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能力检测试题.doc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能力检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能力检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能力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由于( )。A.记忆范围的扩大B.记忆广度的扩大C.工作记忆的出现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2、按照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的观点,“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 )。A情感目标B认知目标
2、C动作技能目标D行为目标3、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 )。A.家庭生活方式B.家庭经济状况C.家庭结构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B.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C.手的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口腔的触觉探索D.触觉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5、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6、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了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A、形象性B、抽象性C、象征性D、夸张性7、
3、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B.横向迁移C.正迁移D.一般迁移8、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教师工作职责的内容是( )。A.观察了解幼儿,制定教育工作计划B.知道调配幼儿膳食,检查食品安全C.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D.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共同完成教育任务9、婴幼儿喜欢成人的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他们的( )。A.生理的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C.自我调节性需要D.社会性需要10、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A.强化学习 B.直接感知C.实际操作 D.亲身体验
4、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2、简述什么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遵循这些规律?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材料分析: 如今走在大街上,时常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小眼镜”;寒暑假,各大医院幼儿眼科专家常常要为前来就诊的大量眼疾患儿治疗。已有20年幼儿教育教龄的罗老师感慨地说:“近几年,视力不佳的幼儿明显增多了。”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幼儿教师应如何帮助并教育幼儿注意眼的保健。2、材料分析: 4岁的石头
5、在班上朋友不多,一次,他看见林琳一个人在玩,就冲上去紧紧地抱住林琳。林琳感到不舒服,一把推开石头。石头踩脚大喊:“我是想和你做眀友的啊!”问题: (1)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石头在班里朋友不多的原因。 (2)教师应如何帮助石头改善朋友不多的现状?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活动设计: 请根据下面的素材,设计大班主题活动方案,要求写出主题活动名称,主题活动总目标,2个子活动。每个子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的主要环节。周一早晨户外活动,幼儿被园子里五颜六色的花吸引了,有的在指认花的颜色,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有的在数花瓣,三瓣、五瓣、六瓣的;有的
6、在争论花的名字,他们发现有的花朵长得一样,但是颜色不一样,有的花朵有香味,有的没有香味户外活动结束了,幼儿还在兴奋的谈论着大班主题活动 美丽的花朵 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C,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工作记忆的出现。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六章教学活动的组织于实施中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立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
7、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面。题中“了解”是查看幼儿的认知技能,所以为认知目标。故本题选B。3、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是对儿童身心发展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4、C5、D6、D7、B8、参考答案:B9、D10、【答案】 A。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案如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教师对于角色游戏的观察是多维度的,
8、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观察的观察要点和目的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1)大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能否主动反映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合理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计划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目的: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这也是角色游戏的高级水平。(2)中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是否稳定,有没有与别人交往的愿望,是否具备交往的技能,发生纠纷的情节和原因。目的: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和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这是角色游戏的中级水平。(3)小班观察要点:游戏内容是否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
9、单一、情节简单。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独立。这是角色游戏的初级水平。2、答案如下: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是难以弥补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个体非常重要。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认识和掌握儿童不同生理成熟的时机,有利于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契机,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答案如下:儿童身心发展主要遵循以下四个规律:(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首先,儿童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
10、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 不同特征。以思维为例,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阶段性还表现为各 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所以决定了教育工作也要有 顺序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儿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 2020 国家 教师资格 考试 知识 能力 幼儿 检测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