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专题实验与探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8专题实验与探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专题实验与探究.ppt(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专题 主编生物SW-12-XKB-ZT-AH方法规律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将越来越被重视。以经典实验为背景,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及运用已有知识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验,更应重视教材中涉及的经典实验。教材实验不容忽视。考纲中明确划定了所要考查的教材实验,以这些实验内容为命题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在复习中,要注意实验洞察能力与分析推导能力的培养,强化训练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实验结果作出科学描述和解释的能力。以实验题为载体,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实验题不会只考查实验与探究能
2、力,而是以给出的材料为基础,根据现有条件,设计实验程序、预测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考查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实验,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等综合运用能力。答好实验题的前提是扎实掌握高中生物学知识,因此,考生切不可舍本逐末,盲目陷入实验题海,忽视相关理论的复习。一、观察类实验1.在此类实验中通常运用显微镜对目标进行观察,为使观察的结果更清晰,常借助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归类如下:观察方式实验名称观察对象显微镜玻片标本染色剂生物材料原色观察观察叶绿体叶绿体高倍临时装片无菠菜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紫色大液泡低倍临时装片无洋葱表皮染色观察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高倍临
3、时装片龙胆紫(醋酸洋红)洋葱根尖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脂肪高倍切片临时装片苏丹或苏丹染液花生种子观察DNA、RNA的分布DNA、RNA高倍临时装片甲基绿和吡罗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表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线粒体高倍临时装片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减数分裂染色体高倍固定装片蝗虫精巢固定装片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高倍临时装片改良苯酚品红溶洋葱根尖细胞2.方法与技巧(1)注意选材与材料的处理:材料的选择以便于观察、便于获得为标准。若观察活体,最好选择颜色鲜明、对比强烈的标本,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用的是具有紫色大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则选择具有较大叶绿体的细胞;若
4、观察的对象是无色的,则一般需要对材料进行染色,染色时要根据染色剂的特点对材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时,应先对材料用盐酸解离,解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压片,另一方面是为了杀死细胞,便于染液进入细胞与染色体结合,但龙胆紫呈碱性,所以用盐酸解离后还要用水漂洗,去掉盐酸。(2)注意装片的制作:用显微镜观察材料利用的是透射光,为清楚地看到材料中的内容,应尽量使材料变薄,以便透光,于是就要用到一些制片方法。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制片方法可分为: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黑藻叶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脂肪鉴定)、压片法(把材料压碎成一薄层,以便
5、观察,如观察根尖有丝分裂)。(3)注意观察的现象:有些现象其实是观察不到的,但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性现象反映出来。如用液泡的大小变化代表原生质体的大小变化,进而反映细胞是吸水还是失水。(4)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步骤:如先低倍镜,再高倍镜;镜筒先下降,后上升。与放大倍数有关的问题:如倍数越大,视野越小,光线越暗,须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应先调整目标位置,再换高倍镜,等等。与运动有关的问题:装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细胞质环流方向与物像相同,等等。 被观察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都是死细胞,所以不能选择一个细胞观察它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而只能观察多个细胞的瞬间状态(死亡时的状态)
6、;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细胞是活细胞,整个实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但要注意其质壁分离的程度,若质壁分离过度,细胞则会脱水死亡。例1 (2011山东理综)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D.甲基绿、派洛宁(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解析】在复习时,要能够独立完成考纲中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总结,达到综合运用
7、的目的。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时,细胞处于死亡状态不影响观察结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需要利用解离液进行解离处理,此时细胞已经死亡。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观察动物细胞DNA和RNA的分布时,需要利用酒精灯进行烘干,以使组织细胞紧紧附着在载玻片上,同时要用到盐酸进行水解处理,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经处理后细胞已经死亡。【答案】C二、鉴别类实验1.在此类实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的成分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归类如下: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淀粉碘液蓝色无脱色的叶片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需要
8、含糖量高的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尿液、血浆实验名称鉴定对象试剂颜色水浴加热生物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无豆浆、牛奶、鸡蛋清、蛋白质类酶DNA粗提取与鉴定DNA二苯胺试剂蓝色需要鸡血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脂肪苏丹橘黄色无花生种子苏丹红色2.方法与技巧(1)实验的结果是观察到某种有颜色的物质产生,其实验结论也就是根据有无特定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某物质存在。(2)此类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3)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注意试剂使用的特殊要求,如加热等。(4)实验材料应注意选择
9、无色或颜色浅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材料本身的颜色掩盖反应产生的物质的颜色,如鉴定还原糖一般不用深色的组织,鉴定蛋白质一般不用血红蛋白等。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与蛋白质的鉴定两个实验都要用到CuSO4溶液,但两者的浓度不同,用法也不一样:斐林试剂本质是新制的Cu(OH)2,故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匀后使用,而双缩脲试剂A提供碱性环境,Cu2+与肽键发生紫色反应,故应先加A液再加B液。DNA的鉴定中加入二苯胺后,还需要沸水浴加热,否则不会出现蓝色。鉴定脂肪时不是利用反应生成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而是利用苏丹或苏丹可溶于脂肪,使脂肪染色的特性。例2 现代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生理
10、活动。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对此做了研究。下面是某研究者通过“苯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定时定量的浇灌同种长势相同的甘薯)的研究获得的有关数据:表一苯酚溶液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影响表一苯酚溶液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影响处理组处理前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清水0.4410.4350.4380.4460.4450.4400.005%苯酚溶液0.4450.4750.4400.4250.4110.3900.01%苯酚溶液0.4400.4910.4360.4230.3980.376表一苯酚溶液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影响0.
