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模板.doc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模板.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模板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到维也纳去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美妙。一起看看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欢迎查阅!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9个生字,其中1个只识不写。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能力目标:精读课文,理解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朗读。情感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精读课文,理解将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揭题
2、解题:(1)出示“都”字,有几个读音?怎么组词?(2)都:什么意思?(大城市);音乐之都又是什么意思?(有音乐特色的城市)板书: 音乐之都维也纳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维也纳在哪里?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过渡: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到维也纳去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美妙。(听音乐,看幻灯,谈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二、自学课文。1、带着感受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顺句子。(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指名读。(2)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过渡:大家把这些生字放进课文中,再次认真读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3、:维也纳在哪里?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1)维也纳在哪个国家:奥地利的首都。(2)维也纳的地理位置: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小盆地里。(3)维也纳的环境: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依山傍水,人杰地灵)2、指导朗读。(师配乐范读,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画面指名读齐读)四、理清课文脉络。过渡:下面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1、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理由,用笔划出来。看看谁的速度快,找得准。2、反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引导:大家认真地看这四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
4、(位置上看:都在每自然段开头;内容或字眼上看:都有维也纳和音乐)可见,维也纳和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用“因为所以”说话。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总写分写。3、我们解决了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课文的写作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自己美美地读一读课文。五、指导书写。1、指导“卑”字的书写。2、下面也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把课文的生字描红。板书设计:古典音乐的摇篮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歌剧中心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5、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3. 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
6、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二、初读课文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渭、咀、嚼、“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2、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几位位同学朗读课
7、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读后评议)3、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的、人生的)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谁来带我们看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2、解读地平线:、读一读有关语句,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
8、奋呀!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2、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3、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4、指导朗读。五、总结:作者是否能走出这神秘的地平线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齐读一至五自然段二、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1、师述: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2、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一是地平
9、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急切、好奇)4、第三次分角色有感情朗读611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读。5、解读第二次追寻:带着几分疑惑,“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然而”)6、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7、出示第13自然段:、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你是怎么理解
10、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8、指名朗读13自然段。三、解读“人生的地平线”。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六年级 语文 第七 单元 教案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