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3.doc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3.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40分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这片黄土区内,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据此回答12题。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A地势低平B地势坦荡C千沟万壑 D波状起伏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农业历史悠久,耕地垦殖殆尽B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C耕作技术、耕作方法落后D垦荒种地,破坏植被1C2.B第1题,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第2题,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尤其是进入20世纪,伴随着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黄土高原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
2、压力很大。“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建造图中建筑样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C气温和降水量状况 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4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 B洪水泛滥C地层下陷 D水土流失3B4.D第3题,图中居住景观为窑洞,窑洞多出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利用高原地形和黄土的直立性而建造。第4题,图中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读图,回答5
3、6题。5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拦截坡面径流B提高植被存活率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D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6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5D6.B第5题,建鱼鳞坑是坡面水土保持的一项工程治理措施,坑内可以植树种草。鱼鳞坑在拦蓄地表径流、保持水土、促进林木生长等方面作用比较显著,而在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方面作用较小。第6题,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所以最适合建鱼鳞坑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
4、与特征变化图,完成78题。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7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8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7C8.D第7题,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
5、量增大了。第8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9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问题。(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4)下图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将各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格内。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在河流下游堆积作用显著。第(2)题,本题内容属常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组织答案。第(3)题,由“图示治理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学年 高中地理 课时 分层 作业 中国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治理 图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