11、03%苯酚溶液0.4360.5540.4210.4050.3920.3560.05%苯酚溶液0.4420.6910.4150.4020.3690.3240.07%苯酚溶液0.4400.7210.4130.3910.3520.174表一苯酚溶液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影响0.08%苯酚溶液0.4380.4080.3870.3190.2750.1500.10%苯酚溶液0.4400.3950.3570.2980.2460.124(1)本实验中 作为对照组;在实验中还应注意控制 等无关变量。(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可溶性还原糖常用 试剂。(3)从上表中你能得出苯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影响
12、有哪些特点? 。(4)请对你总结出的特点作出合理解释: 。(5)现将A、B、C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水样对甘薯作类似处理,分析所得结果发现:经这些污水处理后,甘薯体内的糖代谢也表现出与苯酚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相似的特点,因此可通过测定各种污水处理后,同一时期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再由同一时期的“苯酚溶液的浓度甘薯组织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变化曲线”算出该污染相当于多少剂量苯酚的作用效应。请据表一第6天的有关数据画出“曲线”。【解析】该实验为探究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对甘薯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应设置对照实验;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常用斐林试剂;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有:在一定浓度
13、范围内,组织中还原糖含量随苯酚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超过一定浓度后,还原糖含量则随苯酚溶液的浓度增大而减少;在同一浓度苯酚溶液作用下,随着接触苯酚溶液时间的延长,组织中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答案】(1)清水培养土的差异、温度、光照强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斐林 (3)用0.07%以下浓度的苯酚溶液处理甘薯植株,开始时,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上升,在到一个峰值后则开始下降,下降幅度随苯酚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用0.08%以上浓度的苯酚溶液处理时,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4)甘薯受苯酚溶液的刺激时,其糖代谢增强,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上升,但苯酚的持续作用却抑制了糖代谢,可溶性还原
14、糖含量也随之下降(或高浓度的苯酚直接抑制了甘薯的糖代谢)(5)见下图三、探究性实验1.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地实施探究性实践的一种科学认知过程。其特点可归纳如下表。 探究性实验题实验目的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实验假设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的形式表述,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续表)2.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简单地用下图表示。 探究性实验题实验过程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实验现象事先未知,可能出现多
15、种现象实验结果预测对应假设,分类讨论实验结论对应各种结果,作出相应结论3.调查是探究性实验的一种常见形式。调查的对象通常不是所有的相关生物(或事物),而只是选中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调查的随机性对调查结论的正确性与普适性有重要的意义,归类如下:调查类实验课题调查对象统计方法计算方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人类某些遗传病 汇总法发病率=100%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某地双子叶植物样方法种群密度=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所有样方内个体总数样方的总面积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农田生态系统汇总法能量传递效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丰富度=1nn第
16、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第 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样地中物种数目多少样地面积4.方法与技巧(1)调查数据的处理常用统计法。(2)为使实验获得成功,常选用一些容易调查的内容,如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选择容易辨别个体的双子叶植物,遗传病的调查选择发病率高的遗传病等。 调查的随机性决定了调查的成败。如标志重捕法要求标志物不能太明显,不能对调查对象生存产生不利和有利的影响等;样方法要求样方的选择严格按取样法取样,不能带个人的爱好,且样方足够大等;调查人类遗传病时不能限定特定人群,且被调查人群足够大等。例3 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7、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 株。(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株/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引入植物)。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4)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区域号12345植株数量2004006008001000荚果数/株8.36.14.62
18、.72.1种子数/荚果6.05.96.25.96.0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 ;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 。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解析】(1)通过样方法进行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样方内的植物数量为15株(方格内的数量+两边及其夹角的数量)。(2)通过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可知引入的植物为B(种群密度逐年增大,而其他植物都逐年减少,甚至灭绝)。(3)造成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4)表格中数据反映出平均单株结豆荚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而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答案】(1)15 (2)曲线图见下图(3)
19、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 (4)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四、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的总结1.基本类型生物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的基本题型大致有5种:分析结论型,设计预测型,问题假设型,评价修正型和模仿创新型。这5种基本题型的命题立意遵循科学探究思想,重视考查考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充分贯穿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助于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进程。近年来主要以分析结论型、设计预测型的题型为主,有的考题包含多种类型,其中以实验设计或分析结论为主干;问题假设型、评价修正型等形式的试题则较少见。(1)分析结论型该题型的特点是试题给出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
20、骤,侧重考查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与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实验结论的归纳与总结能力。(2)设计预测型该题型的特点是试题列出生物科学的结论,要求选用适当的实验材料,依据科学的实验原则,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验证生物科学的结论,对实验可能的结果作出预测,并对预测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推理出实验的结论,侧重于推理能力的考查。(3)问题假设型该题型的特点是试题陈述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要求提出合理的假设,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或解释提出的假设,并根据提出的假设作出合理的预测。此类题型重在考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从命题技术上看,这类题型是开放性的好题,但由于受到高考阅卷的限制,目前,此
21、类试题只能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出现,因而选材受到极大的影响。(4)评价修正型该题型的特点是给出实验目的,列出一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对试题给出的实验思路进行分析,评价能否达到试验目的,考查科学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同时,要求对题述设计进行评价,并对错误的实验设计加以修正,提出恰当合理的实验思路,是一类较为简单的题型。(5)模仿创新型该题型的特点是试题先进行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考生从考试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考查尝试、模仿已有实验的操作,作出进一步创新设计,这类题型增强了实验技能性目标的考查,体现终生学习的理念。2.注意事项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实验 探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