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及附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及附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及附表.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司质量管理制度1 总则1.1 为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及客户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1.2 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实行总经理领导,技术质量中心归口管理,质量管理部具体负责,公司全体部门、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体系。1.3 本制度包括以下部分:质量标准、质量检验、质量监督、质量投诉、质量信息及质量责任。2 质量标准2.1 质量标准建立的途径与目标:2.1.1 收集国内外有关标准信息和客户的需求信息,采用或制定出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标准。2.1.2 技术管理部、质量管理部、采购部、营销中心及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质量标准的技术资料。2.1.3 各个有关部门分别拟订标准文本草
2、案,最终由技术管理部审定并拟订规范文本,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2.2 质量标准的种类:2.2.1 原辅材料验收标准:每种生产用原料、辅料、包装材料都制定出相应的验收标准,用于其验收、使用与存贮。2.2.2 中间产品标准:每种产品都制定出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用于质量控制、投料或转序。2.2.3 成品标准:每种产品都制定出相应的成品质量(包括包装质量)标准,用于质量控制、入库、贮存及交付。2.2.4 测试方法标准:每种测试都制定出相应的测试规程,对不同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成品相同的测试项目,应尽量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方法。2.3 质量标准的制定:2.3.1 成品标准的制定:a) 标准起
3、草: 由技术管理部产品开发的项目负责人按标准编制规范起草标准文本、标准编制说明文件。 由技术管理部提供产品项目指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项目指标的对比资料、出厂检验项目、验收方法、贮存、包装条件与要求、保质期等。 由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方法(包括特殊要求的取样方法)、判定方法、反映方法准确性的整套试验数据(包括标准偏差)等资料。b) 讨论审定:在技术管理部经理的组织下,由生产总监、质量管理部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营销总监组成讨论审定小组,依据实际情况讨论后定稿。c) 批准实施:由技术管理部整理出报批稿,经技术质量总监审核后,由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2.3.2 生产原辅材料验收标准的制定:a) 标准起草
4、: 由技术管理部经理按标准组织编制规范起草标准文本。 由技术管理部产品开发项目负责人、采购部经理提供相关技术资料。 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提供相应检验方法。b) 讨论审定:在技术管理部经理的组织下,由生产总监、采购部经理、质量管理部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组成讨论审定小组,依据实际情况讨论后定稿。c) 批准实施:由技术管理部整理出报批稿,由技术管理部经理、生产总监、采购部经理、质量管理部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会签,经技术质量总监审核后,经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2.3.3 中间产品的标准制定:a) 标准起草: 由技术管理部经理按标准编制规范起草标准文本。 由质量管理部经理、工艺员提供相关技术资料。b) 讨论审
5、定:在技术管理部经理组织下,由生产总监、质量管理部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组成讨论审定小组,依据实际情况讨论后定稿。c) 批准实施:由技术管理部整理出报批稿,由生产总监和技术管理部经理会签,经技术质量总监审核批准后,发布实施。2.3.4 检验标准的制定: a) 标准起草: 由技术管理部提供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 由中心试验室提供产品的测试方法标准。 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起草,要求根据公司情况和国内外发展水平,尽量采用公认的、先进的、准确的检验标准,尤其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b) 讨论审定: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技术管理部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讨论定稿。c) 批准实施:由质量管理部整理出报批稿,经质量管理部经理
6、、技术管理部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会签,技术质量总监审核后发布实施。2.3.5 测试方法标准的制定:a) 标准起草: 由技术管理部提供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 由质量管理部提供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 由中心试验室负责起草,要求根据公司情况和国内外发展水平,尽量采用公认的、先进的、准确的测试方法,尤其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确定的通用方法。b) 讨论审定: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技术管理部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讨论定稿。c) 批准实施:由中心试验室整理出报批稿,经质量管理部经理、技术管理部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会签,技术质量总监审核后发布实施。2.4 质量标准的管理2.4.1 新开发的产品(包括按新项目指标改进的现
