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总指针,以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为切实做到从具体学情出发,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条件,实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特制定本教学计划。二、学情分析:本册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第一期学生,有以下特点:学生有浓厚的绘画兴趣;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三、教材分析:各课内容的编排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过程及其学生作品图片,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自学。全册共19课,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教材编排
2、方式较一年级教材有所改变,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有所变化:1、更加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2、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3、各学习领域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它们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综合。四、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爱美、寻美、创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各种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尝试使用多种媒材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能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引导
3、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索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措施: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3、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4、恰当运用
4、多种教学手段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六、教学进度周次课题备注1我和昆虫2奇妙的爬行3漂亮的小钟表4会变的小手套5小花饰67我们身边的痕迹8大树的故事9新颖的泥名片10我们来跳舞11泥条头像12雄伟的塔13演电视14小扇子15会变的线条16刷牙17动物乐园18节日的装饰19过春节第一周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我和昆虫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2.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
5、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学习过程:一、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的资料。每人了解一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展示部分昆虫)
6、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7)补充课题另一部分:我和昆虫。(8)欣赏优秀作品。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
7、亮。4教师辅导要点:(1)构图饱满。(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3)颜色漂亮。5展示、讲评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奇妙的爬行学习目标:1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细致认真的习惯。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教学过程: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
8、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第二周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奇妙的小闹钟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
9、与制作能力。 3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学习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二、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
10、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会变的小手套学习目标:1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2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
11、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 (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
12、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第三周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小花饰学习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 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学习重难点: 重点:小花饰和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学习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人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
13、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的内容。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教师一边请一名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的留言条上的内容,一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同时请学生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并讨论。)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2)讨论与探究。 在探讨研究小花饰多种用途的基
14、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想一想,分析、讨论一下,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是看教材中的作品图片、研究做法,二是还可以把课前搜集到的小花饰拆开研究,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并拆开一个早巳准备好的小花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什么?以引发学生对其他小花饰制作方法的思考与研究。4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在讨论与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小花饰的制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出以下几点问题请学生边做边思考: 你做的小花饰有什么用途? 使用了什么材料与方法? (2)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辅导。能举例说
15、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展示、讲评作业6小结 在讲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你受到了们么启发?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感受是引么?你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百变团花学习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学习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创设情景,提示课题。1探索学习,学做团花。合作探究。(分组发已
16、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教
17、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吧?三游戏活动,展示评价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第四周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我们身边的痕迹学习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学习过程: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
18、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
19、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晶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大树的故事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
20、的合作意识。 3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学习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2板书课题。3提问:1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2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二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三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
21、究12幅作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小结: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展示其他同学画的“大树的故事”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大胆表现。 提问:通过这节深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今后应如何做?第四周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新颖的泥名片学习目标: 1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2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名片。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学习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分组讨论:教师布置学生研究一组资料:从动物园、植物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美版 小学美术 年级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