细雨、烟雨。细雨濛濛,烟雨濛濛,仿佛给大自然蒙上了一层轻纱,一层薄薄的烟幕。细雨之前,一般的天色是阴沉的,但并不发怒,所以也没有突然狂风大作,乱石四飞的景象。细雨并不像瀑布似地倒下来使呼吸急促的行人奔跑到沿街屋檐底下躲避,细雨是
35、一种使人无从辨别的点滴的极细的雨丝,一种不断地把那种无从目睹的纤小点滴时人飘过来,不久,就在人的衣服上盖上一层冰凉而有渗透力的苔藓样的水分。 暴雨的景象就不一样了。下暴雨之前,天公似乎发怒了。乌云如波涛汹涌,前推后拥;幽暗降临大地,天地溶合在一起;几乎没有光,太阳、月亮、星星都迅速给赶跑了,好像是日蚀,月蚀一样;风像发了狂似的随心所欲,吹得树枝弯腰,母鸡啼叫,小鸟在小树丛拍打着翅膀,河水带走了被风吹下的树叶和落花,孩子们尖叫着跑回家中。有时,闪电会突然间亮起一道蓝光,雷声在极低的云中像爆炸似的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在风、云、雷、电的推波助澜下,暴雨开始倾泻下来。它像是万千条瀑布从天而降,又像是怒
36、不可挡的天公用瓢子从天上往下泼水。暴雨斜射着,密得像帏幕,又像雨墙,它鞭挞着,迸射着,淹没着一切,整个世界只听见哗哗的雨声,好像一把大刷子,在大地上洗擦的声音。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曾描绘过夏日的暴雨;云还没有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揭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往下落;风,士,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雨,扯天扯地的垂落
37、,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清,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暴雨,有时会造成水灾。数千万亩庄稼被淹,农民颗粒无收;数千万间房屋被淹,农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牲口家畜被淹,人民遭灭顶之灾。饥饿、疾病、瘟疫、死亡笼罩着大地,其景象是惨不忍睹的。 雨水过份少了,有时就会造成旱灾。大地开裂,地上寸草不长,河水干涸了,井枯了,连饮用水也难以维持时,人们只能拖儿带女,背井离乡,逃荒要饭。饥饿、疾病、瘟疫、死亡同样笼罩着大地,其景象也是凄惨的 雨后,四周一片意外的恬静,这使人联
38、想到仿佛一个哭乏的孩子,现在睡着了。 雨后,树叶比平时更加新绿,鸟不住地唱着,这流啭的啁啾夹和着新流沟中的雨水的潺潺声听起来是悦耳的。云收了,微风吹拂开来,阳光熹和,天空明净。被一阵暴风雨洗过的草地显得非常翠绿。远处,一道明亮的弯弯的彩虹,像石拱桥般架在天上人间的交接处,大自然呈现在人类面前的又是一幅青山绿水、红日西沉、彩虹如链的美景。一轮皓月高悬在夜幕之中,天空是那样的深邃,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无垠,遥望夜空,不禁使人们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更忍不住要吟诗作画。月亮,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圆有缺,有新月、满月、残月之分。有关新月的比喻是很多的,根据新月的形状和色彩,有人说“新月
39、曲如眉”,有人称之为“月牙儿”,还有人说新月像把梳子挂在半空中。月光清亮而温柔,月牙下边,柳梢上面,常有一对星星,好像是微笑的仙女的双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轻摆的柳枝。月亮的清光倾泻在树上,使树上开满了白花,显得格外的雅致与纯净。巴金在家的小说中曾这样描绘新月: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在水面上投下淡淡的银光,增加了水上的凉意。对面的晚香楼冷清清地耸立在银光下面,楼前是一片白灿灿的花朵。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状,在银白色的月光下,似乎都含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周立波在山乡巨变中也写过新月:晚上的月亮非常好,它挂在空中,虽说还只是月牙儿,离团滦还远,但它一样把柔和清澈的光辉洒遍
40、人间。清溪乡的山峰、竹林、田塍、屋宇、篱笆和草垛,通通蒙在一望无际的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绡里,显得缥缈、神秘而绮丽。满月的比喻也很多,根据它的形状、光线、色彩,有人把它比作像一面新磨的铁镜,有人比作像一只擦亮的铜盘,也有人比喻像个圆脸的姑娘在回眸顾盼人间,还有人把它比作像古代仕女手中的一把团扇,而印度作家泰戈尔在沉船一文中怀着对苦难的患病者的极大同情,则把满月的月光比作好像寡妇的一身白得耀眼的丧服。满月的月光清如水,它的清辉到处倾泻,倾泻在悬崖断壁上、山坡上,倾泻在建筑物上,倾泻在像手臂一样伸展着的树枝上,使一切都分明清晰,一切都成了活生生的了。鲁迅在白光中曾描写过满月:空中清碧到如一片海,略有些
