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苏教版必修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苏教版必修1).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和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2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3 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根本原理,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硫酸的应用。4 通过对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5 逐步树立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材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线索上来理解和把握本节教材1从社会性主题的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本节围绕的主题是“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其侧重点在硫酸型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按照新课程
2、标准,要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宣扬科学开展观的理念,渗透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环境伦理教育。2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得角度来看,本节在学习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和一系列金属元素钠、镁、铝、铁和铜以后,回过头来进一步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无论在元素化学的感性认识上还在理论学习的积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根底,可以说这个时候来研究难度较大的硫元素和后面的氮元素正是恰到好处,这是苏教版化学教材的匠心独运之处,要好好的体会,充分的利用该版本设计的系统优势。本节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遵循着二氧化硫-硫酸-硫的其他化合物这样的线索,吸收了人教版的优点,同时又有点不同,增加了“硫元素的相互转化这样一个概括性的专题,为比较全面的
3、进行硫元素的学科知识的教学选择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可供教师自由发挥。在教学中应该把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作为重点,着力突破。在学生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的根底上,再进一步的讨论硫元素的相互转化,就有了知识的根底,因此整篇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顺序,相信会产生学习心理上的积累效应,教学中要认真体会苏教版的这种苦心经营的效果。课时设计: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复原性以及和品红的反响(3) 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这种影响。(4) 科学开展观以及可持续开展观的理念的教育。程序设计:1引言。2展示
4、酸雨引起的环境问题,宣扬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科学开展观的理念。3问题:以化学的视角探寻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4探究性学习:主题一:二氧化硫的检验方法(1) 燃烧蘸有硫磺的火柴,闻一闻二氧化硫的气味课外做。(2) 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在集气瓶中点燃蘸有硫磺的火柴再参加品红溶液震荡,再将退色的溶液加热)主题二:二氧化硫和酸雨形成的关系探究(3) 将一试管二氧化硫倒扣在水槽中,观察现象。(4) 用PH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值。(5) 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参加双氧水,再用PH试纸测定PH值。5讨论:二氧化硫是如何在大气中产生酸雨的两种途径6讨论:如何防止酸雨的影响参考苏教版的90页的相关内容7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硫化 性质 应用 教案 11 苏教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