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 总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周初分封的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观察如图,的诸侯是A. 周王之弟B. 古代帝王后代C. 功臣D. 周王嫡长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齐国,是功臣封地;是鲁国,是周王之弟;是燕国,也是周王之弟封地;是楚国,是颛顼之后。由此可知,B项正确;AC错误;周王嫡长子继承的是周王的权利,故D项错误。2.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当时A. 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初步形成B. 中央集权利于维护周王的
2、统治C. 以血缘关系作为权力的分配依据D. 分封制使遥远地区得到有效开发【答案】C【解析】【详解】“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意思是周王子孙,如果不是愚蠢至极,没有不成为显贵诸侯的。这说明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作为权力的分配依据的,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开始于秦朝,故A项错误;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表达出分封制的作用,故D项错误。3.在中国古代,正月初一百官要朝见天子,被称为“大朝会。朝会制度源于西周,天子接见诸侯的目的是“图天下之事,同时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谓之“图考绩。由此可知,“大朝会A.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 有效减少了
3、决策的失误C. 有利于遥远地区的开发D. 为皇帝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根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很多诸侯被分封于偏远地区,天子接见诸侯除了“图天下之事,同时还要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周天子对地方治理的关注促进了诸侯对地方的治理,有利于遥远地区的开发,故C项正确;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项错误;“有效减少了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和分封制无关,故D项错误。4.西周贵族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结构。这表达了早期政治制度A. 等级森严的特点B. 权力高度集中于周天子C. 大小宗关系相对D. 阶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答案】A【解析
4、】【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结构,这表达了西周社会等级森严的特点,一旦该等级制度被破坏,就意味着分封制的解体,故A项正确;分封制没有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大小宗关系相对是宗法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该等级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不具备较好的流动性,故D项错误。5.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成认对方君主的王位,这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说明A. 分封制遭到破坏B. 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C. 禅让制得到恢复D. 宗法制增进了五国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形成了严
5、格的等级制度,一旦等级制度被破坏,就意味着分封制的破坏。“五国相王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就是对分封制的严重破坏,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是在秦朝,故B项错误;禅让制是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材料不是表达的禅让制,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的制度,材料和宗法制无关,故D项错误。6.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反映出A. 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B. 汉代君权进一步加强C.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 御史大夫职权被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御史
6、大夫,由秦代银印青绶到了汉成帝时的金印紫绶且“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说明御史大夫地位和权力的提升,削弱了丞相的权力,从而加强了君权,故B项正确;材料表达不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表达的是中央官制,不涉及中央对地方控制,故C项错误;显然御史大夫职权增强了,故D项错误。7.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的“新型表现在A. 开创皇帝制度,皇位在家族内部传承B. 建立郡县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吸取前朝教训,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D. 以血缘为纽带,按关系亲
7、疏分配政治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意思是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政治是“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其“新型主要表达在建立郡县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贵族政治的王位也是在家族内部传承,故A项错误;汉朝初期在地方实行了郡国并行,故C项错误;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按关系亲疏分配政治权力,这属于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8.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录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材料说明当时政治A. 家国一体,特征明显B. 皇权旁
8、落,相权加强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既有管理国家事务的,也有管理皇室事务的,这说明当时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皇权旁落、相权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九卿的相互牵制,故C项错误;机构精简无法表达出来,故D项错误。9.如图地方管理制度可能出现在哪一个时期A. 西周B. 西汉C. 元朝D. 清朝【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王朝地方行政管理既有“郡也有“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即“郡国并行,故B项正确;西周地方实行的是分封制,故A项错误;元朝地方
9、最高行政机构是行省,故C项错误;清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总督、巡抚、将军等,故D项错误。10.有史学家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一变化A. 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B. 导致古代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C. 伴随着明确的分工行政效率提高D. 进一步分散相权皇权得到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通过程序性分权进一步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三省六部是中枢权力机构,故A项错误;古代家国一体政治特色已在封建社会存在,故B项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不能表达出“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故C项错
10、误。11.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选项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 察举制注重门第声望B.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 察举制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 科举制利于统治根底的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科举制,以文取士,可以自由报考,这不仅提高了官员的素质,而且扩大了统治根底,故D项正确;察举制注重的是品德、学问、议政能力,故A项错误;科举制注重文化素养,不是科技素养,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故C项错误。12.?欧阳修集?记载:“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
11、举动为其所制。材料中描述的和知州争权的这一官职出现在A. 秦朝B. 唐朝C. 北宋D. 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中描述的是宋代通判对知州的监督,故C项正确;秦朝监督地方的是监御史,故A项错误;唐朝的“道是地方监察区域,故B项错误;明朝监察地方的是按察司,故D项错误。13.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以下选项能够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 汉代实行推恩令B. 魏晋九品中正制C. 宋代设参知
12、政事D. 元代设立中书省【答案】C【解析】【详解】“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指的是皇帝通过启用身边的亲信来分散相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内外朝、宋代的参知政事都是此表现,故C项正确;汉代实行推恩令解决的是地方王国问题,故A项错误;魏晋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元代设立中书省,相权又进一步增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故D项错误。14.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行省制度的推行说明A.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 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C.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13、D.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说明元朝的行省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行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割据问题,地方割据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故错误;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15.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说明明朝内阁A. 适应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需要B. 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 开始拥有独立的
14、决策权D. 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指的是内阁是连接皇帝和六部百司之间的桥梁;“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指的是内阁参与决策的程度取决于皇帝的信任程度。由此可知,明朝内阁适应了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需要,故A项正确;内阁只是咨询机构,不可能决定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也没有独立的决策权,故BC错误;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16.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这一变化
15、说明A. 皇权与相权矛盾锋利B. 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C. 皇权呈现削弱的趋势D. 内阁的权力在不断上升【答案】D【解析】【详解】阁臣对国家事务由“鲜所参决到“部权尽归内阁,这一变化说明了内阁的权力在不断上升,故D项正确;朱元璋已经废除了丞相,不存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内阁始终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表达皇权的削弱,故C项错误。17.?清史稿?感慨说:“任军机者,白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内阁成员,虽唐、元三公唐设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正一品,宋元根本仿此制尚不及也。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 完全取代了内阁的职能B. 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C. 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天门市 2022 学年 历史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