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县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西省沁县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沁县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沁县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31题,每题2分,共62分)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 关于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B. 边界具有确定性C. 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D. 区域内部无差异2. 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热量条件变化B. 水分条件变化C. 地势上下差异D. 农业类型差异【答案】1. C 2. B【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
2、区域和土壤,学生要掌握区域的根本特征,熟悉土壤分布和形成条件。 根底性较强,难度不大。【1题详解】在我国根据地域环境不同,土壤一般分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草甸土及漠土。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不一致,A错;土壤之间有过渡地带,边界不确定,B错;区域内部有自己的特征,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C对;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差异是绝对的,D错。应选C。【2题详解】由图可知,有青到黄再到白,表达的是土壤由我国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根据我国降水特点可知,东中西的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变化
3、,应选B。【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根底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根底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读“东、中、西三大地区GDP比重增幅图,完成以下各题。3. 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表达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 中部地区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B. 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
4、(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低于东部但高于西部C. 中部地区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少于东部和西部D. 中部地区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下降5%4. 导致中部经济开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 劳动力丰富D. 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答案】3. A 4. B【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纵坐标表示的GDP占全国比重增幅随时间而下降,并且增幅被西部赶超。【4题详解】中部地区有山西省的煤炭,江西省和湖南省的有色金属矿产,河南省的煤炭和石油,湖北省和安徽省的铁矿资源,矿产资源异常丰富。交通条件比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地区要方便得多。“智能出行指
5、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以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以下各题。5. 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A.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 人口地理分界线C. 800mm等降水量线D.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6. 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A. 气候湿热B. 信息闭塞C. 地表崎岖D. 经济落后【答案】5. B 6. D【解析】【5题详解】根据所学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我国的黑河腾冲线,选B。【6题详解】根据材料,“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
6、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因此,“智能出行与区域的经济兴旺程度等息息相关。图中R省区为贵州省,其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经济兴旺程度远远落后于重庆,故R省的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选D。【点睛】中国的地理界线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
7、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等。400 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湿润半干旱 农耕畜牧 暖温带中温带 森林草原 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中国人口的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开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读图,答复以下各题。7. “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 新疆北部B. 华北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大巴山地8.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
8、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以下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 城市工资水平升高 城市效劳行业兴起国家户籍管理改革 青壮年就业时机增多A. B. C. D. 【答案】7. D 8. B【解析】【7题详解】背篼适合“爬坡上坎说明“背篼军出现的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起伏明显;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据此推测“背篼军应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大巴山地地形起伏大,行车不便,靠人背运形成“背篼军;新疆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行车方便,对人背运货物需求少。据此选D正确。【8题详解】城市工资水平升高,所需要的效劳人群增多,对“背篼军开展应有促进作用,
9、排除;国家户籍管理改革促进人口流动,不会对“背篼军的开展起削弱作用,排除;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效劳行业兴起,青壮年就业时机增多,导致大多数青壮年转向其他就业岗位,正确。据此选B正确,A、C、D错误。位于南岭北麓的江西赣州市南康区的森林覆盖率为60.82%,家具产业是其特色主导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南康地区提出“打造千亿家具主产业集群的开展目标。读南康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9. 促进南康区家具产业开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 常绿硬叶林资源丰富B. 资金雄厚,交通便利C. 历史悠久,产业根底好D. 劳动力丰富且接近珠江三角洲消费市场10. “打造千亿家具产业
10、集群目标的实施可以使南康区 A. 现代物流业开展迅速B. 农业总产值减少C. 加剧企业竞争D. 吸引高技术人才引入【答案】9. D 10. A【解析】【9题详解】家具生产是市场指向型,促进南康区家具产业开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接近珠江三角洲消费市场,D对。常绿阔叶林资源丰富是原料因素,不是主要条件,A错。有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产业根底好不是主导因素,B、C错。【10题详解】家具产业是其特色主导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打造千亿家具产业集群目标的实施可以使南康区,现代物流业开展迅速,A对。经济开展,农业总产值可能增加,所占比重减少,B错。产业集聚,减少企业竞争,C错。家具产业不需要
11、高技术人才,D错。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1. 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A. 增加地表径流B. 降低土地盐碱化C. 缓解水土流失D. 增加水汽输送量12. 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A. 减少引水杂质B. 方便引水管自流C. 防止泥沙淤积D. 过滤水中污染物13. 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A. 东南丘陵B. 河套平原C. 黄土高原D. 藏北高原【答案】11. C 12. A 13. C【解析】此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坝窖联蓄工程拦蓄了泥沙,有利于缓解当地的水土流失;同时
12、有利于地表径流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引水卧管设计在清水层设计有开启进水口,而在浑水层是封闭的,这样有利于减少引水杂质。该工程是为了缺水严重、有洪水灾害的山区设计的,适合黄土高原。【11题详解】坝窖联蓄工程拦截了来水,使得泥沙淤积在坝内,拦蓄了泥沙,利于缓解水土流失;同时有利于地表径流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不能降低盐碱化,也没有增加水汽输送量。选C正确。【12题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大坝内的水体分成了上部清水和下部浑水两局部,进水口开口较高引水卧管设计在清水层设计有开启进水口,而在浑水层是封闭的,使得进入水管的水为杂质较少的清水,即有利于减少引水杂质;不是方便自流引水,与防止泥沙淤积和污染无关。选
13、A正确。【13题详解】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该地饮水困难,缺水严重,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蓄水存储,是有洪水发生的、又缺水的,应是黄土高原;东南丘陵水资源丰富,河套平原引黄河水便利,藏北高原洪水少见。选C正确。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拟优势产业的外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的主动移动。以下图是“某产业在某地区生产本钱和利润变化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各题。14. 该产业在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的时间及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A. 之间,生产本钱迅速上升B. 期间,市场竞争加剧C. 之间,
14、生产本钱迅速上升D. 之间,市场竞争加剧15. 该产业在本地出现明显“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时间最可能是( )A. 以前B. 之间C. 以后D. 以后【答案】14. B 15. C【解析】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认真阅读地图是关键,结合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14题详解】从图中看利润水平从期间下降最快,生产本钱根本不变,原因可能是市场竞争加剧,故B正确。【15题详解】从图中看之后生产本钱开始上升,利润水平继续降低,开始出理衰退性产业转移,故C正确。读“中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6. 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A. 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B.
15、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C. 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D. 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17. 导致甲所在区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放牧B. 过度开垦C. 过度砍伐D.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18. 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 保护草场,合理放牧C. 合理采伐,及时抚育D.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答案】16. A 17. C 18. B【解析】【16题详解】图中甲是大、小兴安岭山区,生态问题是森林减少;乙是内蒙古高原,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丙是三江平原,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A正确。【17题详解】图中甲是大、小兴安岭山区,生态问题是森
16、林减少,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C正确。【18题详解】乙所在区域为内蒙古草原,农业类型为畜牧业,可持续开展的主要措施是保护草场,合理放牧,B正确。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据以下图完成以下各题。19. 以下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开展方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为加快经济开展速度,应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向远西部地带迁移人口,减轻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开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A. B. C. D. 20. 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局部省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沁县 中学 2022 学年 地理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