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372022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练习含解析.doc
《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372022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练习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372022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练习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2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背景材料】2022年3月30日晚,“与自然共生2022年地球一小时主题活动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等地同时举行熄灯仪式。北京奥林匹克塔、上海东方明珠、武汉黄鹤楼、深圳印力广场等地标建筑准时熄灭景观灯一小时,呼吁公众关注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为2022年由中国主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提前预热。材料一 全世界许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大型购物中心和娱乐中心以及成千上万的家庭在当地时间2022年3月30日晚8时30分至9时30分熄灭灯光,参加“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以此行动倡导低碳生活,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日益紧张的能源。熄灯是一
2、种信号,它代表着你对保护地球的信仰和参与改变的愿望。然而,除了熄灯,地球一小时,让我们用行动超越一小时。不管是乘用公交车、使用节能家电,还是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甚至种下一株花草,只要适合你,都是你超越熄灯一小时的行动宣言。材料二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已经迈入第12年,今年活动的主题为“与自然共生。当前,我国社会开展面临巨大的环保和能源压力,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成为推进我国可持续开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一项根本政策。我们希望这些不只是停留在外表,而应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材料三 在环保领域,既有提倡一天不开车的“无车日,也有熄灯一
3、小时的“地球一小时。“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建议。“地球一小时活动开展几年来,它一直以“熄灯一小时的实际行动来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让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节能的好习惯。这项活动的意义已经超越活动本身,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它能让百忙中的人们有时机思考环境保护问题,有时间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其实,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人们的节约能源意识和对地球的责任意识,使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材料四“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建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说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某班同学积极参
4、与了此次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有关问题展开了反思和讨论。同学甲说:仅景观用灯熄灯一小时就可以让一个地区的照明用电节省下几万千瓦,意义重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鼓励人们少用电。同学乙那么指出:发电量和用电量被认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一季度,全国发电量同比虽然仍是负增长,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降幅大幅收窄,出现止跌趋升态势,其中局部省份用电量出现正增长。这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暖迹象。在经济开展速度减缓的背景下,不应该再鼓励节电。【考法突破】一、经济生活角度【命题方向】以经济如何类题型考查政府如何引导人们节约能源【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谈谈政府如何引导人们节约能源?【答
5、题要素】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标准解答】1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并执行鼓励能源、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2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3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艰苦奋斗,节俭消费。二、政治生活角度【命题方向】以政治归因类题型考查节能减排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原因【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知识分析节能减排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原因【答题要素】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和工作原那么+政府职能【标准解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保卫者。为人民效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那么,
6、政府当然要承当起节能减排的责任。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肩负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的职能。节能减排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文化生活角度【命题方向】以文化如何类题型考查如何才能使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知识分析如何才能使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答题要素】文化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的特点【标准解答】1文化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要在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2文化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要大力倡导公民根本道德标准,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
7、成环境保护的气氛。四、生活与哲学角度【命题方向】以哲学认识类题型考查对同学甲、乙的观点进行评价【模拟设问】结合材料四,运用哲学知识对同学甲、乙的观点进行评价。【答题要素】矛盾既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以及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标准解答】1矛盾既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人们既要成认矛盾、分析矛盾,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学甲、乙都看到了发电、用电和节电的矛盾,但其认识又都存在局限性。2主次矛盾以及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同学甲看到了节电的重要意义,这是主要的。但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鼓励人们少用电是片面的;乙同学看到了当前发电、用电量增加对促进经济开展的重要意义,
8、这是主要的。但因此否认节电的重要性也是片面的。【考法典例】“地球一小时是一项杰出的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地球困境的认识,并让人们表现出他们的关心。如果每个人都能兑现他们的承诺,而且这种改变在“地球一小时之后还能继续下去,那么它真的会在减少塑料和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此答复1-3题:1.人们对地球困境的认识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实践的需要会推动人们对地球困境认识的开展 基于地球困惑的认识开展是循环往复的A. B. C. D.【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材料没有强调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排除。认识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符合题意。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
9、开展,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符合题意。认识是一个实践根底上的波浪式前进与上升的过程,排除。故此题答案为C。2.人们对地球的关心,源于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根本条件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效劳 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 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A. B. C. D.【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根本条件,自然规律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只有尊重规律,保护好地球,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符合题意。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运动与静止,排除。故此题答案为
10、A。3.对于地球来说,减少塑料和碳排放,意味着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尊重规律 人可以创造规律推动事物开展 人在改变自然同时应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应该顺应事物的变化而变化A. B. C. D.【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塑料和碳排放,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尊重规律,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符合题意。规律不能创造,排除。观点错误,无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排除。故此题答案为A。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思想,当思想化为行动,当行动变成习惯,那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奉献,将绝不限于数
11、字。据此答复4-5题:4.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启示我们要用消费行为积极影响社会开展 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低碳生活会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A. B. C. D.【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绿色消费及其消费的作用。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并用消费行为积极影响社会开展,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符合题意。超前消费不科学,排除。低碳生活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不会降低消费水平,排除。故此题答案为B。5.上述材料说明A.要重视量的积累 B.量变是渐进的显著的变化C.量变中包含质变 D.量的变化必然引起质的
12、变化【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奉献,将绝不限于数字,说明量的积累至关重要,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A符合题意。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排除B。C说法不科学,排除。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排除D。故此题答案为A。节能减排促环保不仅是任务,更是目标,不可一蹴而就。热爱自然、珍惜资源,我们更应该深入广泛地宣传节能减排的理念。据此答复6-7题:6.节能减排促环保不仅是任务,更是目标。这启示我们要A.推进资源节约社会建设 B.统筹城乡协调开展C.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政治 二轮 复习 时事 热点 专题 372022 地球 一小时 熄灯 活动 练习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