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oc
《移动社交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社交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移动社交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它拓宽了大学生社交的渠道,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也给高校学生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适应网络新时代,积极参与学生的移动社交活动,在移动社交网络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关键词移动社交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移动、社交和位置服务的融合与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网络成为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生事物。今天,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推送,智能移动设备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之一。伴随着这种极
2、为便利的信息获取,曾经在网络中极为流行的社交网络也正飞速发展成移动社交网络。大学生是当下移动社交网络最大的使用群体之一,移动社交网络带来的全新的人际关系模式给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移动社交网络的特点移动社交网络()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而产生社交活动的一种社交网络,即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从而发展为成规模的虚拟社交。它通过移动终端更紧密地结合了现实生活的各种元素,形成虚拟社会与真实社会的更深层的交织,同时具有真实性、平等性、开放性、移动性等特征。(一)真实性互联网兴起的早期,人们在网上沟通交流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工具
3、、论坛等,用户的注册资格几乎没有任何限制,除非主动透露,在网络上一般用户根本无法得知与之交流的对方的真实身份。这种虚拟性也导致了诸多网络伦理问题。而社交网络的兴起源自熟人社交,一般都要求使用者以真实信息注册,实名制成为社交网络与传统网络交往最大的不同。它同时也使传统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发生改变,大大提高了网络交往的可信度,降低了网络交往的风险和成本,也因而广受高校青年学生的欢迎。(二)平等性社交网络是一个用户平等参与的空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交往的共享。如微信朋友圈,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参与者,通过信息反馈、展示自我、朋友评价等功能,每个人既能清晰地了解自我、展示自我,也能更好地了解朋友。社交网络的富
4、有创意的表达方式与参与方式,如与朋友分享自我生活中的快乐、感悟等,受到朋友圈中的朋友们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交网络的这种平等特性赋予了每个参与者平等的话语权,有助于追求自我、渴望平等的当代大学生民主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三)开放性相比较于现实中的社交关系,移动社交网络通过大数据具有了更便捷的社交关系延展能力从而具有了广泛的开放性,如和微信的朋友圈,很多人都借助这些移动端的找到了失去联系的老朋友、老同学,而且因注册信息中包含的手机号码而通过手机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联系上了对方。移动社交网络还表现在社交关系的拓展上,这些移动大多具有认识朋友的朋友这种功能,大大提高
5、了社交活动的效率,有效地扩展了社交的范围。(四)移动性由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进入网络上的社交圈,突如其来的想法、感悟、见闻都可以成为社交圈中讨论的内容,因此他在社交圈中的发言也带有极强的时间感。同样,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也使其发言有极强的位置感,旅游中的美景、路边的美食、路上遇到的突发事件等都可以方便迅捷地在朋友圈分享。这种移动性给社交活动带来了极强的鲜活性和效率,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和朋友间的距离。这种建立在移动网络上的无视时间和位置的自我展示更为真实地展示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朋友圈中的朋友更深入地了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6、一)拓宽大学生的交际渠道,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当代大学生是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后、后,他们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也有很强的社交需求。良好的社会交往活动不但可以让大学生积累人脉,而且可以让他们在交往中感情需要得到满足。调查显示,通过朋友圈的日志发表、照片上传、发表评论等功能,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交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并且在网络社交中也更好地克服了内心的孤独感。与很多人认为沉迷于虚拟世界的社交网络中会严重影响现实中的社交的观点不同,最新的调查与研究得出了一个相反的结论,绝大多数在社交网络中交往活跃的青年大学生在现实中的社会交往并没有减少。(二)真实与虚拟的重合,有
7、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所谓自我认知,即自我意识,指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和态度。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除了在至亲至爱的人面前,人们通常会更多地隐藏真实的自我;而在社交网络中,虽然人际关系是现实的延伸,但由于它采取了一种在线的虚拟方式,使得人们更容易在这种融合了真实与虚拟的社交活动中展示真实的自我。同时,网络社交更多的是真实的情感交流,动机相对单纯,与现实社会中的社交活动相比功利的色彩淡化许多,如此更有利于大学生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评价,也因此有助于自我意识的积极发展。(三)对关注度的过度追求导致理性思考能力下降信息收集与分享是大学生在移动社交中最经常使用的功能,然而对信息的真实性与价值他们并不太关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社交 网络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