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 要求: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荀子天论?指出:“强本而节用,那么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那么天不能病;修循道而不贰,那么天不能祸。本荒而用侈,那么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那么天不能使之全;倍背道而妄行,那么天不能使之吉。据此可知,荀子强调的是 A. 天对人的主宰 B. 节约自然资源C. 开展的持续性 D. 自然效劳于人2.“士大夫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战国典籍中表示等序列仍用“大夫士。大夫士与士大夫外表看去只是前后制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
2、一个重大变化:大夫土强调的是等级;土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大显身手的结果B. 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士阶层C. 商品经济的开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 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3.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4.如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
3、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内容出处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那么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汉书食货志?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汉书衮帝纪?A. 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 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C.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 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5.汉武帝时期,关于“阿党法的内容,据张晏的注释是“诸侯有罪,博、相不举奏,为阿党;关于“左官律的内涵,据服度虔的注释是:“仕于诸侯为左官,绝不得使仕于王侯也。这些规定反映出 A. 汉代监察制度完善B. 汉代人事制度细密C. 诸侯政治地位削弱D. 七国之乱后果严重6.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
4、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B. 租佃经营根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D.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7.阅读以下表格信息,指出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地域年代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A. 经济格局变化 B. 朝代时间长短 C. 王朝力量强弱 D. 疆域面积大小8.宋代江南地区的民众因财产纠纷等上诉公堂的现象很常见,由此催生了专门教授诉学、培养诉师以及专业协助他人打官司为业的“书铺。当时规定:“书铺须在官府注册
5、,领取“牌记执业证书方能合法营业。据此可知宋代 A. 司法行为初步具有近代法治的色彩 B. 商品经济开展导致社会风气恶化C. 政府的有效管理促进维权意识觉醒 D. 城市规模扩大引发社会观念转变9.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 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 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 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 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10.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
6、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 毕昇改良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开展 B. 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 宋代印刷业开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11.据学者考订,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甚至出现“自五季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说明,宋代 A. 婚姻习俗重视物质利益B. 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C. 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D. 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12.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宣
7、宗时,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 B. 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中央集权C. 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动乱 D. 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13.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 仅作为侍从参谋,不参决政事 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
8、从君权14.明英宗时,流民几乎普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勾结倭寇,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流移他乡趁食佣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C.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D. 导效白银成为通用货币15.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那么到达69057件。这一变化说明当时中国A. 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B. 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C. 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D. 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16.雍正五年1727年,浙江巡抚李卫奏道:浙省居民稠密,户口繁多,而杭
9、、嘉、湖三府,本地又多种桑麻,是以产米不敷民食,向借湖广、江西等省外贩之米接济。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清朝中叶江南地区 A. 民间手工业开展繁荣B. 经济实力下滑严重C. 农业生产力日益下降D. 雇佣关系已经出现17.史学界普遍认可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到达顶峰,但对军机处设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下表最能说明 设立时间认可的历史依据不认可的主要理由1726年为了用兵西北,设立“军需房,参赞军务。临时性军务机构,无专职官员、无官衙。1729年正式更名“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只有兼职官员,皇帝随时召唤,皇宫内设值房。1732年全称“办理军机处直至清亡;专设军机大臣、章京等职;“军国大计,罔不总
10、揽。军机处名称、职能等业已具备。A. 历史解释往往有随意性B. 主观阐释难以复原历史真实C. 史学研究决定历史开展D. 不同研究视角影响历史结论18.?南京条约?申明:“美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 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 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 传播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D. 冲击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19.郑观应在评述某种企业组织形式时说:“全恃官力那么巨
11、费难筹,兼集商赀那么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那么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那么吏役又多需索各有责成。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京不得分外诛求,那么上下相继,二弊俱去。郑观应实际上 A. 肯定了官办洋务企业的优势B. 主张国家政权与私人资本相结合C. 主张国家加大力度扶植私人资本D. 意在强调朝廷吏治腐败20.1840年4月,美国领事告诉清朝某官员英国将派军远征中国的消息,但该官员将其称之为“谣言,英军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后,该官员还上奏皇帝:“伏查英夷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乃载运鸦片。由此可知,该官员 A. 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缺乏清晰 认识 B. 对鸦片战争的失败负有主要责任C. 判断敌情
12、失误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D. 认为英国鸦片走私行为缺乏为虑21.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 A. 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使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C.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D. 促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办厂合法化22.有史书曾记载: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 清朝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 清朝不了解世界形势C. 中英两
13、国治理秩序差异 D. 清朝不懂得国际公法23.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时机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B.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C.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那么维护主权24.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
14、项 A.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 D. 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25.“战争重组了新 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上述材料中的“战争指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6.(2022课标全国,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
15、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开展27.(2022课标全国,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那么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预中国内政的借口 D.局部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8.(2022课标全国,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
16、万人从愚蒙、专制和专制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煽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9.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业税不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1900年开始,清政府取缔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 A. 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B. 屈从列强以赢得西方国家支持C. 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D. 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30.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
17、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 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B. 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C. 是中国近代历史开展的必然结果D. 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根底二、非选择题此题共3小题,共4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1.14分阅读以下材料,答复相关问题。材料一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根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父之所责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摘自?朱子家训?睦宗族,
18、和乡邻。禁凌暴,守击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兴旺,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育子女“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终
19、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请答复: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内容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家规、家训有何积极作用?10分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对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4分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
20、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4分4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 史学家李时岳认为:近代中国存在向下沉沦和向上开展两种趋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从独立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这表现为向下沉沦的趋向
21、;另一方面,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封建经济结构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表现为向上开展的趋向,在这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讲义?根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以“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开展的趋向为主题进行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高二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答案】C 【解析】材料“强本而节用,那么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那么天不能病;修循道而不贰,那么天不能祸。“倍背道而妄行,那么天不能使之吉中可以分析出荀子认为人要遵循自然规律
22、,强调了开展的可持续性,故C项正确;A项说错误,荀子认为人定胜天;B项包含在C项之中;材料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项比拟片面,排除。点睛:材料“强本而节用,那么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那么天不能病;修循道而不贰,那么天不能祸。本荒而用侈,那么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那么天不能使之全;倍背道而妄行,那么天不能使之吉。是指加强农业生产,节约开支,天时就不会使人贫困;衣食充足,按天时变化活动,天时就不会使人生病;遵循自然规律行动没有过失,天时就不会加祸于人。给养少而又很少劳作,老天就不能让他保全;违背规律而又肆意妄行,老天就不能让他平安。2.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是,战国时期原先按照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滕州 一中 2022 学年 历史 下学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