7、有产品),制定标准按2.3执行。但其标准文件的征求意见稿由研制者提出。2.4.2 新产品试生产前必须提出该产品的标准文本、标准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以保证在产品批量投入市场前,产品标准能指导生产、检验和销售等过程。2.4.3 公司不允许无标准的产品投入生产;不允许不符合标准的原辅材料、中间产品的投料和转序;不允许不符合产成品标准要求的成品入库存和出厂销售。特殊情况下,须按制度经批准,并在质量管理部备案后,有关部门方可放行。2.4.4 质量标准的修改a)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修改公司的现行产品标准: 公司所登记采用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进行修改时。 公司产品项目指标普遍不适合市场需求,不
8、适合程度达到该产品销量的50%以上时。 公司的产品质量有突破性改进,需要用新的项目指标表示产品的质量特征时。 国家或行业对产品有新的要求时。b) 有关部门书面提出修改现行产品质量标准申请,报技术管理部,由技术管理部提交相关的审定小组审定同意后,技术管理部进行备案并列入计划,并组织原制订部门及时按计划执行。c) 标准文件起草、讨论审定、批准实施按2.3制度执行。d) 在修改后的新标准实施之前,以公司名义发文公告原标准作废、停用、收回时间,新标准实施时间。e) 必要时应向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办理新标准登记备案手续。2.4.5 个别产品在销售合同中制度的特殊项目指标,只是对特定用户交货、验货的依据,不列
9、为修改现行产品标准情况。公司不允许双重标准同时对外运行。2.4.6 按照国家制度,制订、登记备案性的产品标准,其费用摊入该产品成本中。3 质量检验3.1 为保证产品质量,对进入本企业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产成品及库存品都必须进行质量检验。3.2 产品质量检验由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员负责,检验所需的分析试验由质量管理员委托中心试验室实验员负责。3.3 进料检验:3.3.1 质量管理员接收到原辅材料检验通知后,依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将供应商名称、品名、规格、数量、报验单号码等,填入检验记录内。3.3.2 判定合格,立即将所进原辅材料加以标识“合格”,填写检验记录和报验单的检验情
10、况栏,并通知仓储人员办理入库手续。3.3.3 判定不合格,立即将所进原辅材料加以标识“不合格”,填写检验记录及报验单的检验情况栏,并按不合格品处理规定处理。3.3.4 原辅材料应在收到验收单后当天内检验完毕,紧急需用的进料优先办理。3.3.5 原则上未经检验的原辅材料不得投入生产。但因生产急需, 进料未经检验或尚未完成检验,须紧急放行投入生产时应先办理审批手续。a) 由计划调度室提出申请,填写“原物料紧急放行跟踪记录表”,经生产总监审核,质量管理部经理认可后交质量管理员跟踪使用结果。b) 在投入使用的同时,质量管理部应留样送中心试验室进行检测,一旦检验发生不合格,应及时追溯处理。c) 生产过程
11、发生异常,应由生产车间及时知会跟踪人员,由跟踪人员报告质量管理部,并反馈各相关部门协商处理解决,必要时得停止生产并报告生产总监。3.3.6 检验时,如无法判定合格与否,则应提请技术管理部、请购单位派员会同验收,来判定合格与否。会同验收者,亦必须在检验记录内签字。3.3.7 质量管理员、实验员进行取样时,抽样应随机化,不得以个人或私人感情认为合用为由,予以判定合格与否。3.4 生产过程检验:3.4.1 生产操作人员依照操作规程操作,并按要求通知实验员实施分析化验,待分析化验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各班班长应实施随机检查。3.4.2 实验员依照分析试验规程对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进行分析化验,对于分析化
12、验的不合格品通知生产车间进行处理。3.4.3 生产车间应作好过程产品的标识管理,过程产品的标识分为合格、不合格和待检三种,三种产品应分区域码放。3.4.4 质量管理员应巡回抽检,作好记录管理和分析,并将资料及时反馈到生产中心、生产车间和质量管理部。3.4.5 质量管理部发现质量异常后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制订纠正措施并形成记录,防止事件再次发生。3.5 成品检验3.5.1 完成加工、包装的产成品,由质量管理员进行成品检验。判定合格的,凭检验报告,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处理规定处理。3.5.2 质量管理员按成品抽检规定对入库的成品进行抽样,送中心试验室进行监督检验。判定
13、合格的,通知库管员继续贮存,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处理规定处理。3.6 库存品的检验3.6.1 为确保产品质量,库存的原辅材料及产成品必须定期进行抽检。3.6.2 抽检标准由质量管理部根据原辅材料及产成品的质量特性及贮存条件确定。3.6.3 库管员根据库存产品的入库日期及贮存情况,对需要进行抽检的库存品及时通知质量管理员进行抽检。3.6.4 质量管理员依照原辅材料、成品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判定为合格的产品,及时通知库管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处理规定处理。3.7 退换货检验3.7.1 客户的退换货要求由营销中心技术服务部受理,技术服务部应先核对是否确有该批订货与出货,并经实地
14、调查了解,初步判定确属公司责任后,通知质量管理部进行调查分析。3.7.2 质量管理部负责调查有关该批次产品的检验资料,查出真实原因。必要时,应要求中心试验室对该批产品的留样进行复验。3.7.3 如果质量记录齐全,反映检测结果无误。质量管理部应通知中心试验室对该批次的产品进行退货检验,找出质量原因,并出示分析报告。质量管理部经理核实验签字后转技术服务部。3.8 检验状态管理3.8.1 质量管理部应组织各部门做好检验状态管理,各部门配合质量管理部做好检验状态管理。3.8.2 各种产品的检验状态主要包括待检验、合格和不合格三种。检验状态的标识方法主要有分区标识法和挂牌标识法。3.8.3 原辅材料、库
15、存成品、客户退货的检验状态3.8.4 检验状态a) 待检验的原辅材料、库存成品及客户退货由库管员放置在待验区或挂白底黑字“待检验”标识牌。b) 检验合格,由质量管理员挂白底监字“检验合格”标识牌,库管员将其移入合格品区。c) 检验不合格,由质量管理员挂白底红字“不合格”标识牌,库管员将其移入不合格品区。3.8.5 生产过程产品的检验状态a) 待检的过程产品由生产车间放置在待验区或挂白底黑字“待检验”标识牌。b) 检验合格,由质量管理员挂白底监字“检验合格”标识牌,通知生产车间将其移入合格品区或进入下工序或入库。c) 检验不合格,由质量管理员挂白底红字“不合格”标识牌,通知生产车间处理。3.8.
