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一化学人教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4.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高一化学人教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一化学人教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综合检测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章末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1(2022汕头高一检测)以下物质之间的反响没有明显反响现象的是()A常温下,铁放入浓硝酸中B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相互靠近C二氧化硫通入到品红溶液中D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答案】A【点拨】A项,常温时,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B项,挥发的HCl与NH3反响生成NH4Cl固体颗粒,有白烟;C项,SO2使品红溶液褪色;D项,含酚酞的NaOH溶液呈红色,通入HCl后,HCl与NaOH反响使溶液的红色褪去。2(2022经典习题选萃)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
2、小于7.0;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损害人体健康;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养鱼水库。ABCD【答案】C【点拨】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故不正确;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正确;二氧化硫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正确;最近的研究结果说明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正确;富含氮、磷营养素的废水排入水库中会引起“水华现象从而导致水质变坏,不正确。3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
3、验的魅力,以下有关反响颜色变化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蔗糖中参加浓硫酸搅拌白色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ABCD全部【答案】C【点拨】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炭化变黑。4(2022试题调研)在右图所示的蓝色石蕊试纸上X、Y、Z三处分别滴加30%的盐酸、98.3%的硫酸和新制的氯水,三处最后呈现的颜色分别是()A红、红、白 B红、黑、红C红、红、红 D红、黑、白【答案】D【点拨】盐酸使石蕊试纸变红,浓硫酸使试纸脱水变黑,新制氯水可以漂白试纸。5(2022宜昌高一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
4、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响C在某溶液中参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SO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答案】A【点拨】A项,浓硝酸光照下发生分解生成NO2,NO2溶于浓硝酸中使浓硝酸呈黄色;B项,Cl2氧化I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C项,溶液中假设存在Ag或SO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D项,常温时,Cu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响。6(2022试题调研)以下列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最适合于()A用浓硝酸与Cu反响制取NO2B用浓盐酸和MnO2反响
5、制取Cl2C用NH4Cl和Ca(OH)2反响制取NH3D用H2O2溶液和MnO2反响制取O2【答案】D【点拨】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不正确;用浓盐酸和MnO2反响制取Cl2需要加热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不正确;用NH4Cl和Ca(OH)2反响制取NH3需要加热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不正确;H2O2溶液和MnO2在常温下反响生成O2且O2不易溶于水,所以D正确。7(2022试题调研)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响。二者比较,相等的是()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反响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反响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反响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ABCD只有【答案】C【点拨】硝酸的
6、浓度越大,反响速率越快,消耗时间越少;1 mol Cu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响会生成2 mol NO2,1 mol Cu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响会生成2/3 mol NO;参加反响的铜的质量相同,因此氧化剂得到的电子也相同;由于铜元素守恒,反响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也相同。8常温下在以下溶液中参加足量的铁,充分反响后,生成气体最多的是()A20 mL 12 mol/L的盐酸B10 mL 18 mol/L的硫酸C80 mL 2 mol/L的硫酸D40 mL 14 mol/L的硝酸【答案】C【点拨】18 mol/L的H2SO4为浓H2SO4,14 mol/L的HNO3为浓HNO3,均有强氧化性,常温下Fe在浓H
