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doc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宋代是我国词坛一个百花盛开的时代,李清照及其“易安体”独擅词坛,为历代文人所称道。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所云“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以其卓越的才华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感情真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誉满词坛。诗词历来是一位作者的心灵寄托,是一个人内心无所遮掩的袒露。读李清照词如读其人,作为一个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倾注了她所有的爱与恨,人生理想与追求。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正是宋代理学逐渐形成的时代,儒
2、家思想不断深化,更加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和个性。女性丧失了自我,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出生在这个时代,李清照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学识渊博,母亲王氏知书识理,也很有文学修养。他们没有以理学教条规范女儿的言行,扼杀女儿的灵性。李清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庭教育和文化熏陶,洋溢着蓬勃、昂扬的生气。她用她的笔,融进自己的所有,借助词这一艺术形式,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深深了解女性的痛苦和追求。她词中的女性,无论是活泼、豪放而又娇羞的少女,还是温柔、满怀相思的少妇,亦或是孤寂悲凄的嫠妇,其实都是她自己
3、人生经历,她以词的形式敞开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和追求,描写自己在风云变幻时代的艰难步履。李清照以自己的词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以己之笔、写己之事,抒己之情。她的词几乎是自传词,可以说它是“写人生的文学”。她的词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她的追求: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渴望着人性的回归。本文即结合李清照词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来论述她的人生追求。一、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很多是表现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宋代统治者用封建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更剥夺了女性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女性都“安守本分”,把封建理学施加在他们身上的蹂躏政策认为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就
4、逆来顺受,即使对美好生活有感于怀,也不敢表现出来。而李清照不同,她的家庭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氛,对培养她成为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是十分难得的条件,使她的文学天赋得到了培养和表现的机会。又由于她前期单纯的社会生活,使她在不自觉中摆脱了封建社会理学思想的束缚,培养了她健康的生活情趣,对大自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了一种纯真的童心向往。表现在作品上,则新颖不俗,清新灵秀,独出群芳之上,走出闺房,玩赏美景,饮酒惜花,写诗赋词,如男子一样肆无忌惮地抒写其内心情怀。(一)赞美热爱自然,大胆、爽朗的少女本性。李清照词中的少女与当时封建礼教下常见的腼腆羞怯,循规蹈矩的少女截然不同。她们天真活泼,大胆爽朗,有
5、着少女特有的情态。如她的小令如梦令(常记溪日暮)中的少女在溪亭醉饮,游兴酣畅,乐而忘返,以致“晚回舟”,却又“误入藕花深处”。手忙脚乱,“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只有三十三个字一气呵成的小令,景象非常开阔,气度豪迈,字里行间,一个无拘无束,天真浪漫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又如,“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双调忆王孙)在一个少女眼中,自然风光显得那样丰富,那样热情,每一山,每一水是那样的可爱可亲。在“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蘋花汀草”等等一连串明白简洁的语句中,
6、呈现给人们的是词人不为“秋已暮”“ 荷叶老”而伤感,而是在为“水光山色”“莲子已成”和“蘋花汀草”而欢歌不已。此词别具一格,它给人以清新向上,愉悦充实之感。李清照以词的形式再现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写出了少女特有的对自然美的感受,表现出她健美的身心和生活的无忧无虑,在不自觉中呈现出她那种青春活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二)表现少女娇羞、好奇的可爱摸样。另外,在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少女:她刚荡完秋千,因有客来,含羞逃走。慌乱之中,绣鞋跑掉了,金钗也从头上滑落下来。可能意识到自己如此狼狈有些失态,所以逃到园门,又停下来,靠在门旁假装嗅梅,偷眼看来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词人通过
7、形象的外部动作,把少女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寥寥四十一字,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感情丰富,略带娇羞矜持的少女形象。词中的“溜”和“羞”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她妩媚羞涩的情态,末尾的假动作“却把青梅嗅”,更是曲折地表达了她的大胆与好奇。词中所描写的少女完全没有那种“足不扬尘,笑不露齿”的封建礼教的约束,她活泼、聪颖,虽略带羞涩却向往与异性接触。“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细节描写,充满了个性魅力。从这几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易安词中的少女,不管是娇羞的,还是豪放的,都有着一种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思想,她不甘受封建礼教的压制,要求自身的个性解放。她为“莲子已成”而欢歌,当她感到整个
8、社会对妇女身心的无形压力时,她“沉醉不知归路”,希望借这个“沉醉”而求“兴尽”。“和羞走”后又“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着她朦胧的青春觉醒。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世俗的习气,她犹如出水芙蓉,处处露出清新和活力,使人耳目一新。这正是易安的人格,也是她向往的理想。她向往自由,时时都不自觉地显示某种自我的存在。少女生活是短暂的,易安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人。比清照大三岁,明诚好文学,自幼酷爱金石书画。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杰出的金石学家)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如果说她笔下的少女还只是她追求个性解放的不自觉的表现的话,那么在她所写的渴望爱情忠贞平等,为相思所苦的少妇身上则得
9、到了更为直接、具体的表现。二、向往美好平等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然而,在封建社会里却从未取得应有的地位。特别是李清照生活的宋代,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理学所提倡的禁欲主义,对女性更是无形的枷锁,因而一些女性只好把自己的爱情之火熄在心底,逆来顺受。而李清照则敢爱敢恨,把大家闺秀所怯口的情趣和恋情,直接歌咏,大胆地描写少女的恋爱心理,勇敢地表露少妇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倾吐自己的离别相思之苦。黑格尔说:“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特别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为爱情。”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诗歌互答,共治金石之学,她是赵明诚的知音和合作者。有个志同道合的丈夫,易安怎能不感到快乐
10、、幸福?因而她的恋情词,是以自身感受,真切体验来抒写妇女自身内在情感的。她词中的情感,捕捉的形象都是感受最深、最真的,是她细腻的体味。她既描摹少女初恋情态,如“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眼波才动,被人猜”。又抒写夫妇美好的生活和别离后对丈夫的思念,可以说抒写恋情是李清照词作的主题之一,突出地表现了她对美满平等爱情的大胆追求。(一)李清照大胆赞美美好爱情。她的新婚生活是幸福的,她在词中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露对爱情的热烈追求,真实地展现自我的情感世界。你看她“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
11、比并看。”(减字木兰花)那新婚中的少妇在卖花担上买来一枝还带着露水的花,她唯恐丈夫觉的她的面颊不如花的面颊美丽,故意把这枝花插在自己的鬓发上,故意让丈夫品评:“是带露的红花好看,还是新娘如花的容颜更美。”这是典型的闺房之事,小女子的撒娇之举。正是在这日常生活情趣的叙述中,展现了作者新婚燕尔,伉俪相娱之情。真挚大胆地在人们面前勾勒出一个幸福少妇在丈夫面前撒娇的模样。这样幸福的婚姻生活,古往今来,哪个女性不神往呢?而敢言者不多。在当时封建礼学盛行时期,这类词更能体现词人对于旧礼教的冲撞,而这样冲撞本身,正体现了李清照对美好婚姻的热爱和赞美。(二)抒相思之愁苦。新婚的幸福是易逝的,每当赵明诚外出做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李清照词 中的 女性 形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