41、浮云,仿佛有谁将粉笔洗在笔洗里似的摇曳,月亮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巴金在家中也曾描绘过满月的景观:前面逐渐亮起来,一片白亮亮的水横在前面,水面层是月光,成了光闪闪的一片。团团的圆月在水上沉浮,时而被微微在动荡的水波弄成椭圆形忽然,一块石子落进了水里,把那一轮明月冲散了,成了一个大圆。月亮虽然很快地就恢复了原样,但是水面的圈依旧留着,而且逐渐扩大以至于无。残月,也叫下弦月,人们说它像镰刀,有人想象是天狗吃了月亮,才使月亮残缺不全。残月在文学作品的描写中,有不少写得较为凄惨,实际上多是作者心情的写照。半轮残月的月光似乎是较惨白的,在天空中显得没有气力的神情,像是衰弱得走不动似的,它
42、洒向人间的似乎是一种枯涩暗淡、无生气的灰色微光。郭沫若在月蚀中曾描绘残月:月亮依然残缺着悬挂在浦东的夜空,颜色已渐渐苍白了。月光照在水面上亮晶晶的,黄浦江的昏水在夜中也好像变成了青色一般。江心有几只游船,满饰着彩灯游来游去地回转,想来大约是救月的了但可怜吃月的天狗,才就是我们坐着望月的地球呢!这里郭沫若把地球比作吃月亮的天狗,抒发了作者对人间不平的愤慨之情。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很多,同学们不妨展开你联想的翅膀,描绘一下你细心观察后的月亮。星星的比喻同学们知道得可能很多了。有人说像“闪闪发亮的眼睛”,像“结晶体”,像“冰球”,像镶在蓝色天鹅绒上的“宝石”,有人说像“带笑的面容”,在天上浮动。法国作
43、家莫泊桑说星星像是“被人用那些光明的颗粒向着漫无边际的太空作了一次普遍的播种”。星垦的光芒是闪烁的,点点滴滴的,不像太阳光那样光芒万丈,也不像月光那么清澈,然而却是明亮的。明亮的星光,柔和地洒在树梢上、房檐上,铺在街道上,薄薄的一层,接触到这种光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雅致、幽静,那么安详。描写星星的文章描写星星的文章巴金在海的梦中曾这样描写星星:天空是深蓝色的,上面布满了星星的网。这网紧紧地盖下来,盖在我们的头上。星星在网眼上摇动,好像就要落下来一般。我曾几次想伸手去摘几颗星星,因为它们离我太近了。苏联作家高尔基在叶美良彼得雅依一节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在海的上空,小小的星星一个接着一个鲜明地亮了起来
44、。星星是这样的纯洁,这样新鲜,它们好像是昨天才做出来点缀在天鹅绒一般的南方天空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也曾写道:在深不可测的高空里,黑暗展开了墨色的天鹅绒,掩盖着地平线,无数星星正发散着亮光,闪着磷色的光辉,织成美丽的图案。下面,在大地与苍穹衔接的模糊不分的地方,在黑暗中散布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印度作家泰戈尔则十分富有想象力,他把星光比作人的警觉的眼光,想穿透黑暗,窥测天空深奥的秘密。他在弃绝中写道:那一夜是黑暗的,南风像一个梦游者似的在黑暗中盲目地飘荡。天上的星星,想用不眨眼的警醒的眼光,穿透黑暗,来窥测深奥的秘密。 英国作家狄更斯笔下的星空是凄凉阴暗的,与上面四位
45、作家写的星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在老古玩店中这样写道:在慢慢醒来的时候,透过前面半开着的风幕向外凝视,在辽远清冷的高空,挂起无数的星点,阴沉着脸似的;在下面,车夫的灯笼摇摇摆摆,像是沼地中的鬼火跳舞;在道路两旁,全是黑沉沉的树林,在前面,白色的路面步步高起,直到最后突然为一个又尖又高的峰脊阻断,好像无路可通,四面全是天空似的 写星星,要注意它的形状、光线、色彩。星星的形状是一颗颗的,和太阳不一样,和月亮也不一样。太阳的形状是圆的,月亮有时也是圆的。星光的特点是点点滴滴,闪闪烁烁的,没有太阳光强烈,也没有像月亮光那样大片的洒向人间。从色彩上说,星光是银白色的,这点与月亮相同,而阳光则是金色的,红色的,所以把阳光比作一轮红日,光芒万丈。如果写星星,也把它比作一轮红星,就要闹出笑话了。此外,阳光的温度是很强烈的,早晨、中午、傍晚的温差也较大;而星光,人们基本上是感觉不到它的温度的,像月光一样。既然感觉不到有温度,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星星升空时与消失时的温差。人们常说冬天的阳光暖洋洋的,说夏天的太阳是“骄阳似火”,就是强调了它的温度。如果把冬天的星光也说成是暖洋洋的,把夏天的星光比作像火一样,人们会怀疑作者有特异功能,或者作者曾经到过离星星十分近的地方,这在目前似乎还不大可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