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 . .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1定义: 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方法。(2)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符号:1代表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防止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防止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 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
2、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分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一样点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分子的扩散运动;3微粒间都有空隙-可压缩;4同种微粒性质一样,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5都能直接构成物质联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组成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碳、硅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铁三、原子结构的模型1、卢瑟福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大多数粒子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2、有一小局部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
3、原子核带正电3、有极少数的粒子好似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3、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 质子:带正电荷 原子核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不带电荷 注: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区分原子和元素;3在一个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元素4同位素:原子中核质子数一样,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四、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元素原子区别1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4、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2是微观概念,既论种类,又论个数2、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注:稀有元素:性质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化学反响,在自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3、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空气、海水、盐酸 物质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O2、O3、N2、Fe 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02、KClO34、元素的分布1、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铁、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科学 年级 下册 第二 知识点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