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doc(1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 期: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 科: 数 学 年 级:四 年 级 执 教:日 期: 2017年2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有关0的运算;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四则运算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整数四则运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加减法、乘除法计算的巩固和扩展,又是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归纳和总结,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而在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
2、学习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代数运算及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对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认识中括号,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4.经历解决租船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优化思想。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2.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难点:1.理解减法、除法的意义。2.正确地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课时教学
3、设计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学校: 教师: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例1)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1 的第(1)题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第(2)、(3)题引导学生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并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承前启后整数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
4、用。3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重难点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难点:概括减法的意义。化解措施数形结合,归纳概括。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对比观察,探索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铁路路线图,提问:你们知道被称为通往拉萨的“天路”指的是哪一条铁路线吗?2.课件重点显示青藏铁路线,突出从西宁经格尔木到达拉萨这一段铁路线,并标注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3.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
5、息提出问题。1.观察铁路路线图,汇报:我国的铁路路线图像一张蜘蛛网一样,遍布全国各地;我知道有一条通往拉萨的“天路”就是青藏铁路。2.认真观图并收集有关数据,思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1.列竖式计算。38612071593 3 8 6+ 1 2 0 7 1 5 9 3118013910411 1 8 0+ 1 3 9 1 0 4 1二、对比观察,探索新知。(20分钟)1. 加法算式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1)课件出示例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3)组织学生汇报,并说一说加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4)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意义,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6、(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5)介绍加法各部分的名称。2.减法算式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1)结合例1(1),引导学生根据81411421956中的三个数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课件出示例1第(2)、(3)题)(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3)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第(1)、(2)和(3)题的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5)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引导学生梳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列出算式:8141142。(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口
7、算或笔算)(3)汇报,并说出每个数表示的意义。(814表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1142表示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表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4)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最后汇报。(5)知道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作加数,加得的数叫作和)2.(1)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预设: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独立解答。例1(2):19568141142(km)例1(3):19561142814(km)(3)观察三道算式之后汇报,相同之处:这三道算式都是由814,1142和1956这三个数组成的。不同之处:数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
8、同;在加法中,814和1142都是加数,1956是和;在减法中,814,1142是减数或差,1956是被减数。(4)明确减法的意义。(5)知道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梳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看图写算式。493+418=911(人)911-493=418(人)4. 在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1048,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104825245.看看下面哪个数量关系适用于“243839”这个算式中的求法,在正确选项后面的()里画“”。A减数被减数差()B加数和另一个加数()C被减数减数差()三、巩固应用,提升
9、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1.独立完成,并思考是根据什么直接写出得数的。2.独立完成,并叙述写出等式的理由。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加法验算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培优作业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540,其中减数比差多50,被减数、减数和差各是多
10、少?被减数:5402270差:(27050)2110减数:11050160或 (27050)2160教学反思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学校: 教师: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例2)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2通过插花情境,教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1)题通过解决“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来明确乘法的意义;第(2)、(3)题引导学生概括除法的意义;最后通过观察,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承前启后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
11、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难点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难点: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化解措施迁移类推,归纳概括。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揭示课题:同学们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
12、间的关系。1.回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340190530586984881243=37212606=210竖式、验算略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2情境图,组织学生编一道用乘法解决的问题。(2)引导学生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接近解决问题,并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3)指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3)介绍乘法各部分的名称。2.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1)组织学生改编问题。师:谁能根据例2情境图,改编成一道除法应用题?(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13、3)引导学生与上面的乘法算式进行对比,总结除法的意义。(4)明确除法各部分的名称。3.组织学生梳理,明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4.拓展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1)明确要求,根据情境图编写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2)分别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解决问题,比较后,得出:用乘法解决比较简便。(3)明确乘法的意义。(4)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作因数,乘得的数叫作积)2.(1)按照要求改编问题。(有12枝花,每3枝插1瓶,可以插几瓶?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2)独立列式解答
14、。123=4(瓶)124=3(枝)(4)对比观察,明确: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4)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3.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4.思考后,汇报: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2.根据,判断下列算式的对错。(、和都不为0)(1)()(2)()(3)()(4)()(5)()(6)()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1.独立完成,并说明理由。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已知54015135,求所代表的数
15、。27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没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商除数被除数”来验算,也可以利用“被除数商除数”来验算。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培优作业小丰今年16岁,爸爸今年48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小丰的5倍?当爸爸的年龄是小丰年龄的5倍时,小丰的年龄:(4816)(51)8(岁)1688(年)8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小丰的5倍。教学反思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学校: 教师:课题有关0的运算(P6例3)
16、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3首先提出“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具体描述一下这些运算。”接着又出示一幅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和概括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同时教材特别说明0不能做除数和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原因。承前启后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系统整理有关0的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3在学习中提高有序、全面思考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重难点重点: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化解措施整理概括,合作交流。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
17、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1.复习旧知。(1)提出问题:在我们认识的整数中,你们认为哪个数比较特别?(0)(2)引发思考: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2.课件出示口算题,组织学生快速口算。255003410992330 0158787026 2890 9904949 02224501.(1)思考学过的整数中哪个数比较特别,体会0的特殊性。(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2.快速口算。1.口算。1150115543054301400 1211210448+04480120二、合作
18、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组织学生将上面的口算题进行分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类型一:2550034128900222类型二:2330990类型三:87874949类型四:099450类型五:0150262.引导学生根据分类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3.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4.提出质疑,组织学生讨论:如果用0做除数,那么结果会怎样?1.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并汇报。2.根据分类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一个数减去0;被减数和减数相等的减法;一个数和0相乘;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3.总结关于0的运算,并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19、。减法: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和减数相等,差是0。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除法:0除以任何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4.在小组内讨论教师提出的质疑。举例说明,形成结论。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计算下面各题并把相应依据的序号填在()里。(1)505 ()(2)550 ()(3)505 ()(4)050 ()(5)0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 判断。
20、(1)0除以任何数都得0。()(2)一个数加上0仍得0。()(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2.计算。66360728987687612571.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2.认真计算,每组选代表汇报计算结果。3.脱式计算。3870=38+0=3810005=100-0=100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0不能做除数,因此在叙述0除以一个数时,不要忘记附加条件:0除外。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有关0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0aaa0aa0aaa0a000a00a0(a0)培优作业有60,120,2,888这四个数,运用学过的运算,使计
21、算结果最小。602=120 120-120=0 0888=0教学反思3.括号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学校: 教师:课题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P9例4)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4教学含有括号的式子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首先呈现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请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接着例4(1)在此基础上加了小括号,请学生确定其运算顺序并计算,然后例4(2)在(1)的基础上加了中括号,引出含有两重括号的式题。承前启后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