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疟原虫是一类寄生性的单细胞动物,是疟疾的病原体,在人体内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中。疟原虫的寄生会使红细胞膜发生变化,它在细胞内的大量增殖可使红细胞裂解死亡。相关研究说明,未感染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其磷酸化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疟原虫会通过减少红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减弱其细胞代谢B. 疟原虫通过引发肝细胞、红细胞的细胞膜流动变形而进入宿主细胞C. 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不易感染疟原虫,可能与细胞外表糖蛋白变化有关D. 疟原虫形态的维持与蛋白质纤维形成的细
2、胞骨架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未感染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其磷酸化水平可能存在差异,说明疟原虫的感染不影响基因的表达,通过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磷酸化影响葡萄糖的运输。【详解】A、由“未感染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可知,感染疟原虫不会减少红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A错误;B、疟原虫是单细胞动物,通过其细胞膜与肝细胞、红细胞的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不易感染疟原虫,可能与细胞外表糖蛋白变化有关,C正确;D、蛋白质纤维形
3、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D正确。应选A。2.以下有关显微镜的使用,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观察有丝分裂时,应尽量在一个视野中找全分裂各时期的细胞B. 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别离现象C. 制备细胞膜时,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水中的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破裂D. 黑藻叶肉细胞呈单层分布,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答案】C【解析】【分析】1.制备细胞膜实验过程:选材0.9%生理盐水稀释制备临时装片用滴管吸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滴清水在载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2.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3.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4、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详解】A、由于细胞大多数位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所以一个视野里难以找全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细胞,A错误;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别离,只需要将视野调暗,B错误;C、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吸水后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C正确;D、高倍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D错误。应选C。3.以下有关生物膜及其所含蛋白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载体蛋白种类密切相关B. 溶酶体膜蛋白经过修饰,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C. 叶绿体中催化NADPH合成
5、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D. 线粒体中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答案】D【解析】【分析】1.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图解:【详解】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载体蛋白种类密切相关,A正确;B、溶酶体膜蛋白经过修饰,不会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B正确;C、光合作用光反响会产生NADPH,场所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因此叶绿体中催化NADPH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C正确;D、线粒体中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应选D。4.细胞要经历产生、生长、成熟、增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
6、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大肠杆菌分裂过程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属于无丝分裂B. 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呼吸速率减慢C. 细胞凋亡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有重要意义D. 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能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答案】A【解析】【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
7、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A错误;B、衰老细胞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B正确;C、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变,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D
8、正确。应选A。【点睛】此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明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基因流是指生物个体从其发生地分散出去而导致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流的过程,可发生在同种或不同种的生物种群之间。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邻近的种群间基因频率有较大差异,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基因流B. 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C. 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D. 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
9、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一种途径【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根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注意理解题意中基因流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详解】A、由题意可知,基因流可发生在同种或不同种的生物种群之间,所以邻近的种群间可能存在基因流,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基因交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B正确;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为自然选择提
10、供了更多的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C正确;D、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一种途径,除此外,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能会形成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D正确。应选A。6.某果蝇两条染色体上局部基因分布示意图如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朱红眼色和暗栗眼色是相对性状,基因cn与基因cl为等位基因B. 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 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只会出现在雌配子中D.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cn、cl、v、w 会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常染色体上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
11、; X染色体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错误;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存在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可出现在雌配子中,也可
12、出现在雄配子中,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所以基因cn、cl不能自由组合、基因v、w 也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应选B。7.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那么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的控制。A. 2对B. 4对C. 3对D. 6对【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
13、题意“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那么开白花,假设子代红花占3/4,说明F1含一对等位基因,其它各对基因为显性纯合,假设子代红花占3/43/4=9/16,说明F1含两对等位基因,其它各对基因为显性纯合,以此类推,根据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3/44,可推知F1含有4对等位基因。【详解】根据上述遗传图解可知,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
14、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即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至少受4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所以B正确,ACD错误。应选B。8.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长跑后肌肉酸痛是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积累所致B.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 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假设内环境失衡,会导致机体病变。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
15、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详解】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乳酸积累所致,A正确;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B错误;C、甲型流感病毒入侵会引起发热、腹泻等内环境紊乱的病症,C正确;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应选B。9.丛枝菌根AM是一种土壤生态系统中同时具有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特性的结构,它由AM真菌与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
16、耐受性。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丛枝菌根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生产者B. AM真菌可为植物提供多糖、矿质元素、水等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C. AM真菌的拟核中可能存在与重金属离子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D. 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AM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没有拟核;“AM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耐受性,而宿主植物能为AM真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说明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这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详解】A、丛枝菌根由AM真菌与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B、植物为AM真菌提供糖类、矿质元素
17、和水分等营养物质,B错误;C、AM真菌属于真核细胞,不存在拟核,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是二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应选D。10.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B.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C. 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D. 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答
18、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在维持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是血糖升高开始35min,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是血糖升高15min后,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A正确;B、胰岛素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B错误;C、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D、机体对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
19、,D正确;应选B。【点睛】血糖调节中,高血糖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细胞传入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作效应器分泌胰岛素。故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11.生态系统的开展方向往往是趋向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 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可增加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C. 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 由图甲可知,D点以后生态系统
20、的稳态可能会受到破坏【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甲分析,随着载畜量的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合理的载畜量为A-C点。据图乙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因此种群数量变化呈现S型曲线。【详解】A、从图乙可知,F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根本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型,A错误;B、由图甲可知,A-C段随着载畜量的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增加,即适量的放牧可增加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B正确;C、从图乙可知,F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增加,F点时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即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值K值,C正确;D、从图
21、甲可知,从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低于不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D正确。应选A。12.薄荷中有一种叫薄荷醇的物质其结构见图,这种物质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以下描述不合理的是A. 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B. PRPM8受体存在于感觉神经元上,与薄荷醇结合后会产生电位变化C. 吃薄荷后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D. 薄荷醇这种有机小分子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薄荷醇的组成元素为C、H、O,薄荷醇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
22、,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冷觉。【详解】A、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A正确;B、由题意可知,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可接受薄荷醇的信号刺激,即PRPM8受体存在于感觉神经元上,与薄荷醇结合后会产生电位变化,产生的兴奋继续向内传导,B正确;C、由于薄荷醇会刺激机体的冷觉感受器,所以下丘脑的冷觉中枢兴奋后,会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以及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皮肤毛细血管,使其收缩减少血流量,C正确;D、薄荷醇的组成元素为C、H、O,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二者的组成元素不相同,D错误。应选D。13.某些土壤细
23、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以下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别离和计数的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B. 倒平板时应将翻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 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D. 假设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那么本组菌落数的平 均值为34个/平板【答案】C【解析】【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别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适宜,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聊城市 2022 届高三 生物 下学 开学 检测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