7、2SO4和浓HNO3中均发生钝化,没有气体产生。B、D两项不是正确答案。A、C两项需比较在铁的量充足的情况下,哪种酸中H数目多那么哪种酸产生的H2多。A项中,12 mol/L0.02 L10.24 mol;C项中,2 mol/L0.08 L20.32 mol。故C项产生H2最多。9在如下列图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枯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翻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那么a和b分别是()a(枯燥气体)b(液体)ANO水BCO24 molL1NaOH溶液CCl2饱和NaCl溶液DNH31 molL1盐酸【答案】BD【点拨】产生喷泉的条
8、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或气体与液体能发生反响),烧瓶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NO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二者不反响,不能产生喷泉;因CO2在NaOH溶液中发生反响:CO22NaOH=Na2CO2H2O,烧瓶中压强减小,形成喷泉;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NH3与盐酸完全反响,能形成喷泉。10(2022试题调研)在某100 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 molL1和0.1 molL1。向该混合液中参加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响后,设溶液的体积仍为100 mL,那么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15 molL1B0.225
9、molL1C0.35 molL1D0.45 molL1【答案】B【点拨】由于Cu与稀HNO3反响而不与稀H2SO4反响,所以很容易出现以下错误的解题思路:由题意,n(HNO3)0.1 L0.4 molL10.04 mol,n(Cu)0.03 mol,由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 8 0.03 mol 0.04 mol可知,与0.04 mol HNO3恰好反响的Cu为0.015 mol,生成的Cu2为0.015 mol(剩余的Cu为0.015 mol),所以c(Cu2)0.15 molL1,答案为A。但以上解析是错误的,这是因为Cu与HNO3反响生成了硝酸盐,而
10、溶液中还存在由H2SO4提供的H,因此,H、NO会继续将Cu氧化直至Cu耗完或H、NO中的一种离子耗完。正确的解题思路如下:在溶液中,n(NO)0.04 mol,n(H)0.06 mol,n(Cu)0.03 mol,3Cu8H2NO=3Cu22NO4H2O 3 8 2 0.03 mol 0.06 mol 0.01 mol经分析可知,Cu和NO过量,H完全反响,由H的物质的量计算得n(Cu2)0.022 5 mol,c(Cu2)0.225 molL1,答案为B。【方法技巧】对“CuHNO3H2SO4”型的计算应以离子方程式为依据。11(2022经典习题选萃)以下各物质中,不能满足“转化关系的一组
11、是()XYZASiSiO2Na2SiO3BHNO3NONO2CAl2O3NaAlO2Al(OH)3DCuCuOCuSO4【答案】A【点拨】A项中,SiO2SiO2,SiO22NaOH=Na2SiO3H2O,但Na2SiO3不能一步反响得到单质Si。12可用以下列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B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C锌和稀硫酸制氢气D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答案】B【点拨】仔细观察该套装置的特点,集气瓶出气管较短,那么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C项错误;而A项中的一氧化氮能够被氧气氧化,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该题的净化装置采用了浓硫酸,而硫化氢具有很强
12、的复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净化;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13以下实验装置不能到达实验目的的是()A用SO2做喷泉实验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响的热量变化C验证NH3易溶于水D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答案】D【点拨】NaHCO3先受热,且受热面积大,其对应石灰水先变浑浊,并不能用来比较二者稳定性强弱。14以下实验中,固体物质可以完全溶解的是()A1 mol MnO2与含2 mol H2O2的溶液共热B1 mol铜投入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中C1 mol铜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D常温下1 mol铝片投入到足量浓硫酸中【答案】B【点拨】A项,MnO2是催化剂,不参与反响;
13、B项,Cu与浓HNO3、稀HNO3均能反响,可消耗完;C项,Cu与稀H2SO4不反响,即当变为稀H2SO4时,反响即停止;D项,常温下Al在浓H2SO4中发生钝化。15(2022福州高一检测)气体甲通入溶液乙中时,随着甲的通入,溶液乙的颜色逐渐褪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气体甲一定具有漂白性B溶液乙褪色后,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颜色C气体甲可能与溶液乙中的某种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响D气体甲可能被溶液乙中的某些离子氧化【答案】CD【点拨】甲假设为HCl气体,乙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当甲通入乙中时,乙中的红色会褪去,但HCl很显然并无漂白性;往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中再参加一定量NaOH,溶液的红色又
14、会恢复,应选项A、B不正确。假设甲为SO2,乙为品红溶液,符合C选项的情况;假设甲为SO2,乙为KMnO4溶液,因KMnO4氧化SO2而转化为无色的Mn2,符合D选项的情况。16物质氧化性、复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响温度等有关,以下各组物质:Cu和HNO3溶液Cu与FeCl3溶液Zn与H2SO4溶液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复原反响的是()ABCD【答案】A【点拨】浓硝酸与Cu反响时的复原产物是NO2,稀硝酸与Cu反响时的复原产物是NO;浓硫酸与Zn反响时的复原产物是SO2,稀硫酸与Zn反响时的复原产物是H2。17(2022龙岩高一检测)为确定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22 高一化学 必修 第四 非金属 及其 化合物 综合 检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