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中图版必修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中图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中图版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45分钟)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12题。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温带B南温带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A黑夜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1D2.B第1题,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所以应该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第2题,C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甲)及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乙),回答34题。甲乙3
2、下列节气中,昼长最接近的一组是()A立春谷雨 B芒种白露C小雪大寒 D寒露清明4下列关于图乙中四点日期的判断,最有可能的是()A表示大雪 B表示谷雨C表示秋分 D表示芒种3C4.D第3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对于北半球某点,从夏至到冬至,昼长从最长变化到最短,距离夏至或冬至等长时间的日期昼长最接近;由图甲可知,小雪、大寒这一组符合条件。第4题,图乙为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图乙中点的纬度是互余的关系,可以推出为夏至或冬至,为春分日到夏至日或秋分日到冬至日中间,为冬至日或夏至日过后,为冬至日或夏至日稍往前的节气。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
3、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回答56题。R2小时26分24小时0小时5小时42分H46524652232646525.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A BC D6地的最短昼长为()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5A6.B第5题,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纬度由高到低的是,且终年昼夜平分,应是赤道,题中只有A正确。第6题,昼长最大差值出现的时间点分别是夏至日和冬至日。而地夏至日的昼长和冬至日的夜长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计算出地的最短昼长为1 2小时5小时42分/29小时9分,选B。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用箭头画出此时照射地球的太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学年 高中地理 课时 分层 作业 地球 公转 自转 共同 作用 产生 地理 意义 图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875618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