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2.5分,共80分1.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假设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2. 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开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 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 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 推动社会转型开展D. 激化已有社会矛盾3.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2、:“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表达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B. 最终到达殊途同归C. 均为稳定统治效劳D.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5.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A. 法家
3、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确实立6.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那么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那么语之节用、节葬。这表达了A. 民贵君轻的主张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 克己复礼的思想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7. 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那么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表达了儒学A. 思辨化的趋向B. 信仰重建的完成C. 普及化的实现D. 伦理纲常的弱化8.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
4、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 不合时宜B. 礼法并用C. 厚古薄今D. 源远流长9. 从孔子提出“仁与“礼到孟子主张“仁、义、礼、智,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和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儒家思想的早期开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 依靠礼仪法治教化标准,小人变君子,凡人变圣人B. 统治者“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 从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D.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10.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A. 表达了道家“无为的治
5、国理念B. 表达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11.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 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12.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说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13.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6、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14.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 统一思想,稳固中央集权制度B. 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 消灭异端学说D. 繁荣学术文化15. 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
7、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16.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标准和稳定社会秩序D.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17.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予我心亦何关?先生答复说:你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那么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位先生应该是
8、 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顾炎武18. 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 理先气后C. 三纲五常即是天理D. 格物致知19. 李约瑟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荣材料意在说明理学A. 本质是科学的B. 确立伦理本体论以塑造崭新人格C. 强调经世致用D. 格物致知理论推动对物理的探究20.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
9、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此材料最合理的解释是 A.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 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C. 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 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21. 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那么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A. 知行并重的关系B. 只格一物便通万理C. 认识的渐进性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22.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
10、,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正确解释是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开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奉献比孔子大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23. “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A. 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 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 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D. 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4. 唐诗自由奔放,诗人随意抒发个人主观感受,而宋代这种执着于自我的、感情热烈的诗歌极其罕见。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在于 A. 唐代文化政策开放包容B. 宋代城市
11、繁荣,涌现市民阶层C.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兴旺D. 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理灭欲25. 虽然后世儒生对孔子思想也有发挥不当之处,但儒学的开展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宋代理学家二程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最有可能源自于孔子的那一思想主张 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D. 有教无类26. 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 三教合一局面出现B. 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 社会深受佛道影响D. 民众受到异族统治27. 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
12、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 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B. 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C. 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D. 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28. ?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言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A. 认为人性本质是恶B. 肯定人正当的欲求C. 倡导适当放纵私欲D. 特别关注百姓生汁29. 陆九渊认为:“身或不寿,此心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纵有患难,心实康宁。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此心假设正,无不是福;此心假设邪,无不是祸。建立在此认识的根底上,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A. 整
13、治人心B. 开展经济C. 整顿吏治D. 注重民本3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 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31.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这一理论 A. 为君主天人感应提供理论保障B. 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的依据C. 阐述了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D. 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主张32. 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
14、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读书人假设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他认为汉代A. 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 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C. 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D. 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33.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开展和演变。在此过程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传播的作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正确的普及效果。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开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刘平?普及
15、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材料二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请答复: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时代儒学教育的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教育思想。4分2
16、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并指出儒学在民推广后,取得了怎样的地位?8分3据材料三,朱熹在根底教育方面是如何进行改革的。4分4据上述材料答复,教育对于儒学的作用及当今我们如何对待儒学?4分高二历史阶段测试答案和解析【答案】1. C2. C3. C4. D5. C6. B7. A8. A9. C10. D11. B12. B13. A14. A15. A16. C17. C18. A19. D20. D21. C22. B23. A24. D25. B26. C27. D28. B29. A30. D31. C32. C33. 1方式:私学;思想:有教无类。2内容:识字习字;儒家经典;标准礼
17、仪。地位: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3改革:用理学重新解释经典;注重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标准。4作用:推动儒学的开展和传播;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解析】1. A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重视伦理道德;B项法家主张“依法治国;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D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题干材料“当假设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可知这是主张非攻,是墨家学说,故C项正确应选C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查墨家的思想主张,学生解读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开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
18、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 材料中“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开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说明不利于统治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中“与下交流、转换不等于加重下层民众负担,故B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开展说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说明推动社会转型开展,故C项正确;“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说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推动社会转型开展,是解决而非简单激化已有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应选:C。此题考查了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
19、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此题考查了智者学派,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材料“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开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分析。3.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暴政,说明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孟子仁政的思想,应排除。 应选:C。此题考查孟子的思想。需要掌握孟子仁政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孟子的思想解答即可。此题以秦朝灭
20、亡原因为切入点考查对孟子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 据所学及材料,百家争鸣在思想上虽存在相互影响,但不是理论上的求同存异,如法家对儒家的态度,出现了秦朝的“焚书坑儒事件,故A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表达,故排除B;C项与史实不符,如墨家代表平民手工业阶层,故排除C;材料中“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说明诸子百家中思想存在相互影响、互相融合的特点。故D正确。应选:D。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此题旨在考查百家争鸣中各学派之间的联系,根据所学,“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各派存在着极为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既有思想交锋,又有相互影响。战国后期更为明显,
21、政治上的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百家争鸣渐渐转入了总结阶段。荀子是儒、法合流的关键人物,也是总结诸子百家的第一人。因此,理解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来判断选项。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面运用能力,了解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理解其主张实际上就是对当时动乱社会寻找“治世的主张,重点了解儒家思想的演进。5. A、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他的思想被一些统治者接受,但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故错误;B、韩非子指出的君臣之间的这种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与诚信之间无关联,故此项错误;C、君臣之间的这种关系说明了是一种利益的关系,这就使得依靠宗法血缘关系
22、来选官的这一制度逐步在瓦解,故正确;D、儒家确立正统思想地位,是在西汉汉武帝之后,时间不正确,故此项错误;应选C此题以韩非子关于君臣之间关系的论断为切入点,考查了对韩非子思想观点的掌握,以及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在对课本韩非子观点准确掌握的根底上,要结合材料表示的重点意思,进行准确的判别6. 材料的意思是到了一个国家,选择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假设一个国家昏乱,就告诉他们尚贤尚同的道理;假设一个国家贫穷,就告诉他们节用节葬、节用,由此可知,表达了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民贵君轻是儒家孟子的主张,克己复礼的思想是孔子的思想,故AC两项错误。 材料没有表达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砀山县 第二 中学 2022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