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网络构建高频考点透析序号考点考频1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2晶体的熔化规律和条件3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4水的沸腾特点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6生活中的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第一讲温度熔化和凝固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热传递: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在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并持续到二者温度相同为止;当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将不会发生热传递。知能解读:(二)温度单位1摄氏温度()摄氏温标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制定的。他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这一规定标准叫摄氏温标,用这一温标记录的温度叫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单位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2热力学温度(T)热力学温标是184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创立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K表示。3两者关系:热力学温度了和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15 K。知能解读:(三)温度计如下图的寒暑表(甲图),实验室用温度计(乙图)、体温计(丙图),三者的主要区别如下。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休的热胀冷缩玻璃泡内液体煤油、酒精等水银、煤油等水银测量范围-3050-201103542分度
3、值111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非常细的小细管使用方法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测温前要甩几下知能解读:(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的考前须知(1)零刻度线的位置:目的是在测量过程中正确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以免造成误读。(2)温度计的量程:即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要超过温度计的量程。(3)温度计的分度值:即温度计标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表示的温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够准确读出温度值。不同温度计的分度值不一定相同。2使用过程中的考前须知(1)测量时应将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
4、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4)测量温度时,液体的体积不能太小,要以能够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好,要用搅拌棒(不可用温度计代替搅拌棒)将液体搅拌,使液体各处的温度均匀后再测量。知能解读:(五)物态变化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发生物态变化时,要伴随一个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的物理过程。知能解读:(六)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2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冰、食盐、
5、海波、明矾和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松香、玻璃、蜡、沥青等。(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4熔化规律晶体熔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熔化规律: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5晶体熔化的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要到达晶体的熔点;二是晶体要不断吸收热量。口诀:晶体熔化有特点,吸收热量温不变。晶体熔化有条件,吸热还需到熔点。知能解读:(七)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注意: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6、。3凝固规律晶体凝固规律:晶体凝固时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非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时,随着物体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4晶体凝固的条件晶体要凝固,首先温度要到达品体的凝固点,其次晶体还要不断放出热量。知能解读:(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非晶体物质举例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蔡、各种金属松香、玻璃、蜡、沥青熔点和凝固点有没有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熔化条件温度到达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熔化图象凝固图象知能解读:(九)图象法描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晶体的熔化、凝固是一个重点。如下图,对,各段的状态、吸放热情况都应
7、能从图象中分析出:段:表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固态晶体吸热,温度升一高。段:表示晶体熔化过程,随着时间的延长,固态物质越来越少,液态物质越来越多,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混合)状态。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点为固态,还未熔化;点为液态,晶体完全熔化。段:表示液体(固态晶体全部熔化成液态)随时间延长而吸热,温度升高。段:表示液体放热、降温。段:表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象上看,越接近点固态物质越多,液态物质越少。此时的温度叫凝固点,与熔点值相同。点全为液体,还未来得及凝固;点全为固体,液体已完全凝固。段:表示凝固过程完成后,固态晶
8、体放热、降温。解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一)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1)观察量程;(2)认清分度值。使用时“三要三不能:(1)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在示数变化过程中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外表相平,不能随意读数。方法技巧:(二)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1)根据有无熔点区分: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只有固、放两种状态,没有介于固、液之间变软的过程。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有一个硬较软软液的过程。(2)根据图象形状区分:从图象上分析,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
9、度保持在熔点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不断上升的曲线。因此,有和时间轴平行线段的图象为晶体的熔化图象。跨越思维误区思维误区:对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理解易出错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要到达熔点;(2)晶体还要继续吸热。它告诉我们,如果晶体的温度到达了熔点,但环境的温度等于或低于晶体的熔点,晶体就不能从环境中吸收热量,晶体就不会熔化。它还告诉我们,如果环境的温度比晶体的熔点高,但晶体的温度没有到达熔点,晶体也不会熔化。物理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图象法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在物理中常采用数学图象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
10、量之间的天系表示出来。本讲中应用图象分析的物态变化有:1熔化图象:它包括晶体熔化图象和非晶体熔化图象。两者的区别:晶体熔化的图象中先有一段温度随时间上升的线段,温度到达熔点后再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熔化完毕后是一段温度随时间上升的线段;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始终是温度随时间上升的曲线,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2凝固图象:晶体的凝固图象中先有一段温度随时间下降的线段,温度到达凝固点后再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凝固完毕后是一段温度随时间下降的线段;非晶体凝固的图象始终是温度随时间下降的曲线,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各图象如下图。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熔化或凝固过程,线段对应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三 物态 变化 知识点 总结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