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重修定王台碑记》_.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重修定王台碑记》_.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文言文篇段翻译:重修定王台碑记_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一台,岿然独存。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事,焕然一新。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亦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
2、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北海碑言: 炎汉太宗,长沙清庙。 光武中兴,肇祀舂陵,李碑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园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是为记。【注释】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
3、。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宅:贾谊故宅。蒇:完成。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肇祀舂陵:肇,开始。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彝:常道,法度。【译文】湖湘地方的人崇尚气节,民风敦厚。即使是穷乡僻壤的愚鲁之人,谈到某某忠义、某某孝顺,往往神情突变、感动奋发。大概是这里的人尊崇为人根本,浸染磨砺后,形成一种风气很久了。那千古以来不可磨灭的人,忠义方面没有比贾太傅更显著的,孝道方面没有比长沙定王更有名的,一幢贾谊宅,一座定王台,岿然独
4、立在湖湘大地上。我在同治九年(庚子年)奉命来到湖南。光绪二年,修整贾太傅祠的工作完成了,就商议重修定王台,但心愿没有实现。今年春上,地方绅士李兴谟君等人拿重修之事请求(政府)。官府里和绅士中都有心愿相同的人,一下子就凑足白银二千余两,没过多久事情就完成了,定王台面貌焕然一新。查考汉书的记载,汉景帝二年时,分封他的儿子刘发做长沙王。因为刘发母亲出身微贱,没有受到宠爱,所以他就被分封到低湿贫困的地方为王。他的母亲与程姬都有太后的称呼,但唐姬并没有封号。相传定王刘发修筑高台,有的说是为了遥望程唐二位母亲,有的说是为了眺望生母唐姬。长沙县志提到过 双女墓 ,但地方已经不能查考了。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
5、志等典籍里查考那留下来的记载看,遥望唐姬应是正确的。宋代朱熹、张栻两位夫子登临定王台时写有诗作,元朝许有壬最先提到定王的孝思。楚宝记载说定王派人运米到长安,再换运来长安的土修筑高台,以表示思亲之情,这种说法一定没错。北海碑记载说: 炎汉太宗,长沙清庙。 光武帝刘秀中兴后,开始到湖南舂陵祭祀先祖,李邕的北海碑足以弥补祭祀大典的缺失,也表达出文人骚客尊敬崇尚的心意。有关蓼园的记载见于任昉的述异记,修建蓼园更是刘发孝思的证明。又据考证,宋代时候定王台曾做了长沙学宫,现在我们仍照原来的构建情形祭祀。如今明窗大开,风景特别优美。再在空地上恢复蓼园的原貌,高台侧旁有一道细泉叫作古涧泉。泉流旁边是东涧草堂,向南是望云山馆。这里有泉池,有山馆,又交杂种植着花草竹木,足够当作流连停憩之所,可以在此表示崇敬仰慕之意。整顿好秩序法纪,是把守一方土地的官员的职责;光大伦常崇尚孝道,这是风俗中优良的民风。不忍心对父母无情无义的人,那一定会忠于爱戴他的君王。我在湖南从政的这段时间,一点点贡献都没有,看到这地方教化流行、风俗纯美,就明白这里的伦常秩序法度纲纪大有来由。登上这个高台,那一定会在百世之后再听闻到这种遗风而人心振奋。这些聊当作记。第 4 页 共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