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四十五“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训练含解析.docx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四十五“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训练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四十五“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训练含解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练四十五“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设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根本扫除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22021浙江1月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以下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先秦诸子百家在诘难与整合中开展,其中道家对法家的态度就有一个明显的
2、转变过程。早期道家认为“法烦刑峻,即民生诈,后期道家却认为法是“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这一变化说明()A道家和法家的主张趋同B道家思想体系的紊乱C法治思想顺应时代要求D礼治思想被法治取代4墨子提出“视人之国假设视其国,视人之家,假设视其家,视人之身,假设视其身。墨子这一思想()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否认了西周的等级制度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5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据史书
3、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关羽的一生,暗含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该思想是()A老子辩证法思想B孔子仁的思想C墨子非攻思想D韩非子法治思想7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成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以下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表达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A“相地而衰征B“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C“燔诗书而明法度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2021全国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那么说,
4、“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9?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聚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表达了贵族阶层的旨趣10“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局面()A源自社会生产力的开展B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C提供了文化重组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考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四十五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训练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