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doc
《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海尔企业家的管理之道前言 很感谢老师能利用课堂时间给我们看了海尔首席执行官,这部关于海尔从起步到成长壮大的历程再现。说实话,我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在此之前,我对海尔并没有做深入了解,除了佩服张瑞敏的卓越领导力和欣赏海尔“真诚到永远”企业文化,关于海尔的发展历程和内部管理却从来没有好好研究和思考。这次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对海尔一路走来艰难过程的所见和老师细致深入的剖析,让我对海尔不仅有一个深刻认识,而且充满了无限敬意。作为一个民族企业,海尔的壮大似一个奇迹,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海尔的成长似一棵大树,已默默送来清凉的绿荫;海尔企业似一面红旗,已经飘扬在中国大地。海尔创立于1884年,从创立初亏损14
2、7万元,到2002年全球营业额达到711亿元,从小作坊发展到国际化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到目前它用25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著名企业100多年走过的历程,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惊叹、为之沉思。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原因的,而一个企业的成功则更需要我们去总结经验,仔细研究海尔的整个发展历程,不难得出海尔是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民族企业成功的标志,在我看来海尔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海尔企业家的有效管理,而它有效的管理运作主要体现在四个大的方面。一、 海尔的生产经营管理(一) 从抓纪律开始1984年12月,青岛电冰箱总厂,35岁的张瑞敏成为当年第四
3、任厂长,当时厂里只有600多人是一家亏空14万的集团所有制小厂,工人们都觉得没什么指望,生产的产品都卖不出去,没什么任干活。据资料得知,“每天8点钟上班,但到9点钟就没人在厂里了,扔手榴弹都炸不到人”,厂房力连窗都没有,在冬天,工人们还把木质的窗框全部拆下来烤火用,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我们从视频上看到当时的海尔也确实是这样一种冷冷清清、破败不堪得经营场面,但自张瑞敏肩负起重担时,他就从抓劳动纪律开始,制定了13条劳动纪律,包括不准在车间大小便,不准偷抢厂里物资等最基础的条例,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讲究抓出来严肃处理,似秋风扫落叶般无情。通过整顿纪律,很多人开始开始收敛,对工厂恢复了信心,至
4、此,工厂整个生产经营才开始慢慢走向正规。(二)引进技术与改革开放同步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数十家企业都从国外引进了电冰箱生产技术和设备,而现在讲海尔的前身,即青岛电冰箱总厂就是其中之一。那年,张瑞敏及主要负责人去了德国,与利勃海尔签约引进技术。 就在德国的啊那个晚上,恰好是当地的一个节目,天空中燃放着焰火,陪同张瑞敏的德国人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中国进口的烟花,中国的工业落后,但你们祖先的人四大发明非常棒。”这一句无意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张瑞敏的心,“中国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名牌。”回国后,张瑞敏向全厂干部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与利勃海尔签约时就引进了当时亚洲第
5、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开启了海尔的生产运作方式和创品牌的道路。说道引进生产线,可算是费了很大的波折。因为在当时中国的硬件设备是在生太差,管理水平更是达不到要求,但张瑞敏却能够以最具成败的因素人,来使德国合作者信服。海尔引进生产线后,也幸运赶上了那个时代,改革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外汇管制逐渐放开,额度也越来越放开,这使海尔的生产运作方式有对内转向对外。政策上的宽松无疑对引进设备是天赐良机,改革开放无疑给海尔创造了一个平台和机会,自此,海尔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一间小作坊工厂很快成为国际化的企业。(三)“砸冰箱”抓质量 “1956年,那是中国家电市场爆炸式的增长时代,由于当时中国
6、物资的极度短缺,各种商品商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上流行“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的说法,很多工厂都在不计质量拼命赶规模。而海尔却反其道而行,在海尔创业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因为收到一客户来信说:“冰箱有质量问题”据检查,其实也不是什么好大的问题,只是有些痕印,多数人都反对张瑞敏提出砸冰箱这一损失重大的举措,认为可以把它用来奖励员工或公关,但张瑞敏却极力坚持砸掉,狠狠的挥着大锤,76台冰箱就当众被砸掉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为这么大的损失而可惜,但是事实证明那个“败家”的砸冰箱事件,却砸除了海尔员工“零缺陷”的质量意识。1989年,当市场供大于求,各厂商冰箱纷纷降价时,海尔冰箱却逆市场
7、提价12%,用户还纷纷排队购买。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浪潮波涛汹涌,创业意识势不可挡,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优良的产品质量。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质量又何尝不是企业的生命呢?一个企业,并非生产出大批量的产品,就能风雨不动安如山。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只有以生产的过程为重点,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生产出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令顾客满意,从而赢得上帝的心。任何企业,若想在星罗棋布的同行中立足,若不讲求质量,注重信誉,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试想如果企业质量把关不严格,那么就会生产出
8、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那么企业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产品滞销在所难免。海尔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观念在每个员工心中树起来,它的砸冰箱事件,也由此深入人心,且开始实行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战略。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逐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二、 海尔的“本土化”管理 张瑞敏说:要国际化就要本土化,面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频繁遭遇的反倾销问题,我们必须从以下两点来努力,一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就是竞争用户资源,因此不要盯着竞争对手,而是应盯着用户的需求。二是,企业在海外必须本土化,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海尔 企业家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