16、6 样品的检验状态a) 用于检验、分析的样品由检验、分析人员进行检验状态标识。b) 待检验、分析的样品由取样人员在盛样器皿上粘贴样品标签并注明“待检验”。c) 检验、分析完成的样品由检验、分析人员在样品标签上并注明“已检验”。3.8.7 严禁无关人员移动或去除有关检验状态标识。3.8.8 在产品的搬运、储存过程中,有关人员应注意状态标识的保存与维护,并做好标识的移植工作, 一旦发现有标识脱落、破损或不明之产品应报告上级主管处理。3.9 不合格品的处理3.9.1 不合格原辅材料的处理a) 判定不合格,质量管理员立即将所进原辅材料加以不合格标识,填写检验记录及报验单的检验情况栏,将验收情况通知采购
17、部门和计划调度室主作,由其决定是否让步接收。b) 不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原辅材料由采购人员安排退货。c) 欲让步接受的不合格原辅材料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质量不符合采购要求,但不影响最终产成品质量或客户特定的使用要求。 公司将发生停工待料的危机。 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原辅材料欲使用的生产工序能够加以追溯。a) 欲让步接受时,由计划调度室主任提出申请,填写原辅材料让步接收申请单送技术管理部提供处理意见后,报生产总监审批。审批不同意让步接收的, 由采购人员安排退货。审批同意让步放行的按下列要求办理: 由采购部门向供应商提出折价要求,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对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原辅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 质量管
18、理部对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原辅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原辅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若有任何质量问题,使用部门应及时知会追踪人员,由其协调相关单位采取善后措施,必要时得停止生产。 追踪人员将追踪结果填写于相关栏位, 报质量管理部经理批示, 必要时报生产总监审核。 原辅材料让步接收申请单一份由检验单位留存备查, 一份交采购单位据以反馈供应商,协调有关善后事宜, 一份交财务单位作为扣款依据。b) 让步接收的结果不得作为下次质量判定的依据。3.9.2 不合格中间制品的处理a) 生产车间判定可以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的中间制品,应交由生产人员进行返工或返修。b) 生产车间无法判定是否可以返工或返修的不合
19、格的中间制品,应交由技术管理部进行判定。c) 技术管理部确定可以返工或返修,应交由生产人员进行返工或返修。d) 返工或返修后的过程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继续加工。e) 技术管理部判定无法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的中间制品,应由质量管理部经理召集技术管理部、生产中心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共同决定处理方式。采用降级、改作其他用途、报废等方式处理。3.9.3 不合格产成品及库存成品的处理a) 质量管理部判定可以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的产成品,应交由生产人员进行返工或返修后。b) 质量管理部无法判定是否可以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的产成品,应交由技术管理部进行判定。c) 技术管理部确定可以返工或返修,
20、应交由生产人员进行返工或返修。d) 返工或返修后的产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e) 质量管理部或技术管理部判定无法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的产成品,应由质量管理部经理召集技术管理部、生产中心、营销中心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共同决定处理方式。采用降级、改作其他用途、报废等方式处理。3.9.4 不合格库存原辅材料的处理a) 不合格库存原辅材料,由质量管理部召集技术管理部、生产中心、采购部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共同决定处理方式。b) 可采用转卖、改作其他用途、报废等方式处理。3.9.5 客户退货的处理a) 客户退回的产成品,由质量管理部召集技术管理部、生产中心、营销中心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评
21、审,共同决定处理方式。b) 可采用返工、返修、转卖、改作其他用途、报废等方式处理。3.9.6 对于质量管理部组织其他部门做出的不合格品处理决定,应由质量管理部形成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对于返工、返修以外的处理决定,须报技术质量总监审批,对于报废决定,还应由总经理批准。3.9.7 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员负责对各类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10 检验记录的管理3.10.1 所有分析试验必须填写原始记录a) 原始记录由实验员在分析试验过程中及时填写,不得漏项,实验员对记录数据的真实性负责。b) 分析试验过程中的各种原始数据,以及分析试验中与标准制度有差异的操作必须详细记录。c) 各项结论都应记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 质量管理 制度 附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