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高三第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





《21高三第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高三第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第1313讲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发达的古代农业 和手工业的进步和手工业的进步考纲要求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特征知识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工具(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
2、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逐渐渐推广。西汉西汉:赵过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犁壁和耧车耧车。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东汉东汉:使用耦犁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问题探究1: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标志是什么?提示: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度,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2)汉朝汉朝:
3、出现了二人一牛犁耕法和赵过赵过推行的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都江堰,汉朝汉朝出现了漕渠漕渠、白白渠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2)灌溉工具:曹魏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
4、有制确立。特点:A、以一家一户为单位;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思维升华: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知识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特点(1)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3)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2官营手工业发展概况(1)冶金业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代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西周晚期,
5、中国已有铁器。两汉时期两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到16世纪世纪以前,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2)制瓷业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瓷器。东汉至唐朝东汉至唐朝: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3)丝织业丝织业先秦先秦时期: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丝织品丝织品,商朝商朝时已有织机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西汉时期:在长安设东西织室,规模
6、达数千工人。唐宋唐宋时期:唐代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明清时期:官府在苏杭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3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1)特点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概况艰难历程:春秋战国至秦汉春秋战国至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隋唐隋唐恢复和发展;两宋两宋以后艰难发展;明明中叶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技术创新: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丝织业使用花楼机。(3)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
7、清朝时继续发展。问题探究2: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如何?提示: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总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4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世界(1)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2)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形成“丝绸之路”,赢得“丝国”誉称。(3)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要点1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原因、特点特点和评价评价(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自
8、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3)评价:积极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推动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主要动力;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古代中国一切文明的基础。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障碍,是近代中国停滞不前、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一。典例1 (2011年山东文综)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我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故A、C两项错误;图片无法体现雇佣关系的特
9、征,故D项错误;从图片信息看,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修整土地,体现我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项。答案B 图片类试题有三类:一类是纯粹的图片题,所有信息都要从图片中寻找;一类是与材料结合题,既要识图又要充分利用材料;一类是图片点缀,没有实质意义。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合。(2011年河南濮阳摸底)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
10、,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材料艺术化地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状况,但是,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是在极低的生活标准下的自给自足,农民非常贫穷,所以此题应选择B项。答案:B要点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1)历史悠久,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规模宏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在
11、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3)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4)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劳动分工更加细致,手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手工业生产中采用雇佣劳动,分工明确,采用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的相应变化。随着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典例2 (2011年广东汕头模拟)“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
12、的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解析“天子之六工”说明是专门为天子服务的部门,这属于官营手工业。答案C解答材料题的前提是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最后是立足材料联系教材。(2011年南京模拟)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解析:本题属程度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中国传统的手工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第一轮 复习 发达 古代 农业 手工业 进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