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5伶官传序教案含解析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2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5伶官传序教案含解析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蚜.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 伶官传序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赏析】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三迭“深字,那么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伤花实那么自伤,佳人与落花同
2、一命运。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锋利。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外表的繁荣。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
3、史上的动乱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喜好音乐戏曲,能演戏、度曲,而他宠爱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迷惑,使其重权在握。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大乱。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李克用嫡亲子孙全被诛杀。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伶官传?就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这一史实。序“序作为一
4、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表达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新五代史发论皆以“呜呼开头,足见五代历史之可悲可叹,这一篇也不例外。由于写得比拟出色,后代让它独立成篇,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伶官(ln)仇雠(chu)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原(2)易(3)告(4)本(5)盛(6)归(7)微(8)困(9)乃(10)其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函梁君臣之首(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封装
5、)(2)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夜里)(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使亡)(4)苍皇东出(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5)乱者四应(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岂非人事哉古义:人为之事。今义: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2)至于誓天断发,泣不沾襟古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今义: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3)那么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此指属吏。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4)其意气之盛古义:心情,气势。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
6、留意(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判断句)译文: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译文: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判断句)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译文:以致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译文: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6)请其矢,盛以锦囊。(状语后置句)译文: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句)译文:当他(庄宗)用绳子捆缚燕王父子。(8)夫祸害常积于忽微
7、。(状语后置句)译文:人生的祸害常常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9)而告以成功。(状语后置句)译文:把成功向先王禀告。(10)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省略句,“赐后省略介词“于)译文: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11)岂独伶人也哉?(省略句,“独后省略主语、谓语)译文:难道只是庄宗溺爱伶人才如此吗?(12)岂非人事哉?(固定句式)译文:难道不是由于人事造成的吗?第6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满招损,谦得益。(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4)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
8、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_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自己的话表述就是:盛衰成败,由于人事。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_答案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论证方法:正反比照。拿庄宗得天下时的“壮和失天下时的“衰进行比照。3欧阳修从庄宗的成败中得出了哪些历史教训?_答案(1)满招损,谦得益。(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结尾一句“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有何作用?_答案(1)引人深思,升华主题。强调能使人逸
9、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2)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了朝政,提醒北宋的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5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_答案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6从欧阳修的这些名言警句中大家得到什么启发?_答案(
10、1)学习中要戒骄戒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他人学习。(2)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乏,才能有更大的进步。(3)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能一步登天,“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7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_答案李存勖得天下与失天下的故事。(2)根据史料记载,庄宗得天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用了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_答案“盛是因为“忧劳可以兴国,“衰是因为“逸豫可以
11、亡身。即: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3)课文是如何表现庄宗得天下的“忧劳的?有何作用?_答案用三支箭鼓励自己,说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其后用兵,那么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这段记叙写得较细,目的是说庄宗不忘世仇,重任在肩,兢兢业业,负矢前行,终得天下,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4)庄宗得天下是如此的“忧劳,课文怎样写其“失天下的呢?_答案“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述了庄宗
12、仓皇出逃士卒离散的悲惨场面,我们可以想见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泣下沾襟的悲惨情景。(5)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慨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不是得天下就难,失天下就容易呢?_答案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这就回应了文章中的第一句话“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同时得出了下文的结论“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人误国乎?李存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暗无知的蠢人。称帝后,他认为父仇
13、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伶人受到皇帝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还争着送礼巴结。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宫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 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应用角
14、度】“兴衰“成败“是非等。对网络语言的“入侵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在当下,网络语言正铺天盖地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真的威胁到汉语开展了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 6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4.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46.0%的受访者担忧会污染汉语。受访者中,80后占45.3%,90后占21.9%,00后占1.0%。(?中国青年报?)【媒体文摘】“入侵也好,“污染也罢,对网络语言的“威胁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其实,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开展的“冲击,反倒不如语言应用、教育等方面对汉语言自觉不自觉造成的
15、损伤。教育部原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曾指出,如今学校语文教育已“支离破碎,“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纪录片?盗火者?对包括语文教育的关注,或许能给语文教育翻开一扇全新的窗。这无疑是汉语言健康开展无法绕过的厚重命题。?深圳商报?醉酒的境界单士兵他又被贬了。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还能回得来吗?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他内心溢满落魄失意,正如水一样,一次一次漫过。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四岁时父亲就病死了
16、,是母亲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了,不是快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心里感觉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亦乐哉?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假设隐似无。终于,欧阳修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
17、决,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王家的。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东京渐远,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东京要美多了。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冽,山很秀丽。这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婀娜多姿的山水。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有一次,当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
18、召集幕僚们议事,也用泉水招待。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样,这太守让“滁人爱公假设父母,也就缺乏为奇了。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了,专门修建个亭子,作为太守闲看山水之所。这亭子,太守谓之醉翁亭。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确实,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不过,千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千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民众。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州,施行“宽简
19、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奉献。往事越千年,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著文倡道,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还是用于现实。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肩动历史的车轮。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生死一知己。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力亲为,其实不就是将范氏“忧乐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境界的醉意吗?【精要赏析】这篇散文作者由欧阳修被贬出发写起,一直写到他在滁州的为官经历,文中多处运用比照手法,有人物心情之前的落魄失意与之后的乐观豁达的比照,有欧阳修少时的贫寒家境与后来的袍笏加身、名冠天下的比照,有东京的压抑沉闷与滁州的明媚自然的比照,有欧阳修不朽的醉意与陶潜的悠然,阮籍、刘伶忘怀避世,李白游山玩水的比照,这些比照,展示了欧阳修的积极人生态度,凸显了欧阳修催人勃发、与民同苦乐的伟大襟怀。- 10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